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十进制和六十进制最先一个和最后一个数字分别是什么

十进制9六十进制59
16进制在数字前加0x 比如int i = 0x5;10进制什么都不加int i = 5;8进制在数字前加0 int i = 05;

十进制和六十进制最先一个和最后一个数字分别是什么

2,什么叫六十进制

十进制知道吧?六十进制就是逢60进1
就是数学上满60向前进一位,电脑用的是2进制
就是冯60进1。例如:60秒等于1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
满60进1,看看手表就知道了
就是平时我们用的数制类型,逢十进一

什么叫六十进制

3,关于最早发明六十进制的人是谁

六十进制是以60为基数的进位制,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闪族,后传至巴比伦,现仍用作纪录时间、角度和地理坐标。其他文明也有使用六十进制,如西新几内亚的Ekagi族。与其他进位制不同,六十进制在一般运算和逻辑中并不常用,主要用于计算角度、地理坐标和时间。
中国,因为中国古老的易经就使用二进制来进行演算。-为阳爻,--为阴爻。其实就是2 个数,0 和1。三 为乾卦,3个全是阳爻,3 阴爻为坤卦。如此搭配,2的3次幂共有八卦。中国的老祖先是最早采用二进制进行演算的。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从他的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他的拉丁文译本《易经》中,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惊奇地发现其基本素数(0)(1),即《易经》的阴爻- -和__阳爻,其进位制就是二进制,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数学进制中最先进的。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它不但证明了莱布尼兹的原理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了〈易经〉数理学是很了不起的。

关于最早发明六十进制的人是谁

4,六十进制单位在十进制方程中如何运算是六十进制哦万分感谢急

六十进制不好书写,简单处理办法是:你把 六十进制 想象成 "时,分,秒" 的计算。秒 和 分 用十进制 0,1,2,3 ... 到 59 表示逢60秒 进位 1分,秒位清零。逢60分 进位 1时,分位清零。减法:借 1 时,当 60分用借 1 分,当 60秒用时间位,你就不管它 满不满60小时,进不进位。-- 也就是 实用的 六十进制 就是 时,分,秒 “三位数”。---总秒 % 60 -- 除60取余数 就是 秒总秒 / 60 -- 整除60 得商 就是 总分总分 % 60 -- 除60取余数 就是 分总分 / 60 -- 整除60 得 时
i=0; 。。。 i++; }每次进入循环你都把i重新赋值为0,所以永远操作a[0]。把 i=0提到while循环前面去即可
你好!i=0; 。。。 i++; }每次进入循环你都把i重新赋值为0,所以永远操作a[0]。把 i=0提到while循环前面去即可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5,六十进制是怎么得来的

六十进制最初起源于巴比伦,至于巴比伦人为什么要用60进位,说法不一。有人把巴比伦人最初认为一年为360天,太阳每天走一「步」 即一度 及巴比伦人已熟悉六等分圆周相结合而得60进位;也有人认为60有2、3、4、5、6、10、12等因数,使运算简化等等。这种60进位制最初由兴克斯 Hincks 于1854年在巴比伦的泥板上发现的。这些泥板大约是公元前2300到公元前1600年的遗物。在泥板上刻有1.4 = 82,1.21 = 92,1.40 = 102,2.1 = 112,这样的式小,这些式子如按其他进位都无法理解,如按60进位却迎刃而解。如1.40 = 1×60 + 40 = 100 = 102等等。 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角度制等。我国的天干、地支的记年法也是一种六十进位制。
写出60进制每位上的基数,假设要转换十进制数1210到六十进制,那么写基数:从个位1开始向左逐位写,第1位是1,然后是60,接着是3600,每位都是右边位乘以60,写到比1210大为止:3600 60 1 0 k a用1210除以最高位3600得到商和余数=1210/3600=0[1210],将商写到3600这位下面用上步的余数继续计算:1210/60=20[10],将20对应的符号写到60这位下面10/1=10[0],计算直到余数为0时停止,如果还有位没计算,填0假设用0~9,a~z,a~x表示0~59的话十进制1210转换成60进制为ka用这个算法只要在写基数时乘以n,则可以将十进制转换成n进制。

6,时间为什么是60进制

这是由于古罗马帝国的一个传统,我国自古以来最吉利的数字是5和9,而古罗马帝国是6和0,所以在很久以前,古罗马帝国时间就是60进制,再由于帝国间商人的文化交流,因而被采纳,沿用至今。六十进制最初起源於巴比伦,至於巴比伦人为什麼要用60进位,说法不一。有人把巴比伦人最初认为一年为360天,太阳每天走一「步」〔即一度〕及巴比伦人已熟悉六等分圆周相结合而得60进位;也有人认为60有2、3、4、5、6、10、12等因数,使运算简化等等。这种60进位制最初由兴克斯〔hincks〕於1854年在巴比伦的泥板上发现的。这些泥板大约是公元前2300到公元前1600年的遗物。在泥板上刻有1.4 = 82,1.21 = 92,1.40 = 102,2.1 = 112,这样的式小,这些式子如按其他进位都无法理解,如按60进位却迎刃而解。如1.40 = 1×60 + 40 = 100 = 102等等。 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我国的天干、地支的记年法也是一种六十进位制。 地球自转一周差不多24小时,这24小时是埃及人定的.大概是根据观察太阳升落发现的吧,具体原因好象没有记载.此外中国古代也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各地都这么分,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 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这种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径7.5°到东经7.5°(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一些比较可信的说法:一、起源于古埃及人,他们以360天为一年,并观测到黄道面每360天循环一周,所以将圆周分为360°,同时也应用于天文观测。他们认为360是一个世界常数。二、起源于古巴比伦人,古巴比伦人用的是60进制,60可以被2、3、4、5、6、10、12、15、20、30整除,它所含因数有10个之多,在100以内的数中,它的因数是最多的,只有96可与之匹敌。但96比60大得多,而且使用不方便。这样,在分割60时,可较少地出现小数。此外,我国也以60年为一甲子,也有360行之说。而在时间上,西方将一天分为24小时,我国古代则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在机械式钟表发明以后,就很自然地将圆周(即表盘)以60进制进行划分。

文章TAG:六十  六十进制  十进制  进制  六十进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