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与常规摄影不同。全息照相的应用范围很广,全息照相-0/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全息术的原理是当波长和相位相同的相关光束重叠时,会相互干涉,在照相底版上产生精细的干涉条纹图(全息图),什么是全息图?全息照相全息摄影的原理和实验现象是指一种新的摄影技术,它记录了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相位相等的全部信息。

全息照相

1、全息摄影的原理是如何被提出的?

全息摄影的原理是由匈牙利出生的英国科学家丹尼斯·加布(1900 ~ 1979)于1947年提出的。当时他正在研究如何克服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当时是1.2纳米),他提出了全息照相可以记录光的所有信息强度和相位,从而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他只讲同轴型)。另外,他其实得到了人类的第一张全息图片,但是很模糊。当时认为全息摄影需要相干性好的单色强光,显然只有激光才有资格。

全息照相

2、全息影像的原理是什么?

全息术(台湾省称全息术)是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所有信息(振幅和相位)的照相技术。全息照相不仅记录被摄物体的反射光波的强度(振幅),而且记录反射光波的相位。如果用特殊的激光照射这个全息图,就可以看到立体图像。全息摄影用激光代替普通照相机。激光束被分束器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照在拍摄的景物上,称为物光束;另一束光直接照射在感光胶片上,即全息干版上,称为参考光。

全息照相

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有很大不同。用肉眼看,全息图上只有一些杂乱的条纹。\\\\x0d\\\\x0a但是如果用激光照射照片,眼前就会出现逼真的三维场景。更神奇的是,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原物的不同侧面。另外,不小心把全息图弄坏了也没关系。随机拿起一小块碎片,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原始对象仍然可以完整显示。

全息摄影的原理是如何被提出的

3、 全息照相中为什么要控制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4:1到15:1

如果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过大,对比度会很差,图像会不稳定。物光和参比光应满足以下要求:物光和参比光的光程差应尽可能小,两束光的光程应相等,最多不超过2cm,调节光程时弦长要好;两个光束之间的夹角应该在30°和60°之间,最好在45°左右。因为夹角小,干涉条纹会细,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感光材料的分辨率要求不高。两束光的光强比要合适,一般要求在1: 1到1: 10之间。光强比由硅光电池测量。

全息影像的原理是什么

它是一种能够记录来自物体的光波波前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并在必要时再现这种光波的技术。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在传输和插值中携带振幅和相位信息。普通摄影以感光材料(如摄影底片)为记录介质,利用镜头成像系统(如照相机)将物体成像在感光材料上。它只记录来自物体的光波的强度分布图像,即振幅信息,但不包括相位信息。

 全息照相中为什么要控制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4:1到15:1

4、全息照片有什么特点?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全息照相  全息  摄影  基本原理  照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