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中国人的阅读率很低:1。是读书动力的缺失,中国人在应试教育中已经耗尽了读书的乐趣。很多新员工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离校后就不再看书了!因为考试是一种奖惩手段,很多人都是被迫学习的。没有奖惩措施,读书的动力就会丧失。爱读书的人,他们读书的动力在于读书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是可以永恒的。2.其次,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然,这和文革有很大关系。十年可以让全民族失去阅读习惯。在学校里,课本可读性差,但为了考试,家长和老师反对学生看课外书,导致学生无书可读。读书甚至成了剥夺个人自由的代名词。很多人听到读书就觉得累,觉得无聊,觉得抵触,觉得没兴趣。因此,在火车和飞机上,许多人宁愿睡觉、打牌和闲扯,也不愿看书。相反,有阅读习惯的人在这些地方能做的事情很少。虽然没有身体上的自由,但读书可以让人徜徉在思想的王国里,乐趣太多了。
5、为什么中国人阅读率很低?美国和日本的阅读率很高。你可以在地铁和飞机上的休息室里看到很多人拿着kindle或者实体书看书。kindle在美国的销量很高,但在中国很少有人用电子书,甚至很多人不知道kindle是什么。日本的地铁上也有很多人拿着小画幅,而中国的地铁上很少有人看书,网上有不少震撼的视频。每次在美中中之间来回飞,美国人大多在看书,而日本人大多只是抱着ipad睡觉看电视剧。
明治时期,俄罗斯人梅奇尼科夫常年生活在欧美后,于1874年来到日本教授外语,后来写了一本书《明治维新的回忆》。他在书中写道,日本的苦力、女仆、马夫等社会底层的人经常看书。虽然那些小册子大多是通俗小说,但他对如此高的识字率感到惊讶。与他在西方国家的亲身经历相比,他称之为“不正常”。
6、中国人纸质书籍的阅读量为何低于日本?1。现代生活让人浮躁。“过去,人们学习可能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娱乐。”迟玉凯说。现在大家工作忙,上班累,家务多,业余时间少,影响了阅读热情。看电影、唱卡拉ok等娱乐方式占据了阅读的原有地位。很多年轻人几乎10分钟刷一次微博或者微信。碎片化阅读给社会带来浮躁,让人难以静下心来阅读。2.判断成功的标准变了。阅读量的多少曾经是衡量一个人身份的重要指标。多读书,有知识,是几代人从小灌输的观念。
收入高的话,不读书好像也没什么。因此,许多人宁愿把时间花在工作赚钱上,而不是读书。值得一读的书不多。中国每年出版超过25万种图书,但人们却迷失在如此浩瀚的书海中。一项调查显示,25.69%的人表示只有少数畅销书值得一读。“我最近逛书店,发现很多名著都是更早的,有的甚至过了版权保护期。我们应该鼓励有思想的人出版好书。
7、当今中国人一年阅读多少本书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愿意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的人不多,真的不多。中国人的年阅读量是世界上最低的,所以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阅读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已经被遗忘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当今人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导致了对阅读和读前的漠视,以及人文素养的缺失。
8、中国人均读书0.7本,是中国人大多,还是没时间不好学。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应该算是全世界学者的节日吧。今年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与往年不同的是,4月19日,在读书节前夕,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阅读调查项目结果在北京公布,相关数据值得我国没有读书节的读者关注。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连续第四年提高。2011年人均阅读书籍数量为4.35本,比2010年的4.25本增加了0.10本。也就是说,2011年中国人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增加了,这是一个可喜的统计数字。
9、中国人均读书量是多少阅读,这两个词的含义相当宽泛。看四大名著叫读书,看诗礼也叫读书,看别人的作文也叫读书,有些人很有耐心,他们能在一周内读完黄易写的《秦荀集》。有些人没那么有耐心,更喜欢看迷你小说和散文,而这些应该叫读书。自从4G手机问世以来,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手里拿着书就能看书的人,现在可以用手机看书了。
文章TAG:读书 看书 人均 ipad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