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IDRIVE

“IDRIVE”是“intelligent-Drive system”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智能驾驶控制系统。 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简单、安全和方便的未来驾驶概念,属于自动化信息化驾驶系统的范畴,某些高级轿车和概念车上配备了这项最新的科技新技术。

什么是IDRIVE

2,智能驾驶是什么概念

就是电脑智能演戏 跟自己就在开车一样 应该玩过这种游戏、、
现在普通小汽车能使用智能驾驶不?
上车,设定目的地,自动开到那地方
像开电梯一样开汽车   “今后只要你坐上智能汽车,开汽车就像开电梯一样容易,轻轻按一下按钮,汽车就能把你安全送到目的地。”在2011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描绘了一幅智能驾驶的美好画卷。   智能驾驶正在变成现实   记者:智能驾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李德毅:汽车进入人类生活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把娱乐和信息引入汽车生活是一个趋势。这促进了汽车电子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又大大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会产生很多安全问题。比如说有些驾车者是球迷,开着车,看着世界杯,可能就撞上前面的车了。   提出智能驾驶,一是为了把人从繁琐的驾驶活动中解放出来,另外也是为了顺应信息社会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很先进,传感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让交通实现零碰撞、零死亡,这为智能驾驶提供了现实基础。   记者:什么是智能驾驶?   李德毅:智能驾驶本质上涉及注意力吸引和注意力分散的认知工程学,主要包括网络导航、自主驾驶和人工干预三个环节。智能驾驶的前提条件是,我们选用的车辆满足行车的动力学要求,车上的传感器能获得相关视听觉信号和信息,并通过认知计算控制相应的随动系统。   对智能驾驶技术进行分解可以看到:智能驾驶的网络导航,解决我们在哪里、到哪里、走哪条道路中的哪条车道等问题;自主驾驶是在智能系统控制下,完成车道保持、超车并道、红灯停绿灯行、灯语笛语交互等驾驶行为;人工干预,就是说驾驶员在智能系统的一系列提示下,对实际的道路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   记者:智能驾驶和云计算有什么联系?   李德毅:智能驾驶首先要解决一个导航问题。智能车的网络导航,就是通过云计算环境下的组合导航服务中心来实现的。在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导航服务中心包括地理信息服务和定位服务,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集成移动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惯性导航等手段而发展起来的。   云计算环境下的导航精度,需要达到亚米级,即50厘米左右,我国的标准车道宽度是3.5米,导航达到50厘米精度就可以让汽车自动驾驶在某个特定车道内了。所以云计算可以实现更个性、更准确的导航定位,为智能驾驶奠定了基础,使得智能驾驶可以成为现实。

智能驾驶是什么概念

3,什么是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GPS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先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各种服务设施(餐饮、旅馆、加油站、景点、停车场)的信息资料;其次是GPS定位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精确定位车辆所在的位置,与道路资料库中的数据相比较,确定以后的行驶方向;道路状况信息系统,由交通管理中心提供实时的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如堵车、事故等,必要时及时改变行驶路线;车辆防碰系统,包括探测雷达、信息处理系统、驾驶控制系统 ,控制与其他车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紧急报警系统,如果出了事故,自动报告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的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智能汽车是一种正在研制的新型高科技汽车,这种汽车不需要人去驾驶,人只舒服地坐在车上享受这高科技的成果就行了。因为这种汽车上装有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的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之类的装置,这些装置都装有非常复杂的电脑程序,所以这种汽车能和人一样会“思考”、“判断”、“行走”,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刹车,可以自动绕过地面障碍物。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它的“大脑”能随机应变,自动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正常、顺利地行驶。 智能汽车的“眼睛”是装在汽车右前方、上下相隔50厘米处的两台电视摄像机,摄像机内有一个发光装置,可同时发出一条光束,交汇于一定距离,物体的图像只有在这个距离才能被摄取而重叠。“眼睛”能识别车前5~20米之间的台形平面、高度为10厘米以上的障碍物。如果前方有障碍物,“眼睛” 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大脑”根据信号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通过、绕道、减速或紧急制动和停车,并选择最佳方案,然后以电信号的方式,指令汽车的“脚”进行停车、后退或减速。智能汽车的“脚”就是控制汽车行驶的转向器、制动器。 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将是新世纪汽车技术飞跃发展的重要标志。可喜的是,智能汽车已从设想走向实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可以领略到智能汽车的风采。所以,智能汽车实际上是智能汽车和智能公路组成的系统,目前主要是智能公路的条件还不具备,而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解决。在智能汽车的目标实现之前,实际上已经出现许多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如智能雨刷,可以自动感应雨水及雨量,自动开启和停止;自动前照灯,在黄昏光线不足时可以自动打开;智能空调,通过检测人皮肤的温度来控制空调风量和温度;智能悬架,也称主动悬架,自动根据路面情况来控制悬架行程,减少颠簸;防打瞌睡系统,用监测驾驶员的眨眼情况,来确定是否很疲劳,必要时停车报警……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i-VISTA是最近新出的一套评价体系,好像是评测车子的智能水平到底肿么样,中国汽研联合汽车工业协会和汽车工程学会进行评测和发布结果,有一定权威性,但可能没有C-NCAP那么被人熟知。今年首批测试车中排第一的应该是长安新CS75,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主要智能汽车技术扫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汽车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推广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安全、可靠、舒适、方便及快捷的优越性能。目前这些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诸方面: 汽车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系统相当于智能机器人,能代替人驾驶汽车。它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前后保险杠及两侧的红外线摄像机,对汽车前后左右一定区域进行不停地扫描和监视。计算机、电子地图和光化学传感器等对红外线摄像机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传来的交通信息,代替人的大脑发出指令,指挥执行系统操作汽车。 新型汽车布线系统 为了适应小型经济型轿车的持续发展,留给汽车电气配线的空间越来越小,限制十分严格。随着在新型汽车里采用辅助装置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愈加严重。最近,美国国民半导体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实验性汽车布线系统,它是为解决现代小型汽车空间限制问题而设计的。 该系统由若干发射器、接收器和一个电源调整器组成。各发射器分别与通常的仪表板开关相接。开关闭合和断开时,发射器分别发出两种不同的编码信号,各接收器将信号解码,根据指令接通和断开相应的负载,如前灯、刮水器等。 该系统的电源调整器可滤去汽车电器系统产生的干扰,以保护发射器和接收器,同时防止假信号。采用该新型多路传输布线系统,配线可减少至3根,即大电流负载线、多路传输系统的电源线以及地线,从而大大节约了空间。另外,新系统允许随意增加额外的电气附属装置,只简单地将发射器和接收器与三根关键电线相连即可。 汽车智能“黑匣子” 汽车智能“黑匣子”能客观地记录机动车发生车祸前驾驶员的操作过程,有效地提供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做出的种种反应。 据称,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安装这种系统后,可随时对穿行在各条公路上的所有汽车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车祸,距离事故发生地点最近的交通事故处理中心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获取撞车时的驾驶速度、车内乘客伤亡情况等信息。由于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与飞机上的黑匣子相似,所以又称其为“黑匣子”。这种黑匣子与普遍烟盒差不多大小,构件包括可以储存、收集和传输数据的蜂窝电话,其外部有保险装置。车祸发生后,该黑匣子会自动打开,利用传感器记录下汽车的行驶速度以及出车祸时汽车的撞击位置,然后将这些信息传输给中央通信系统。黑匣子内嵌有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负责数据处理与传输功能。 汽车智能轮胎 轮胎内装有计算机芯片或芯片与胎体相连接。计算机芯片能自动监控并调节轮胎的行驶温度和气压,使轮胎在不同情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节省了开支。更为先进的智能轮胎还能在探测出结冰的路面后变软,使附着力更好;在探测出路面的潮湿程度后,还能自动改变轮胎的花纹,以防打滑。 汽车智能钥匙 奔驰CLK双门轿车已采用了智能钥匙。这种智能钥匙发射出红外线信号,既可打开车门、行李舱和燃油加注孔盖,也可以在操纵汽车门把手时,使中央门锁控制系统便开始工作,并发射一种无线查询信号。智能钥匙卡作出正确反应后,车锁便自动打开,而且只有当中央处理器感知钥匙卡在点火开关内时,发动机才能启动。 汽车智能空调 智能空调系统能根据外界气候条件,按照预先设定的指标对安装在车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清洁度传感器所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自动打开制冷、加热、去湿及空气净化装置,调节出适宜的车内空气环境。在先进的安全汽车上,空调系统可以配合驾驶。当驾驶员精神不集中或有瞌睡迹象时,能自动散发出使人清醒的气味。 汽车智能玻璃 汽车智能玻璃是由美国汽车公司研制的,这种玻璃表面涂有一层氧化锡,下面有一层更薄的含水氧化镍。当电流正向流动时,透明的两层氧化镍可氧化成颜色较深的三价氧化物,使车窗玻璃变暗;当电流反向流动时,车窗玻璃变亮。且按着外面光线的强弱自动控制玻璃的明暗度。
不用人驾驶 或 节能不用汽油 都算智能汽车

什么是智能汽车


文章TAG:智能  驾驶  概念  什么  智能驾驶概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