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用EXCEl做四项限分析图

首先建立好正确的数据,然后插入x、y散点图。
同问。。。

如何用EXCEl做四项限分析图

2,如何用质谱图看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除了烯烃,醇类的分子离子峰(也就是表示相对分子质量的那个峰)可能会不出现。其他的物质一般都是最右边的那个峰。不过有可能会出现同位素峰,比如最右边有两个峰,相差2,比值大约是1:1说明有溴;若比值3:1说明有氯。这时我觉得啊,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这两个峰之间的值。如果最右边有两个峰,相差1,且靠左那个明显高出很多(不可能右边高的),那么靠左那个就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PS:化院里学到的知识
你这张图是maldi做的,maldi属于软电离,可能出的峰有[m+h]+、[m+nh4]+、[m+na]+还有[m+k]+等,你要看一下放大图看看有没有相应匹配的离子对出现,来判断385是属于哪种离子。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做个hr-maldi,这样可以直接得到385的元素组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右边的那个峰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何用质谱图看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什么是Tanner图

Tanner图是由Mr Tanner在1981在论文中提出来的,是研究低密度校验码的重要工具。Tanner图表示的是 LDPC 的校验矩阵。Tanner图中的循环是由图中的一群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顶点所组成的。循环以这群顶点中的一个同时作为起点和终点,且只经过每个顶点一次。循环的长度定义为它所包含的连线的数量;而图形的围长,也成为图形的尺寸,定义为图中最小的循环长度。 Tanner图包含两类顶点: n个码字比特顶点(称为比特顶点),分别与校验矩阵的各列对应; m个校验方程顶点(称为校验节点),分别与校验矩阵的各列对应。校验矩阵的每行表示一个校验方程,每列代表一个码字比特。 如果一个码字比特包含在相应的校验方程中,那么就用一条连线将所涉及的比特节点和校验节点连起来,所以Tanner图中的连线数与校验矩阵中的1的个数相同。 比特节点用圆形节点表示,校验节点用方形节点表示。
Tanner图表示的是 LDPC 的校验矩阵。 Tanner图包含两类顶点: n个码字比特顶点(称为比特顶点),分别与校验矩阵的各列对应; m个校验方程顶点(称为校验节点),分别与校验矩阵的各列对应。校验矩阵的每行表示一个校验方程,每列代表一个码字比特。 如果一个码字比特包含在相应的校验方程中,那么就用一条连线将所涉及的比特节点和校验节点连起来,所以Tanner图中的连线数与校验矩阵中的1的个数相同。

什么是Tanner图

4,什么是对比度动态对比度什么是灰阶响应时间全屏响应时间

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实际上就是亮度的比值,定义是:在暗室中,白色画面(最亮时)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画面(最暗时)下的亮度。更精准地说,对比度就是把白色信号在100%和0%的饱和度相减,再除以用Lux(光照度,即勒克斯,每平方米的流明值)为计量单位下0%的白色值(0%的白色信号实际上就是黑色),所得到的数值。对比度是最黑与最白亮度单位的相除值。因此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对比度就越高。对比度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合理的亮度值下,对比度越高,其所能显示的色彩层次越丰富。 另外,还有些厂商所标注的对比度是所谓的“动态对比度”。所谓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例如逐一测试屏幕的每一个区域,将对比度最大的区域的对比度值,作为该产品的对比度参数。不同厂商对于动态对比度的测量方法可能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也万变不离其宗。动态对比度与真正的对比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同一台液晶显示器的动态对比度是实际对比度的3-5倍。所以,动态对比度也不过就是厂商所玩的数字游戏,并没有实际意义。 说到灰阶响应时间,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灰阶。我们看到液晶屏幕上的每一个点,即一个像素,它都是由红、绿、蓝(RGB)三个子像素组成的,要实现画面色彩的变化,就必须对RGB三个子像素分别做出不同的明暗度的控制,以“调配”出不同的色彩。这中间明暗度的层次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以8 bit的面板为例,它能表现出256个亮度层次(2的8次方),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这会有一个时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因为每一个像素点不同灰阶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长短不一、错综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进行表示。因此,传统的关于液晶响应时间的定义,试图以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之间的转换速度作为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由于液晶分子“由黑到白”与“由白到黑”的转换速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为了能够尽量有意义的标示出液晶面板的反应速度,传统的响应时间的定义,基本以“黑—白—黑”全程响应时间作为标准。 但是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从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临最大的扭转角度,需施以较大的电压,此时液晶分子扭转速度较快。但涉及到不同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并且日常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所有图像,都是灰阶变化的结果,因此黑白响应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正确的表达出实际的意义,为此,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就顺应而出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灰阶响应更难控制,需要的时间更长,但实际情况却有可能完全相反。因为厂商可以通过特殊的技术,使灰阶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反过来比传统的黑白响应时间短很多。比如使用响应时间加速芯片,可以使25ms黑白响应时间的产品拥有8ms的灰阶响应时间。灰阶响应时间与原来的黑白响应时间含义和性质差别很大,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又都是对液晶响应时间的描述。 从2005年开始灰阶响应逐渐为众多厂商所使用,总的来说,这些产品通常使用了更好的响应时间控制方式,比如各个象素的响应时间更加稳定、统一。灰阶响应时间短的产品脱影现象也更少一些,画面质量也更好,尤其在播放运动图像的时候,因此游戏玩家或者爱看影碟的用户可以更多考虑液晶显示器的这个参数。

5,电脑接电视后周围一圈的画面全在屏幕外

电脑自身上有横幅和竖幅调节的(应该是三角形标记按钮),你可以拉申和压缩的,按钮在电脑上自己找,可以调整屏幕宽窄的
电视和显示器两用的显示器 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这两个液晶显示设备在近期总是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认为可以相互使用。更有一些厂商推出了电视显示器两用产品,在网站上也有一些电视当作显示器的安装技巧。而这样的相互使用的后果到底怎么样呢?对视力的影响又如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的成像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从接收端输入来自信号源的视频信息,经过ic控制电路处理之后,通过液晶面板将生动的画面传达给用户。从这一点来看确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实际应用上真的如此吗? 电视和显示器两用的显示器 如果有朋友试过将电脑主机接到液晶电视上,就会发现,显示出的画面会非常艳丽,绝对的严重偏色,造成这个问题,最大的罪魁祸首就在于伽玛调节上。 pc显示器的默认标准的伽玛值是2.2,虽然消费级显示器很难做到完全准确,但市场上主流产品也不会相差太多。pc主机亦正是为了适应2.2的伽玛值而设置的信号输出。这样两相搭配,我们就看到了被显示器准确(或接近准确)的色彩表现。 用液晶电视看看大片还凑合,但是处理文档,浏览网页就难以完美了,其文字虚化,边角不锐利,尽管屏幕够大,看起来一样的费劲,这样的现象出现,主要是两个原因,首先就是液晶板的问题。 2 灰阶损失相差很大 灰阶损失相差很大 何谓灰阶?通常来说,液晶屏幕上人们肉眼所见的一个点,即一个像素,它是由红、绿、蓝(rgb)三个子像素组成的。每一个子像素,其背后的光源都可以显现出不同的亮度级别。而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的层次级别。这中间层级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以8bit面板为例,能表现2的8次方,等于256个亮度层次,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lcd屏幕上每个像素,均由不同亮度层次的红、绿、蓝组合起来,最终形成不同的色彩点。也就是说,屏幕上每一个点的色彩变化,其实都是由构成这个点的三个rgb子像素的灰阶变化所带来的。 上面的解析,稍有些复杂,如果您无法理解,那么只需要理解,电脑如果想显示准确的色彩,那么必须要0-255灰阶全部齐全。灰阶的损失,就意味着色彩的损失。 对于pc主机,灰阶的输出是0-255。灰阶输出为0的情况下,显示全黑画面;灰阶为255的情况下,显示全白画面。液晶显示器为了适应pc主机,所可接受的灰阶信号范围同样是0-255。 灰阶的差距影响巨大 256个灰阶输出图,如果pc接电视,必然会有13%的灰阶损失 而液晶电视是不同的,它的灰阶范围是16-235,当接收到信号16时,液晶电视将其还原成白色;当接收到信号235时,显示全白画面。电视的输入设备,比如说有线电视信号、dvd影碟机等输出的也是16-235的灰阶信号。 液晶电视如果接收到了低于16的信号,会被认为是干挠,将不被显示;如果接收到了高于235的信号,大部分液晶电视只能做削波处理,即仍当做235信号来处理。简单点说,就是0-15全部显示纯黑,236-255全部显示纯白,中间的过渡全部损失。 3 分辨率点距差距大 分辨率点距差距大 液晶电视的分辨率,目前主流即为1366*768与1920*1080,就算是55英寸的电视,也不过是1920*1080分辨率。而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要明显高上许多,21.5英寸的宽屏就拥有1920*1080的分辨率了,主流的22英寸分辨率为1680*1050。可以看到,同尺寸屏幕的分辨率,液晶显示器要比液晶电视高上许多。 以屏幕尺寸较为接近的30英寸液晶显示器与32英寸的液晶电视为例。30英寸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为2560*1600,点距0.254;主流32英寸液晶电视则为1366*768,点距0.5185mm。尺寸差距仅为2英寸,分辨率水平/垂直数值与点距的差距均在一倍左右。 分辨率点距都有影响 这意味着,如果将上述两款产品同时接在pc上的话,显示器的单屏显示内容可达电视的四倍,并且显示器字体较小,图像显示更为细腻。 电视和显示器的核心显示器件都是液晶板,就显示技术和原理来说,没有任何不同,但是液晶电视的面板在制作之初,就和液晶有所区别。我们都知道液晶面板显示画面的精细程度可以用画面的像素来衡量,电视由于使用者并不是贴近观看,所以像素间隔大,所以画面就比较的粗糙,因此文字显示不清晰。 液晶驱动电路对画质影响非常大 这是显示器件的根本差别,除了这个差别,还有就是ic驱动的优化方向不同,了解显示器这个产品的朋友都知道,“低端产品看面板,高端产品看驱动”,由此可见驱动优化的问题多么重要,同样的面板,驱动优化的不一样,显示效果差距那是天上地下,专业显示器厂商之所以厉害,不是面板优势多么强悍,就是多年来积累的优化技术,对手难以比拼。 电视由于主要用来观看动态画面,所以对于其优化的方向,自然是倾向动态显示了,而显示器则不同,其主要是观看静态画面,所以优化的方向是文字等静态显示,虽然说低端显示器也谈不上多么精心的优化,但是流程化的方案早已经形成了,这是液晶电视无法比拟的。 4 电视做显示器对视力有严重伤害 电视做显示器对视力有严重伤害 首选液晶电视由于尺寸较大,当用户近距离面对电视的时候(诸如游戏的时候),需要不断变换视觉的关注点,而液晶电视亮度分布并不均匀的,尽管用户察觉不到,但是眼睛却在不停的调整适应各种亮度,自然加重了负担,容易疲劳。 近距离感受效果 从上面的解析中我们了解到,用电视充当显示器方法,可行度几乎为零,如果是放大片的时候且对画质没有要求。这样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但对人的视力相对的要影响大一些。其实很简单的测试方法,用同样的分辨率,在近距离下观看,眼睛在电视前面,肯定会很快不适。长时间的观看下去肯定会出现疼痛的现象。就算用同样的面板,驱动电路等一系列的优化也是有很大差距的,而那些即可以当电视又可以当显示器的设备,无疑这样的设备只是两不可取的,对视力的影响非常不利。麻烦采纳,谢谢!

文章TAG:灰阶测试图  如何用EXCEl做四项限分析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