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上电复位的工作原理

上电后,由于电容C1充电,使RST持续一段高电平时间。当单片机已在运行之中时,按下复位按键K也能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且开关复位的操作。通常选择C1=10~30uF,R1=10K。

上电复位的工作原理

2,单片机引脚电平唤醒和上电复位有什么区别求解

上电复位是从0000h开始执行唤醒是从进入休眠或掉电状态的下一条语句开始执行
比如让我用t0写一个1s的延时程序,我会写,但是芯片上的引脚实际要怎么接,--t0 定时,一般来说,它并不使用引脚。--芯片上的 t0 引脚,可以随便用,如驱动一个 led 发光,也行。

单片机引脚电平唤醒和上电复位有什么区别求解

3,4单片机中电容是怎么实现上电复位的

上电时,电容两端电压由无到有,在这个短暂的充电时间里可以暂时把电容当成导线,由与其串联的电阻限流,来加长电容充电时间,则RST端接高电平一段时间,大约10MS,具体看电容的容量和电阻的阻值,电容容量与电阻阻值比较大的话,高电平的时间就相应加长,然后单片机就复位
102太大了,不能起振。一般在20~100pf之间选择,但有60~70时较稳定 。而典型的是30pf左右。复位电容和电阻都 太小了。最好选择典型的,至少要保证最小系统能工作,不然单片机还不正常,你的程序有没错,更不能确定了。就是10k,10uf 吧。

4单片机中电容是怎么实现上电复位的

4,上电复位的介绍

上电压从无到有在RESET处会先处于高电平一段时间,然后由于该点通过电阻接地则RESET该点的电平会逐渐的改变为低电平,从而使得单片机复位口电平从1到0,达到给单片机复位的功能。这样一种复位方式就是所谓上电复位。
不是所有的单片机都是上电复位的,不过8051系列的好像都是。 复位的功能是将单片机里的pc重新开始记 主要防止程序跑飞,或者死机的情况,特别是软件复位无效的时候,只能硬件复位。 当然其他内核的单片机比如avr的,是低电复位,而且可以不接复位,内部有看门狗 外部振荡电路肯定是需要的,avr是有自带的,只要接上电源和地,不接复位直接可以用。 但是8051内核的就不行,没有自带的rc震荡电路。 没有外部震荡,程序无法执行的啊,所有微处理器都是有这个东西的啊 程序执行需要脉冲,不然怎么会有处理器快慢的差别? 呵呵,有事,回答匆忙。欢迎追问啊。

5,什么叫上电复位

就是突然停电后来电,以前工作的状态全部回到最早的状态
刚通电的时候回到初始状态。
不是所有的单片机都是上电复位的,不过8051系列的好像都是。 复位的功能是将单片机里的pc重新开始记 主要防止程序跑飞,或者死机的情况,特别是软件复位无效的时候,只能硬件复位。 当然其他内核的单片机比如avr的,是低电复位,而且可以不接复位,内部有看门狗 外部振荡电路肯定是需要的,avr是有自带的,只要接上电源和地,不接复位直接可以用。 但是8051内核的就不行,没有自带的rc震荡电路。 没有外部震荡,程序无法执行的啊,所有微处理器都是有这个东西的啊 程序执行需要脉冲,不然怎么会有处理器快慢的差别? 呵呵,有事,回答匆忙。欢迎追问啊。
第一次通电,或者断电后,再次通电,cpu所有的寄存器都回到初始状态称为上点复位。不过需要注意,断电后要保证cpu完全停止运行后,再上电才会复位。

6,单片机上位复位电路与按键与上电复位的区别

一、用途不同:上电复位是为下载程序做准备的,单片机在在上电的前两个周期(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复位端为开始为高电平)检测是否有程序下载,如果前两个周期没有检测到程序下载信号,逐渐在复位电阻把复位端下拉成低电平后开始运行程序。按键复位是在调试程序或者程序运行不正常时手动复位使程序从新运行的。二、原理不同:单片机要复位,本质上是在其RESET脚上保持一定时间的高电平,单片机检测到这个电平保持时间大于它要求的时间就会自动复位。上电复位电路是用一个电容与一个电阻串联组成,电容接VCC,电阻接地,RESET脚接在它们中间,当上电时,电容相当于短路,此时电阻上的电压等于VCC,经过一段时间后电阻电压逐渐变小直至为0,只要RC时间选择合适,就可以用来上电复位。三、操作不同:电路图是上电复位+手动复位。图中上电瞬间,电容等效为短路,那么单片机复位端口接高电平,即进行复位动作,后续时间电容断开,恢复低电平,单片机复位完成。手动按键接通瞬间,等于再接高电平,那么单片机复位。松开后低电平,复位动作完成。资料里面说的按键也称为上电复位也是准确,毕竟包含这个意思:按键下去后等于上电得高电平而复位。扩展资料: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RC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右边为低电平有效,Sm为手动复位开关,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片机复位电路
单片机要复位,本质上是在其RESET脚上保持一定时间的高电平,单片机检测到这个电平保持时间大于它要求的时间就会自动复位。最简单的上电复位电路是用一个电容与一个电阻串联组成,电容接VCC,电阻接地,RESET脚接在它们中间,当上电时,电容相当于短路,此时电阻上的电压等于VCC,经过一段时间后电阻电压逐渐变小直至为0,只要RC时间选择合适,就可以用来上电复位。但是这个电路要想起到重新复位的作用,只能先下电,再上电才行。如果在电容两端并联一个按键,就成了按键复位电路,只要按下这个按键,单片机就能复位而无需下电,这个就是两者的区别。
上电复位是为下载程序做准备的,单片机在在上电的前两个周期(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复位端为开始为高电平)检测是否有程序下载,如果前两个周期没有检测到程序下载信号,逐渐在复位电阻把复位端下拉成低电平后开始运行程序。按键复位是在调试程序或者程序运行不正常时手动复位使程序从新运行的。
在应用单片个可靠的上电复位电路是必须的。这是因为单片机在通电之后如果没有复位信号的话,它的各个输出状态,计数器,以及一些初始值的状态也都是不确定的。特别是程序计数器只有清零后才能叫程序从起点开始运行!而采用按钮去清零大都 是因为由于干扰,电路产生了异常情况所采取的不得已措施。家用电脑不也是如此吗,有谁能够元原因地就去按动电脑的清零按键呢!?
求助求助。。 模拟已经通电并充电完成,然而此时按下按键,电容被短路,那么电容放电电流的流向是从正极经过51欧姆电阻到负极放电,这是单片机的复位脚就是高电平,单片机复位。此时出现了类似两个电源,并且电容作为类电源居然和电阻并联,这个是允许的,只是放电时间改变了。假设没有那51欧姆的电阻也可以,放电速度更快。回路没有电阻在很多资料中就是这样的。51单片机采用高电平复位。以当前使用较多的at89系列单片机来说,电路图如下。在复位脚加高电平2个机器周期可使单片机复位。复位后的主要特征是各io口呈现高电平,程序计数器从零开始执行程序。 复位方式有两种。1.上电复位:上电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vcc通过复位电容(10μf电解)给单片机复位脚施加高电平5v,同时,通过10kω电阻向电容器充电,使复位脚电压逐渐降低。经一定时间后(约10毫秒)复位脚变为0v,单片机开始工作。2.手动复位:按下复位按钮,复位脚得到vcc的高电平,单片机复位,按钮松开后,单片机开始工作。

文章TAG:上电复位  上电复位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