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数据泄露问题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数据泄露的问题;无论个人、家庭还是企业,都可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如何处理数据泄露的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数据的安全?导致数据泄露的途径有哪些?防止数据泄露的常用处理方法?近年来,数据库泄漏事故的统计数据正在逐渐减少,但数据仍然面临着数据库、应用和终端保护不当带来的严重风险。

滴滴下架背后:中企赴美上市需披露何种信息

1、滴滴下架背后:中企赴美上市需披露何种信息?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7月4日,滴滴因“严重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被监管部门要求从app store下架。滴滴下架后,暂停新用户注册,已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可以正常使用。早在7月2日,滴滴已经被监管部门要求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的目的是“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公共利益”。

...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你知道你的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吗

图视觉中国6月30日,滴滴低调赴美上市,刚上市三天就遭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滴滴违规收集了哪些信息,目前还没有公开。有网友猜测,滴滴为了赴美上市,将中国的道路信息和用户数据泄露给了美国。滴滴的回应是“恶意造谣”。滴滴副总裁表示,“和很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储在国内的服务器上,所以不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数据安全大于天

2、...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你知道你的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吗?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刚刚搜索了如何轻松干净地擦窗户,然后打开购物软件,各种清洁剂和机器人的链接就向你扑来;滴滴好久没给你发优惠券了。我刚用了一次高德,滴滴马上打来电话:点5元让你和世界紧密相连,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它也控制了一切:你的行踪,你的爱好,你的习惯,你的性格甚至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人的浏览历史和在浏览器中的一举一动都反映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内心状态等心理特征。通常很多app需要用户授权才能获取某些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开发接口,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浏览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的“泄露”,才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比如,各种app根据我的浏览历史,分析我的心理特征,推送相关的“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对我们想要浏览或了解的信息进行自我过滤,大大减少了时间在不必要信息上的浪费;或者各种网上订餐、送货上门等软件,自然允许它获取我们的位置信息。

3、《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数据安全大于天

为什么数据安全关系到每个人?李彦宏曾说“中国人更喜欢用隐私换取便利”,这引发了大规模的网络舆论反对批评。直接谈权利大家都很敏感,但在网上可能说不清楚。至于为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大部分人对互联网技术不熟悉,甚至一些互联网从业者,对新技术的基本情况也不了解。打着高科技便利的名义,营销往往默认要求你打开位置读取通讯录、手机号、身份证号,损失可能看不到,但便利就在眼前。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泄露  数据  泄漏  数据库  保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