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型集中式数据中心的pue值一般设定为多少以下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要求,应该不高于1.6。

大型集中式数据中心的pue值一般设定为多少以下

2,pue怎么计算

PUE的3种计算公式。1:=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2:=(IT设备能耗+空调能耗+供配电系统能耗+其他能耗)/IT设备能耗,3:=1+空调能耗因子+供配电能耗因子+其他能耗因子。

pue怎么计算

3,数据中心需要什么样的UPS

取决于是什么样的数据中心,包括是否要考虑UPS冗余能力、转换时间、整机效率等。通常普通的数据中心,只要根据设备功率大小来选择UPS主机功率,根据待机时间来配置电池,鉴于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一般建议选择有保障整机效率高的UPS主机和电池。如果数据中心后期需要扩容或者增设备的,应该考虑可以1+1或者N+1冗余的UPS主机,或者是模块化UPS。

数据中心需要什么样的UPS

4,PUE值是什么意思

PUE是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的简写,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是DCIE的反比。PUE等于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除以IT设备能耗,PUE是一个比值,基准是2,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PUE值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数据中心电力使用效率的衡量指标。PUE值是指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之比。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

5,广东地区有数据中心机房PUE小于14的吗

广州羿资南翔数据中心是目前广东地区PUE值最低的一个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采用了板管蒸发冷却式自然冷源空调机组,空调系统设计的冷冻水温度是15/25℃,有效增加了广州地区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长,极大的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理论计算该数据中心的PUE值达到了1.38 。
pue = 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pue是一个比率,基准是2,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测量数据中心的能耗指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pue)

6,什么是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有什么不同

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龙网云数据中心www.clwidc.net】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松耦合,完全虚拟化各种IT设备、模块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较高绿色节能程度的新型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的特点首先是高度的虚拟化,这其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等虚拟化,使用户可以按需调用各种资源;其次是自动化管理程度,包括对物理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的管理,对相关业务的自动化流程管理、对客户服务的收费等自动化管理;最后是绿色节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各方面符合绿色节能标准,一般PUE值不超过1.5。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在区别:一是云数据中心的基础设备更加规模化、标准化,由此带来了管理的复杂性。其次,云数据中心为了节省成本、实现日益增多的业务,必须采用各种虚拟化技术。第三大管理差异,体现在自动化方面。在云数据中心,当业务需要迁移、设备需要统一配置、故障需要及时检查排除、流程需要跟踪时,如何高效管理这样海量的设备和应用?当然需要通过自动化的手段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出现无疑是一新的进展。除了高度的虚拟化等特征,还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如低功耗CPU,固态硬盘等。可以说云数据中心是传统数据中心的拯救者。

7,PUE指什么今年的绿色IDC示范单位是哪家

指电能利用率(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是绿色数据中心的评估标准,PUE=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IT设备的总用电量。数据中心电能利用率的物理含义是在其总输入电能中,到底有多少的电能真正被IT设备使用。数据中心的PUE值越接近1,则表示其用于确保IT设备安全运行所配套的,由UPS供电系统、空调系统、输入/输出供配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所组成的动力和环境保障基础设施所消耗的功耗越小,随之也就越能体现机房的节能性。 暨获得中国电信集团最高等级标准的五星级数据中心评级后,9月13日西信机房凭借国际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业内创新的节能减排措施,以衡量数据中心能效主要指标的PUE值控制在1.6的国内领先优势,在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的“2012中国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大会”上,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数据中心自2011年获得“十一五”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再次荣获“2012年度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示范单位”称号。

8,数据中心能耗有哪些

数据中心的能耗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IT设备。 (2)制冷系统设备。 (3)供配电系统设备。 (4)其他设备。典型数据中心能耗构成如图所示。其中,数据中心能耗比重最大的部分为IT设备,其次为制冷系统设备、供配电系统设备及其他消耗电能的数据中心设施。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扩大及建筑体量的增大,冷水系统方案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水资源的消耗及循环水的净化处理问题。同时,若采用蒸发冷却方案,其对清洁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能源利用的综合角度来看,单纯地靠PUE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数据中心的能耗水平,为全面合理地评价绿色数据中心工程,TGG在2009年首次提出并引入针对水利用效率评价的WUE(Water UseageEffectiveness)指标。水利用效率作为评价数据中心用水状况的指标,定义为数据中心水资源的全年消耗量与数据中心IT设备全年耗电量的比值,单位为L/kW·h。WUE=数据中心水资源的全年消耗量/数据中心IT设备全年耗电量 目前,可采用水蒸发冷却的方法来促使制冷空调系统效率的提升,尤其在环境干燥的地区。但与此同时,PUE指标的降低也带来了水资源消耗的升高。对于采用冷水方案的工程,PUE与WUE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这也决定了在实践应用中需要进行权衡,找到两者之间合理的平衡区间。与此对应的是,如今很多大型数据中心工程都选址在北方等气候寒冷、干燥的地区,水资源短缺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以往人们对数据中心资源消耗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其电力消耗或燃料消耗上,认为一个数据中心只要电力指标优良,就可以认定为其为绿色数据中心;但近几十年来,全球承受着旷日持久的系统性干旱,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规模的扩大,水资源消耗变得越来越紧迫,全球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不会改变。 因此,面对水资源日趋匮乏的态势,业内也逐渐将目光转移到数据中心的水资源消耗上来;根据Uptime Institute的调查数据,数据中心平均规模大约为1MW,每年消耗的水量为26 600~30 400m3。 数据中心使用水的主要目的是散热,即利用水作为载冷工质持续带走IT设备热量。最常见的为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冷水流经计算机机房的制冷单元;风扇吹过冷冻水散热盘管,向IT设备提供冷空气;然后水流回冷却装置中被重新冷却。冷却水系统依靠冷却塔利用水的蒸发来散发热量,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降低水温的目的。 采用传统水冷空调系统的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主要来源于冷却塔(尤其是开式冷却塔)的运行。通常一个1MW的数据中心通过冷却塔每小时泵送约230m3的冷凝水,会有1%~2%的水被蒸发、作为细水雾被风吹走。每年大约会消耗25 400m3的水。 另外,冷凝水被重复蒸发并排放到大气中,会携带矿物质、灰尘及其他污染物。这些水必须被定期处理。上述规模的数据中心每年通过排放或补水大约会消耗5000m3的水。 总体来讲,使用传统水冷方式的1MW数据中心,每年用水量大约为30 000m3,这些数据并没有将数据中心加湿系统和空调末端泄水的消耗计算在内;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冷设备上,尤其是换热器翅片或换热管上会累积水垢或杂质,在去除这些影响空调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的污垢时,常用的方法是用水冲洗并排空,这一过程也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2. 数据中心的主要耗水来源 采用水冷空调系统的数据中心,其耗水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冷却水蒸发采用冷却塔制取低温冷却水时,数据中心的热量主要靠冷却水的蒸发散发到大气环境中(采用干式冷却器的系统主要依靠空气与冷却水的对流换热,但其效率低,占地面积较大,且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水蒸发损失为数据中心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部分。 2)冷却水排水通常,数据中心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水温为32℃/37℃,该温度较容易滋生细菌,适宜藻类和污垢的生长及在管壁上的附着,并且需要通过冷却水排污来配合控制加药浓度,这一过程也会产生水的消耗。 3)IT房间加湿用水冬季,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室外环境相对湿度较低,机房内湿度受此影响需通过加湿系统维持机房内的湿度要求,需要消耗加湿用水。 4)软化水设备用水冷冻水及加湿水等闭式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泄漏、排水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保证运行安全及系统压力,需要及时补充软化水,通过软化水设备对市政补水处理后补充到系统中。 5)设备维护用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冲洗、管道压力测试等需要的用水。 6)柴发系统运行及维护用水此部分为柴发机组排烟净化及机组冷却用水,这部分水资源消耗所占比例较小。此外,季节不同,数据中心各项用水比例会发生明显变化。 WUE指标目前还没有被广泛用于工业中,并且很少被引用,但水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十分显著的因素,未来水资源利用效率一定会进入PUE度量工作中。

9,IDC机房新建需要多长时间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通常将数据中心的基本建设周期细分为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投产竣工阶段,整个建设周期大概在400天左右。推荐你采用景安模块化数据中心,优势如下:1、快速部署、缩短建设周期微模块数据中心加快规划与设计速度,可根据设计目标以合理的方式配置系统结构,微模块批量生产可以实现现货供应,因而提高了交货速度;标准化的连接方式可减少现场配置与连接的工作量,加快安装速度;微模块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可大大缩短,传统数据中心实施阶段需要7-8月,采用微模块建设缩短至2-3个月。2、方便扩展、分期建设采用微模块的架构,数据中心可以逐步增加,因而可使从1个微模块到几十个微模块根据需求分期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任何大小的IT空间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微模块数据中心方案显著降低了数据中心在使用寿命期间的成本。3、标准模块、稳定可靠微模块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高整合设计,使得整个系统稳定度高。同时,微模块数据中心可依据客户需求,在电力备援方案上提供N、N+1、2N等配置方案,满足TIA-942最高Tier4水平。4、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在使用寿命期间的电力成本是TCO (TotalCostofOwnership,总拥有成本)中最大的一项。相比传统机房,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效率提升12%以上。微模块数据中心结合水冷系统、自然冷却系统,PUE可降至1.5以下。5、智能管理、高效运营智能的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客户节能降耗,实现数据机房多层级、精细化能耗管理,通过多种报表精确定位能源额外损耗点。基于大数据分析,输出节能优化方案,构建绿色数据机房。最佳资产管理是对于全网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实现资产信息的闭环管理,保证数据及时刷新,及时管理。同时帮助用户制定资产维护计划,在维护计划内帮助客户实现主动预警,同时可动态调整维护计划,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输出优化方案,构建最佳资产管理功能。
这个要根据你使用的设备品质,后期维护的程度来决定,

10,国内有年平均 PUE 低于 13 的数据中心吗

PUE不大于1.4在空调技术上是可行的。制约PUE的,我认为,现阶段主要是冷却技术、空调技术、如何高效排热的问题。贴一个清华大学江亿院士的演讲: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早上好!我好象是第一次参加绿色数据中心的技术大会,因为咱们不是搞计算机这行的,是搞空调,搞建筑节能的,但是好象也慢慢把我们推到这个行业了。为什么?是因为空调的能耗或者说派热降温的能耗在数据中心里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所以,刚才我听前面这位领导讲数据中心都快到了运行这个程度了,运行主要是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里就40%或者更多是空调的能耗。所以,怎么能够降低空调的能耗,一方面给国家的节能减排作贡献,一方面也使我们数据行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变成重要的问题了,所以我今天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想法跟体会。  从空调的特点来看,现在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技术都比原来高,主机的发热度越来越大,这样导致空调排热成为这里面大的部分。后面有一些细的发展状况不说了,就直接看到空调里头。现在统计大致的结果,对于中小型的数据中心大概PUE值都在2,或者以上,这是空调占了一半或者还多的一个能源消耗。对大型的IDC机房管理做的比较好的,这时候空调效率相对比较高,但是也能占到40%左右的能耗。  所以,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可能一个是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没活儿的让它歇着,一方面减少了空气的运行能耗,当然,电源也有可以提高的技术。空调应该有很大的潜力,空调里面的能耗由什么构成?以前一想说制冷机,压缩机耗电多,实际上压缩机耗电在50%-60%左右,除了压缩机之外,风机也能占在40%或者更多的空调耗能。  现在的情况什么样?大概有这么几块:第一、因为全年制冷,所以绝大部分的数据中心制冷机都开了,这是一年来总的空调的考点状况,可以看出冬天、夏天区别很少,北京、上海、广州冷的地方,热的地方区别很少,应该说冬天天凉了,北京空调越来越大幅度下来,这个变化也不大,所以全年度在这儿用。然后,有关发热密度非常大,负责把这些热量排走,所以循环风特别大。并且风吹的还厉害,不行把风量减少,降低送风温度,但是当冷源温度低于屋子里温度的时候,蒸发器就凝水,恨不得天天都出湿,出了湿又怕屋子里太干,所以又有了一些加湿器,这边除湿,那边又得加湿,又得用电,冬天大冷的天还得制冷,这构成了现在数据中心,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空调能源消耗高的主要问题。  有这样问题是坏事儿,反过来又是好事儿。说明咱们在这儿的潜力特别大,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把空调能源消耗降下来。那么,走哪条道?怎么做?一听说这个空调跟你们建筑节能是一码事,建筑节能都抓围护结构保温,咱们整这个,围护结构,效果非常小,或者无效果,为什么?因为一个IDC密一点的机房一平米大概产热量3-5千万,通过围护结构进入或者出去的热量不会超过折合在占地面积上不会超过50瓦,所以,围护结构的影响很小,就是1%,2%的影响。当然,通过一些技术,避免外墙直接太阳辐射,比来我这儿热,再拿太阳照我,尽可能的密闭,别让风进来,这是很重要的。可能有些专家说,风渗进来,有什么不好,如果房子做的不密闭,就是不可控制的室外渗风,是凉快了,但是湿度下降了,夏天热容器不好,而且由于室外的湿度变化大,我数据中心里面希望湿度维持基本稳定不变,给我添加湿、除湿的麻烦事儿。因此,通过各方面应该把房子做密闭了,对目前来说不是保温的事儿,而且密闭的事儿,密闭最重要。  那么,怎么把热量排出去,马上前几年一些企业想办法说既然冬天不开制冷机,而且外边凉,最简单的通风换气吧,是通过凉风进来,把热量排走,这是有点节能,但是恐怕数据中心这么做不太合适,为什么?室外的灰尘赃,机器得干净,湿度室外是变化的,夏天北京的一立方米空气有2克的水汽,另外中国是烧煤的国家,70%的化石能源都来自于煤,燃煤就出硫,硫化物到室内,就会导致表面发生腐蚀现象,所以这是不行,您的冷却系统是为主机服务的,要是有损于主机,无论是灰尘还是硫化物,还有湿度都会影响主机的寿命,这是绝对不能有的。因此,说就想法通过过滤消除灰尘,想法加湿、除湿改变湿度,想法脱硫,当把这些东西都架上,就发现投入的成本和能源消耗就不低了,而且维护管理的工作量立刻上去了,那么这么大的数据中心要求高可靠性运行,于是这事儿有点别扭了。  还有通过热交换把凉气取回来,这个思路是挺好,对于一些小规模的计算中心,像一个大楼里的数据中心有时候还可以,但是对于大规模的机房是无法实现的,是因为直接走风道这么大发热量得有多大的风量直接室外来回换气,风道的体积在那儿摆着不合适,然后维护工作量非常大,尤其还是赃。所以,室外的低温必须想法用上,是通过室外的新风,怎么通过某种能量凉下来,最后把机器里面的热量带走。  所以,整个的数据中心的空调跟咱们楼里的空调概念不一样,它的核心事儿就是怎么把芯片那儿出来的热量通过某种介质传热,传完之后,几次交换,最后导到室外去就这么一个任务。所以,这时候根本目标就是让芯片的温度不要超过标准温度,然后把这个温度排出来。这样芯片表面温度和冷源温度的差跟热阻成正比,就是怎么把这个等效热阻降低了核心的事儿就变成了这么一个问题。温差小就是如果我芯片温度不许超过40度,如果我的温差是20度,只要室外温度低于20度,我就不用开冷空气就可以把热量排走,所以就要减少等效热阻。那么,这个等效热阻由什么构成?发现就像咱们的一个网络,三个电阻,三个等效热阻,哪三个过程?一个就是芯片跟空气之间的换热环节,这个差越大,温差就越大,比如我可以取平均温度,等效热阻就是这块面积除以热量,第一个环节就是容器跟芯片表面换热的环节。第二个环节,比如说我有一个精密空调跟水,或者室外的冷水换热,这冷水跟容器之间的换热环节,我们叫输送与换热热阻。第三个环节,循环介质与冷源之间换气,叫做冷源换热热阻。比如说室内温度到20度,实际只欠10度的温差,这时候冷空机提供的活儿就是这10度的温差。所以,把热阻减少了,无论是用自然冷源还是开冷风机都可以降低功耗。因此,核心的问题就是把这三个环节的热阻降下来。所以,就三个关键,第一、降低热量采集过程的热阻,同时不增加风机电耗。第二、降低热量传输过程中的热阻,同时不增加传输电耗。第三、找到温度更低的自然冷源,但是别破坏环境。  下面逐条看,采集过程中的热阻,实际的采集热阻,除了空气跟芯片换热之外,还有相当大的消耗是机房里面冷风跟热风的互相搀混,制冷机就是把冷风热的温度分开,分出冷热风,这个屋子里面又没地儿跑,又搀混起来了,所以避免冷风热机的搀混。比如说要是给定芯片温度,当搀混小的时候,回风温度可以更紧的接近芯片,如果我恒定芯片温度回风少的时候,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的利用这个资源。有一些实测的数据,是在大的IC机房里实测的,大家可以看出来,比如冷通道进来,从机房送出来应该这儿是16点几度,到这儿怎么就能30多度呢?它这儿上面还有一块挡,这30多度是哪儿来的?就是因为部分的过了服务器之后,服务器里面有空档,空档的热风又渗回来了,热风跟这些东西搀混到这些地儿,能到35度。为了保证上面服务器的这些效果,于是就得降低送风温度,为了保证上面差不多,结果把这个温差就拉大了,导致整个的冷交热的增加。所以,这儿看着排风有40度的,这些排风35、36度,总的到空调下一看,派风温度才28度,怎么降下来了?就是凉风过去跟热风搀和起来了,这样芯片大概在45度以上。如果避免了这些混合之后,就可以把回风温度很容易提高到35度,输送温度也可以提高到20度,保持芯片温度最高的温度不变,于是这温差小多了,采集的等效热阻下来了。当然,具体计算可以拿出温度差仔细算出来知道什么毛病,总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所以,在机柜顶部架一些挡板,这样能够有点改善。但是由于金桂内刀片式服务器之间不可避免存在气流短路现象,因此,仍存在短路现象,使冷气流通道内有旁通过来的热气流,热气流通道内也会有旁通过来的冷气流。  还有就是直接把换热器安装在机柜内,在机柜内或者机柜旁制备冷空气,可以有效减少掺混这样现象,降低热量采集过程温差,可以减少风量、丰足,大幅降低风机电耗。所以,这是很重要一条,但是不能让柜子出水。  这样有一种做法,就是采用背板冷却,将空调系统热换器安装在装载IT设备的机柜上,根据机房内各个不同的机柜实现按需供冷,避免局部热。分布式制冷系统使空调系统的吸热端更接近热源。这是第一个减少采热采集过程中的热阻。  第二减少输配过程中的热阻,实际这个环节比如一条空调器,是空气跟水的换热,那么空气温度是这样的,水温度是这样的,就会看到有时候往往都不是平衡的,是带三角形性质的,只要带三角形性质,就浪费一部分温差。所以,想法调整两边的流量,使得两边的温差接近,可以有效的降低数配系统的等效热阻,或者减少等效温差。有时候说是由于我用背板,或者机柜里的换热器那里面不是走水,无论是走二氧化碳,还是走氟利昂,这是机柜内送派风温度,这是热管温度,这是室外侧进出口温度,是这么一个过程,(如图所示),还有一种换热器,每排的热管单独连接,这时候室内室外的温度就变小多了,尽管换热面积一样,它就强多了。当然,这样会导致热管布置起来要复杂,但是在二者之间,总有一个好的权衡去减少输送过程的热阻或者说降低它的温差。  第三条就是到底我们用什么样的室外的自然冷源和怎么把这自然冷源跟我的机械制冷有机的统一结合起来?因为有时候天热还得开冷机,这二者之间能不能实现一个比较自然的转换?我们现在看看到底把这个热量往哪儿排,实际在空气里面并不是一个空气的问题,咱们有三种温度,一种就是空气的干球温度,像今天大概室外27、28度,是天气预报说的温度。直接换热就是干球温度。但是,如果我对外面拿冷却塔喷水,就是湿球温度,大概23、24度。比如到五一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的多,所以通过冷却塔就可以降低湿球温度,还可不可以再降低,还有一种就是间接蒸发冷却,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用它做空调,它可以把试问降到室外的露点温度,像现在这个时候,北京的露点温度低于20度了。  这是拿北京气侯为例,蓝的是全球的干球温度,红的是湿球温度,绿的是全年的露点温度的变化。所以,我要是安全露点温度考虑问题,全年北京市5876小时低于20度的时间占全年的67%,如果热阻做好了,就只有10%几的时间,做不好,15度的时候,露点温度也能占到77%的时间。所以这个比例还是挺大的。  那么,怎么跟制冷机统一起来,实现无缝连接,自然过渡呢?这是一个方案,包括几部分,先说柜子,刚才我讲背板式的换热,现在是上下的换热,屋子里的空气26度,从这儿进入机柜,两组换热器,一组一个管给19度,一个管给16度,经过两种换热,从26度到20度,经过发热的服务器,达到32度,然后经过两组换热器降温,又变成26度,再回来,维持屋子里的温度是26度,不是靠屋子里别地儿装的孔,而是靠这个机柜,屋子里的温度是由机柜决定的,由于屋子里的温度是16度,露点温度只有12、13度,我把物资弄密闭了,人也不怎么进去,里面没有湿的事儿。然后,这四组换散热器,拿热管引出来,这四组是16、19、22、25度,然后这个水就是跟这热管换热,把热量都带到水里去,所以从15恩度,涨到24度。然后,24度,如果室外是两管,冷空气不用开,直接经过间接冷却塔就能够把水温降大15度,如果温度再低,只要朝这风机跟这儿的转换装置,能够维持我进入到换热器全年只有15度。当室外温度高到30度,露点温度到18度,这时候冷却塔还能起一点作用,能起1/3的冷量还从这儿出,不足了再拿冷风机降一部分。所以,这个冷风机是连续的就能够使得冷风气从10%的复合逐渐加到5%的复合。冷却塔只要露点温度在20度以下,总能起点作用。  这样一个系统,这儿计算了一下,拿北京的气象条件可以看出来,如果是这么一个机房,跟一般传统的机房来比,咱们就直接取它一年用电量是百分之百,那么即使没有自然冷源,就是拿制冷机做,但是因为我减少了掺混,减少了数配能耗,能够节能40%几。如果用最好的间接冷却方式,用电量只有23%,能够节省70%的电量,所以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有一些机房的改造实例,这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一个全校支持整个学老师、同学做研究的数据中心。它原来就是在这个屋子里头摆了一堆空调器,机器多了,热量还大,所以追加了好几台空调器。用了跟刚才这个图差不多的方式,结果总机柜里面的风机降到7千瓦,这时候能效比从2.7涨到8.2,就只用原来1/3的能耗。最热的时候,冷机都得开了,即使如此,能耗还能差一半。所以,全年下来总的能耗消耗能够降低60%左右,这就是一个实际案例,这个还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就是做得不彻底,做得彻底了,还能够进一步降低消耗量。  总结一下,就是数据中心排热的空调实际上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和节能空间。它的核心是机房的气流组织怎么采集热量合理的空调器,其中几个基本原则,一个就是尽可能避免不同的温度的气流掺混,我们现在对机柜进行空调制冷的目的,不是对机房进行空调制冷,所以尽可能把冷源越贴近发热体越好,充分的利用自然冷源,有各种不同的法子获得不同温度的,然后想法介绍能耗,这样给出去的这些思路,今天讲的某一两个做法,实际在这个思路下发挥创新的精神还可以创造出好些各种各样的方案,真正把数据中心排热的空调能耗降下来。我们觉得完全按照目前大多数方式来比较,有可能把机房的空调节能达到70%以上,相当以机房用电量降低30%以上。刚才我听领导讲,国外发达国家比,机房的PUE到1.2,1.3那跟它机房的位置有关系。在不同的气侯条件下,实际上抓好这几条,以自然冷源为主,适当的加一点机械制冷的补充,解决一年里面20%,25%的节能,完全可以把我们国家不同地方数据中心的空调能耗都有效的降下来,应该做的比发达国家,比美国还好,谢谢大家。
有的

文章TAG:数据中心pue  大型集中式数据中心的pue值一般设定为多少以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