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3/"蛟龙"在通信遥控、电子和机械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完全可以用于军事用途,特别是用于未来深海潜艇的研制。美国人这时候觉得有点嫉妒和羡慕。因为早在1960年,美国就用深海潜航器“利雅得”号将两名潜水员送到了距离地面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底谷。美国海军曾经拥有三艘载人潜水器,但在潜艇“海燕”号于1998年退役后,美国没有开发新的潜水器。

3、在研制 蛟龙号是工作人员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又是怎样破解难关?

去年7月13日,“蛟龙”在南海创下3759米的潜水深度纪录,使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如果5000m水深冲击成功,“蛟龙”可以达到全球海底的70%。与2010年3000米级海试相比,本次海试任务将更具挑战性:试验海域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海区试验环境相对较远,增加了海况的复杂性。按照计划,“蛟龙”号将下潜四次,以达到试验深度目标。

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研究员徐芑南说,海水的压力对潜水器的结构和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下潜越深,对沟通的考验越大。在5000米的水深,1平方米的面积将承受约5000吨的压力,比在3000米的水深多2000吨。可在空中搭载三人的“蛟龙”重量不到22吨。

/Image-5/"蛟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2011年7月26日上午9点“蛟龙”深潜试验再次上报。在潜水试验中,成功下潜至5057米,突破5000米水深,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历史。5000米的深度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到达地球70%以上的海底。也就是说,中国对深海生物、深海化学、深海地质的调查研究,可以扩展到地球70%以上的海底区域。

作为“蛟龙”的总设计师,702 CSIC 75岁的设计师徐芑南十分惋惜和无奈。“蛟龙”是他晚年主持的一部作品,也可能是此生最后一部作品。然而,他生病的心不允许他再次航行到海洋。他只能“千里之外百战百胜”,每天接收船上同事的邮件信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陪伴付出了全部心血的“蛟龙”。“九天取月,五洋捉龟”。

4、深潜器和水下 机器人在军事上有什么运用?

下潜深度取决于技术,从3000米到7000米不等。潜水器和水下航行器机器人可以绘制水下海底地图,为它们在这一海域的活动提供更熟悉的地形,为潜艇活动提供更好的便利,直接用途是潜艇救援、潜艇探测器布置(潜艇监控网络)、军用电缆和特殊武器的实验运载平台。间接用途是锻炼科技,在蛟龙制造之前,中国无法锻造ti4al6v以上的钛合金(压球是俄罗斯的),现在基本可以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蛟龙  机器人  蛟龙机器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