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线性回归法

一元线性回归法是分析一个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预测方法。 常用统计指标:平均数、增减量、平均增减量

什么是线性回归法

2,怎么求线性回归方程

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方法,只能老老实实套公式。 (1)根据题意确定y和x,设y=bx+a (2) 根据题目所给数据,按照公式要求确定a ,b的值 (3)写出线性回归方程y=a+bx

怎么求线性回归方程

3,如何实现线性回归

1.在excel表格中输入(或计算出)两组数据X,Y。2.将两组数据X,Y绘图(图表类型选用XY散点图)。3.鼠标右键点击曲线,选择添加趋势线。4.在择添加趋势线中,类型中选用线性,选项中选项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两项(√)后就会自动进行线性回归计算了。
)attach(byu) lm(salary ~ age+exper) lm(salary~.,byu) #利用全部自变量做线性回归 lm()只能得出回归系数,要想得到更为详尽的回归信息,应该将结果作为数据保存或者使用“拟合模型”(fitted model) result

如何实现线性回归

4,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怎么计算

回归分析就是将所关心的抄特性的性能与潜在的原因联系起来。一元回归是处理2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假如2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就称为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就是要建立y=a+bx方程,该方程称为y对x的回归方程。一元线2113性回归在煤质检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煤质专家以及煤质检验人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发现和总结了许多一元线性回归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对于煤质检验、煤质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5261帮助。在已有的回归公式中,有的给出了回归的残余标准差s,大多数资料上给出的回归公式并没有提及回归残余标准差s,使得该公式的使用4102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用该公式预测因变量时,其估计的准确度无法确知。该文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残余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及其用途,而且通过残余标准差s的结果,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a和斜率b的不确定度。1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以煤的发热量Qgr,d与灰分1653Ad之间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建立及其不确定度应用为例。

5,c语言 线性回归

main() float x[6]= float y[6]= float a,b,mxy,xx,yy,x2,x22; int i; a=b=mxy=xx=yy=x2=x22=0.0; for(i=0;i<6;i++) mxy=6.0*x[i]*y[i]+mxy; xx=1.0*x[i]+xx; yy=1.0*y[i]+yy; x2=1.0*x[i]*x[i]*6.0+x2; x22=1.0*x[i]+x22; } b=1.0*(mxy-xx*yy)/(x2-x22*x22); a=1.0*yy/6.0-b*xx/6.0; printf("Y=%fx+%f\n",a,b); }
一元线性回归:y=a*x+b 其中(x,y)给定值,还有a,b未知。 一元线性那么你就要假定a或b为某个常数。 在此只考虑整数范围。 例:y=11,x=2 0、假定b=0时 a=5.5 (抛弃) 1、假定b=1时 a=5 2、假定b=2时 a=4.5 (抛弃) 3、假定b=3时 a=4 4、假定b=4时 a=3.5 (抛弃) 5、假定b=5时 a=3 6、假定b=6时 a=2.5 (抛弃) 7、假定b=7时 a=2 8、假定b=8时 a=1.5 (抛弃) 9、假定b=9时 a=1 10、假定b=10时 a=0.5 (抛弃) 11、假定b=11时 a=0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给定(x,y)后,a,b取值有6组,显示a和b都被固定在了某一值域内。 所以在写代码时应假设a或b从某一数值到某一数值。 说了这么些也不知道你看懂没?
根据:y=a+bx 可知∑y=na+b∑x∑x∑y=na∑x+b(∑x)^2 (1)xy=ax+bx^2∑xy=a∑x+b∑x^2n∑xy=na∑x+nb∑x^2 (2)联立(1)(2)即可求出a和b的表达式

6,线性回归方程是什么怎么求

直接按照题目把所给的几个函数图像画出来(要准确,一般都是几条直线)然后求是直线的上还是下,比如说:x-y-1>0,那就先把直线x-y-1=0画出来再代个点(不要是这条直线上的点)进去,比如说(0,0)带进去,得到“0-0-1>0”显然不成立。(0,0)在这条直线的上方,不成立,所以x-y-1>0是代表在直线x-y-1=0的下方的区域或者:把x-y-1>0换成y<x-1很容易看出来y<x-1表示在直线y=x-1下方的区域同样地,其它的区域也是照着这么画。注意因为是“>”“<”,所以直线上的点都取不到,因此最后要把这条直线画成虚线,再画阴影确定区域,这点非常容易疏忽,也是最容易扣分的地方画完之后,因为“高考题一般就是给你的区域求出来后是个三角形,于是就有这片区域的界限和顶点了基本常见的题型是目标函数z=f(x,y)。以下举例:求出来后这个区域的三个顶点为(1,1)、(1,3)、(2,2),边界上的每个点都可以取得到一般逃不过这3种考法:①.z=ax+by型:首先要先知道,初中所谓的一般一次函数方程y=kx+b与y轴的交点是(0,b),斜率k比如说:z=2x+y解法:y= -2x-z与y轴的交点是(0,-z),斜率为-2 (若出现因为不知道-z的值,所以难以下手的问题,不要急,先画直线y=-2x) 画出直线y=-2x后,再将这条直线上下平移,保证直线经过这片区域,看看符合的直线y=-2x-z的极限是哪两条。(平移的时候可以用尺子的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看得出来,当直线过点(1,1)与(2,2)取得“极限”, 带进去,当直线经过点(1,1)的时候交y轴于最低点(0,-z1),经过点(2,2)与y轴交于最高点(0,-z2) 从而求出z1,z2 或者直接将(1,1)与(2,2)带进去求得这两个“z ”的大小,求的一个z是-3,一个是-6,于是z∈[-6,-3]以此类推。。。。。。②.z=(ax+b)/(cy+d)型: 基本概念:过点(x1,y1)与(x2,y2)(x1≠x2)的直线斜率k=(y1-y2)/(x1-x2)=(y2-y1)/(x2-x1) 比如z=y/(x+1) 就看成是z=(y-0)/(x - -1) z是过点(x,y)与(-1,0)的直线的斜率,其中(x,y)在区域内,另一个点是 定点(0,-1) 所以就先将(-1,0)标出来,用尺子移动这个斜率且过这个定点,就可以看出来,过点(1,1)时斜率最小,过点(1,3)时斜率最大 将这两个点带进去就行了。 反之,如果是z=(x+1)/y,就把z看做是过定点(-1,0)的斜率的倒数。正数范围内,数越大,倒数越小,所以......③.z=(x-a)2+(y-b)2型: 基本知识:(x-a)2+(y-b)2=r2表示圆心为点(a,b)、半径为r的圆(如果r=0,就表示点(a,b)) 比如说,z=(x-1)2+(y-1)2是圆心为点(1,1)、半径为根号z的圆(或点),因此一下子就看出来z∈[0,√2](注意这个圆(或点)必须过这片区域) 有的并不是这么容易看出来的,比如说z=x2+y2圆心在(0,0),那么半径的最值一定是当这个圆经过区域的顶点的时候取到的。(如果想知道为什么就自己找几个试试看看)所以将点(1,1)、(1,3)、(2,2)带进去,算出这三个z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这就是z的取值范围以上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圆心不在区域里面的情况,如果是在这个三角形里面的话,那么最小值就是0,最大值同样还是经过点(1,1)或(1,3)或(2,2)时取到的,同样三个点带进去,就求出三个z的值,比较出里边的最大值z0,那么z∈[0,z0]对于第二点,我再次提醒一下,我举的那个例子是在保证斜率>0的情况下才这么好看出来。有时候这个区域会在x轴下方,甚至是一部分在上方,一部分在下方。这就需要熟练记住直线斜率的规则了:(记直线y=kx)k=0时,直线与x轴重合,k>0【想象一下用一只手将直线在y轴的右侧开始往上掰】时直线是上升的,越倾斜的直线,斜率就越大,然后无限趋近于y轴时斜率为+∞越过y轴后,k立马变为-∞,再将这个直线(在y轴左侧)往下“掰”,k又从-∞逐渐增大。k<0【想象一下用一只手将直线在y轴的右侧开始往下掰】时直线是下降的,越倾斜的直线,斜率就越小,然后无限趋近于y轴时斜率为-∞越过y轴后,k立马变为+∞,再将这个直线(在y轴左侧)往上“掰”,k又从+∞逐渐减小。讲了这么多,应该还能撑得住吧???希望贵君能理解最后说一下:一般关于现行回归的题目有可能会给你的是应用题,那就要像初中的物理一样先列出“已知”:就是依据题意设几个数(x与y等),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列出x与y等的关系式,再用上述的方法求。要注意:x与y本身也是有范围的,要写明!

文章TAG:线性  线性回归  回归  算法  线性回归算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