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脚尖脚掌脚跟是脚的哪里有图最好

脚尖是脚趾头,脚掌是下面,脚跟是脚后面

脚尖脚掌脚跟是脚的哪里有图最好

2,急需脚的结构图帮帮忙

http://good.97179.cn/UserFiles/2005-10/8/2005108144847358.jpg http://good.97179.cn/UserFiles/2005-10/8/2005108144848889.jpg 我只能找到这样的图片,你可以看看这2个连接,都是素描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急需脚的结构图帮帮忙

3,足上有那些骨和肌肉

足骨(bones of foot)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tarsus) 共7块,属短骨,排成前、中、后三列,后列有跟骨和距中列为足舟骨。前列四块,由内侧至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2)跖骨(metatarsus) 共5块,相当于手的掌骨但较粗壮。 (3)趾骨(phalanges of the foot) 共14节,比手指骨更短小。趾骨的形态、排列、命名均与指骨相同。趾为两节,其余各 趾均为三节。

足上有那些骨和肌肉

4,人脚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人的一生,从出生后的爬行,到用两只脚走路,脚就起着重要的作用。那,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的两只脚,能支撑起庞大的身躯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对脚的结构所进行的讲解就知道了。脚是我们俗称是脚,但是医学上实际上称为足,另外足和踝分不开,所以我们平常说的这个脚呢也包括踝关节。足也好、踝也好,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结构叫足弓。足弓是这样,在医学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弓,还有一种是横弓,足是前后面有一个弓,内外也有一个弓,就形成一个纵弓和横弓,两个弓形成足部的一个弹性结构。足的组成就是包括我理解肯定包括踝关节。踝关节包括上面的胫骨、下面的距骨还有跟骨,这三个骨头组成一个踝关节。足就包括一些跗骨,跖骨、还有趾骨。刚才我提到这个足弓是足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提供人体在行走当中或者是跳跃过程中,一个缓冲一个振荡,减轻对足的损伤重要的一个机构。根据中医理论,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在日常生活中,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很好的足的功能,可能行走的功能就受到明显的影响,可能会影响的你的工作和生活。大家知道可能平常有一个叫扁平足,实际上就是它的足弓,无论是横弓也好纵弓也好,有一些塌陷,行走的距离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弹跳的性能下降了。所以足在人体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脚对人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但是,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进而影响到人体健康。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护自己的脚不受侵害,以保证我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好,这个问题就给大家讲到这儿。
这样滴

5,人体足部骨骼是什么样的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可以想象看到的足是个屈腿盘坐并向前腑状的投影人形(见图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胸腔,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图2);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图1 足部反射区与人体脊椎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2 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示意图 二、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 足部骨骼 人有双足,每足有骨骼26块,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见图3) 1、 跗骨 每足有跗骨7块,分近侧与远侧两排。足跗骨较粗大且砌合紧密。 近侧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远侧列跗骨由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第一楔骨)、中间楔骨(第二楔骨)、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 每足有跖骨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远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头、体、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 每足有趾骨14块,趾骨分近端、远端。拇趾为远节和近节,其余各趾均为3节,分远节、中节、近节。 足部关节 距骨与下肢小腿部的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关节,胫骨侧(内侧)为内踝,腓骨侧(外侧)为外踝。跖骨与趾内间构成跖趾关节。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近节趾骨的近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第二趾第一节趾骨和第二节趾骨间构成第一趾间关节,第二和第三节趾骨间构成第二趾间关节(或称远侧趾间关节)(见图3)。 足底面 足背面 图3 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示意图
形成足弓

6,左足骰骨的解剖位置

足部的基本结构、名称及注意事项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1)跟骨 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2)距骨 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 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4)骰骨 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5)舟骨 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2.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3.趾骨 共14块。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2)第二至第五趾 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 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2.足外侧 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3.足底部 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4.足背部 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5.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4)。(三)足部的关节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 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四)足的各局部名称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文章TAG:解剖  脚尖  脚掌  脚跟  足解剖图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