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的新能源将是什么呢

未来新能源 为缓解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各国科学家都努力研究,积极寻找新能源。科学家认为,21世纪,波能、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绿藻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能源。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 可燃冰: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形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据科学家测算:可燃冰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煤成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成气可达2000万亿立方米。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科学家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将它们制成酒精,用其稀释汽油所配制的“乙醇汽油”,功效可提高15%左右,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科学家还研究成功利用微生物制取氢气,开辟了能源的新途径。 绿藻:当石油和天然气耗尽时,氢也许是一种理想的燃料,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廉价地生产氢燃料的方法,科学家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种普通的池塘绿藻。目前,一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生产出3毫升氢气。研究人员认为, 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而这一点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新能源将是什么呢

2,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科学家认为,21世纪,波能、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绿藻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能源。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  可燃冰: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形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据科学家测算:可燃冰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煤成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成气可达2000万亿立方米。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科学家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将它们制成酒精,用其稀释汽油所配制的“乙醇汽油”,功效可提高15%左右,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科学家还研究成功利用微生物制取氢气,开辟了能源的新途径。  绿藻:当石油和天然气耗尽时,氢也许是一种理想的燃料,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廉价地生产氢燃料的方法,科学家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种普通的池塘绿藻。目前,一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生产出3毫升氢气。研究人员认为, 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而这一点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

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将会是什么

以太阳能,安全核能为主,以风能,水能,油气能为辅的能源新格局。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一99 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 8立方米的水。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我国探测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己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估算达4 1万亿立方米。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纯进口国,预计到2010年,石油净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2020年将增至2亿吨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开发可燃冰资源,对我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在未来十年,我国将投入8 1亿元对这项新能源的资源量进行勘测,有望到2008年前后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进行可燃冰试开采。 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万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一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由此可见,可燃冰在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需要小心对待。
不需消耗任何能源就能产电的装置-----1、能量源结构原理:本产电装置原理和普通的直流电动机一样,都是线圈围绕永磁体旋转,不同的是本装置转子线圈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线圈材料、长度、粗细、匝数都相同,一部分是用来电能转化机械能的,另一部分是用来发电的,普通的电动机换向器是由两个半圆环铜片组成的,本装置的电动机电流输入端的换向器不是两个半圆环片,有一些粗细长度材料都相同的短铜丝,数目是偶数,按一定的间距(所有铜丝的间距都相等)平行排列成一个圆环,它们都和转化成机械能的线圈相连,并且能和线圈一起转动,有两组电刷,有一组是连接电源的,另一组没和电源相连(是输出电源),这两组电刷都能和这些铜丝组成的圆环相连,这两组电刷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每两个铜丝之间的距离,当电源通过电刷向转化成机械能的线圈输入电流时,线圈会转动,线圈转动铜丝也转动,铜丝就会断开和电刷的联系,虽然断电了由于惯性铜丝(线圈)还在转动,当铜丝转过一定的弧度就会和不连接电源的电刷接触,由于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电流,就会通过这组电刷把产生的电流输出,也就是发电,当铜丝转过这组电刷继续转动时就会和电源电刷又连接上,电流再输入、铜丝(线圈)再转动,以至循环,就这样在向电动机间歇性的供电时电动机也会间歇性的向外输出电能,这是本装置内部转化成机械能线圈的情况,再看发电线圈的情况,当间歇性的向本装置供电时,发电线圈(发电线圈虽然和转化成机械能的线圈是不同的两个部分,但它们是同时转动同时停止的)由于惯性会连续不断地切割磁感线,会不停地发电,利用线圈的运动惯性发电线圈产生的电流就会大于输入电流,虽然有磨损有消耗,但是输入电流是间歇性的,输入电的时间短,耗用的电能就小,虽然有的瞬间没有输入电流,但线圈由于惯性也会在切割磁感线,也会在发电,再加上转化成机械能线圈发的电,总之产的电比用的电多,小电能产生大电能,如材料越好,做工精度越高,那么产电效率就越高。2、能量源的用途;本产电装置可为本碟形飞行器源源不断地提供电能,也可为人类的一切活动提供电力,是个能量源泉。
是......水...就是燃水能源....。水在一定的条件小是可以直接燃烧的...。

人类未来的新能源将会是什么


文章TAG:什么  成为  未来  新能源  什么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