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军预言的未来风口是什么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现场介绍,“AI+IoT”是未来的风口,也是小米核心战略之一。以下是新闻原文,供参考。 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小米面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成功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现场介绍,“AI+IoT”是未来的风口,也是小米核心战略之一,今天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已经被广泛应用,大到电视,小到灯泡、闹钟,都可以用AI实现控制,“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据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是由47名海内外知名的互联网业界专家组成,从400余项科技成果中评选出来的,本年度最顶尖、最能代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科技领先成果。此次小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入选,充分说明了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可,在“AI+IoT”领域更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据介绍,小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是一个以智能家居需求场景为出发点,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能力,为用户、软硬件厂商和个人开发者提供智能场景及软硬件生态服务的开放创新平台。据小米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已经投资或孵化了超过220家生态链公司,其中100家专注于发展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小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已连接超过1.15亿台IoT智能设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领先亚马逊、谷歌和苹果。业内人士分析,小米在“AI+IoT”领域拥有着独特的优势,依托IoT平台带来的用户、使用场景、流量和大数据,AI语音服务“小爱同学”上线一年后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单月唤醒超过10亿次。雷军介绍,近两年小米在人工智能上做了很大的投入,现在已经拥有超过1000多人的技术团队,小米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声学、语音、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深度学习、大数据、云服务、智能设备接入等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均拥有业界领先的成果。雷军在现场指出,小米早在5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生态链,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今天AI已经开始全面赋能小米,在小米手机上已有AI拍照、美颜虚化、场景识别等AI技术的产品创新,小爱同学也可以通过语音和多模态交互支持手机、音箱等智能终端的使用,并与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电视等超过56类智能生活产品进行联动。今天,小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为软硬件企业及开发者提供业内领先的AI能力与服务,并与高校、产业界共同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赋能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初创企业,为行业发展汇聚了大量优秀人才。雷军表示,通过掌握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小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更加紧密地连接企业与消费者,降低企业进入智能家居行业的门槛,带动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雷军预言的未来风口是什么

2,科技术语有哪些

科技术语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认知计算、量子计算、深度学习、DT时代、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物联网等等。科技术语有很多,指的是科技类的术语,属于专业术语、科技名词。科技术语,是指科技类的术语,属于专业术语、科技名词。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解释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第二,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目的的完整系统。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科技术语有很多,如下:1、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套由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出来的虚拟世界。通俗讲,就是使用技术手段,让人身临其境,并可以与这个环境进行交互。这套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器各等方面,除了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多感知。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军事航天、室内设计、工业仿真、游戏、娱乐等多个行业。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3、认知计算认知计算出自于IBM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沃森”的称谓,而现在,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大数据分析方式。随着信息的增加,计算机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随着时间推移,以学习的、交互的方式,随着数据的进一步增长逐步提高认知的分析行为,就像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做事情,“认知计算”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联姻”。4、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相对于普通计算机,基于量子力学特性的量子计算机,拥有超乎想象的并行计算与存储能力,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具有亿亿次计算能力的“天河2号”需要100年,而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只需要0.01秒就可解出。当量子计算机应用之时,现在的密码破译、基因测序等科学难题,将可迎刃而解。5、深度学习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自2006年以来,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图灵试验至少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在技术手段上不仅仅依赖于云计算对大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而且依赖于算法。这个算法就是DeepLearning。借助于DeepLearning算法,人类终于找到了如何处理“抽象概念”这个亘古难题的方法。6、DT时代DT时代数据处理技术。这个词虽然很早就被人提出了。但是直到2015年3月的IT领袖峰会上,马云演讲中提出“从IT时代走入DT世界”之后才在中国火热起来。马云称,二者的区别在于,IT时代以“我“为中心,DT时代则以“别人”为中心,让别人更强大,开放和承担更多的责任。7、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形象地说,就是给计算机安装上眼睛(相机)和大脑(算法),让机器能够感知环境与对象。我们中国人的成语“眼见为实”和西方人常说的"One picture is worth ten thousandwords"表达了视觉对人类的重要性。不难类比,机器有了视觉以后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视频监控、新型人机界面等等。8、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领域。9、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科技术语有哪些

3,什么是智能机

什么是智能手机,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简单的“1+1=”的公式,“掌上电脑+手机=智能手机”。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等。融合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msumer)的智能手机必将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新方向。 那么智慧型手机呢?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文曲星+手机=智慧型手机”,大家一对比就能知道,掌上电脑和文曲星有着很大的区分,从功能应用上来说,掌上电脑就有着自己十分明显的优势。 其实智能手机和智慧型手机最容易区分的一点就是“是否拥有操作系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成为一部智能手机所必备的几个条件: 1、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能够进行正常的通话,发短信等手机应用。 2、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即需要支持GSM网络下的GPRS或者CDMA网络下的CDMA 1X或者3G网络。 3、具备PDA的功能,包括PIM(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 4、具备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从而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的扩充。 既然只有具备操作系统的手机才配叫智能手机,那其的操作系统种类又有哪些呢?既然智能手机的诞生和掌上电脑有关,那它的操作系统也肯定会与掌上电脑有关。Symbian和Windows CE、Palm、Linux依旧是这四大阵营,不过与PDA操作系统中Palm和Windows CE两强争霸的局面不同,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Symbian却抢得了先机,索爱、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松下等公司基本上都采用了Symbian为主的操作系统。 Symbian:Symbian的很像是Windows和Linux的结合体,有着良好的界面,采用内核与界面分离技术,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支持C++,VB和J2ME。兼容性较差。代表机型:诺基亚6600索爱P908西门子SX1 Windows CE:由于微软的强大实力,WINDOWS CE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比如拥有强大的内建软件,WORD,EXCEL,IE,MSN MESSENGER,OUTLOOK,MediaPlay等,其它系统上的同类软件很难做到如此完善和统一。由于硬件要求极高使价格也高了,耗电还是很比较大,系统稳定性差。代表机型:多普达智能手机系列。 Palm:这种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很低,因此在价格上能很好的控制,耗电量也很小。 PALM 由于比较早出现,应用在手机上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同于其它两大系统,PALM 显得比较弱小。代表机型:三星SGH-i500Treo 600。 Linux:Linux具有源代码开放、软件授权费用低、应用开发人才资源丰富等优点,便于开发个人和行业应用。起步太晚,没有雄厚的基础。代表机型:摩托罗拉A760 ,三星i519 。 除了这四个操作系统以外,大家是不是还听说过什么S60、S70等操作系统,这些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些都是Symbian的分支,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Symbian OS只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而界面可以由各个厂商自已开发,9210与3650的界面就是不同的,而P908与6600又不相同,6600用的是Series 60界面,P908用的是UIQ界面,这也导至了,因为微小的差别使程序不能通用,就算是9210的Symbian OS 6.0和3650的6.1的程序也大多是不兼容的,原因就是因为界面接口的问题,相信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出台,我们需要等待一些日子了。在不同界面中,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Series 60容易操作,切换任务和关闭任务容易,而UIQ界面上可支持手写操作,功能更多,不过切换和关闭任务比较麻烦。
所谓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简单的说,智能手机,就是一部像电脑一样可以通过下载安装软件来拓展手机出厂的基本功能的手机。 “智能手机(Smart Phone)”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而来的,本身并不意味着这个手机有多“智能(Smart)”;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所谓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就是一台可以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的手机(就像电脑那样)。(“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是不能随意安装卸载软件的,JAVA的出现使后来的“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具备了安装JAVA应用程序的功能,但是JAVA程序的操作友好性,运行效率及对系统资源的操作都比“智能手机(Smart Phone)”差很多。)
S60都是的
支持强大的第三方软件的手机就叫作智能机,现在流行的智能手机有以下系统:S60。UIQ。WINDOWS。LINUX。
可以理解为电脑手机

什么是智能机


文章TAG:什么是智能科技风口机型什么  智能  智能科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