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

在新建或改建实验室时,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是关键环节。笔者就此谈点体会,与各位实验教师交流、切磋。一、实验室的间数和面积实验室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规模及实际需求,并参照上级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标准,确定实验室及附属用房的间数和面积。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可参照的标准有(以发布时间为序):《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试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由于各项标准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对实验室间数、面积规定的比较明确,有的对内部设施有详细的规定,因此,在使用某项技术指标时,应以对该指标有明确要求且为最新发布的标准为准。虽然同一项指标在国家、省、市级标准中可能都提出了要求,但这些标准并不冲突,下级标准往往是根据上级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编制的,更有针对性。
设计实验室需要根据实验室面积,类型,需求进行针对的相关方案设计。要不都是不符合要求,而且也是没什么用的
广州未名雷蒙特认为在新建或者改建实验室时候,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是关键环节。化学实验室包括有机化学实验室与无机化学实验室,其主要功能为容量分析、常规分析、样品前处理等,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有可能涉及有毒、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等物质,有机实验室与无机实验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有机实验室对防爆及通风的要求比无机实验室更高,通常需要增加防爆柜及桌面通风罩等。

怎样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

2,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是什么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举足轻重的一环,因此对中学生来说,理科实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室基于课程先行,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实验室,成了广大中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威成亚深耕教装行业20余年,在参与建设了上万间中小学实验室之后,来跟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关于环境。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求实验室的照明应符合GB / T 50033,以确保实验室的最佳建筑物方向,并避免室内直射阳光;且主照明表面应位于学生座椅的左侧。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通风、照明、防火、防潮、防霉等条件,以确保安全和环保。学校化学实验室关于空间。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求实验台第一排的前边缘与黑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5 m;坐在侧面的学生与黑板的远端之间的水平视角不小于 30°;测试台最后一行的后边缘与黑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1m。在最后一排座椅之后应设置横向疏散通道,从最后一排测试台的后边缘到后墙或固定家具的净距离应不少于1.2m。关于配置。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求实验室应有相应的实验桌和凳子,以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学生凳子的高度应可调节,没有棱角。仪器室应有足够的仪器柜,以根据学科分类存储仪器,试剂,样本,模型等。实验室还应配备防护设备急救箱,包括眼罩,防护面罩,绝缘鞋和其他防护用品,简易氧气面罩和用于处理机械伤,烫伤和烧伤的急救药物。急救药物应根据有效期及时更换。关于安全。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求实验室根据需要设置电源,网络接口,给排水管线,排污,排污设施,为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考核创造良好条件。如果房间中有水源和电源,则应设置通用控制阀。电源插座和照明电源应分开设计和控制。老师可以打开或关闭电源。它应该是防水的或安装在不可能遇水的地方。应提供开机警告灯。实验室还应提供有效的防火和防盗设施。应配备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并应设置标志,以方便学生迅速疏散。应采取防盗措施以满足安全要求。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的基础部分,当然,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还涉及到准备室建设、设备与设施具体配置方案以及实验室管理等,请持续关注威成亚了解。

中学实验室建设标准是什么

3,请大家帮帮忙构思一个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方案一定要创新实用哦

氢气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改进 1.用一束细铜丝(除去绝缘层的废电线),制成2颗铜丝小团A、B,其中B小团留有长约20厘米的细铜丝 2.将A、B铜丝小团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一会儿,铜丝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氧化铜)。 3.将A、B小团放入试管底部,使B小团的细铜丝一端留在试管外,如图2所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实验药品 软水、硬水、肥皂水实验仪器 烧杯(2个)、 玻璃棒实验步骤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两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实验药品 硬水、肥皂水实验仪器 铁架台(2个)、铁夹(2个)、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乳胶管(2根)、沸石(或碎瓷片)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2)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3)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止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4)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5)用肥皂水比较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药品 石英沙、活性炭实验仪器 饮料瓶、纱布、小卵石、膨松棉、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实验步骤(1)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2)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到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等(如图所示)。(3)试验净化效果。探究最轻的气体——氢气的性质实验药品 肥皂水(或洗涤剂溶液)、碱石灰、氢气实验仪器 球形管、尖嘴导管、烧杯、塑料筒、木条实验步骤1 氢气流吹肥皂泡(1)如图所示,在球形管里装上碱石灰干燥剂。(2)在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或洗涤剂溶液),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3)当肥皂泡吹到一定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2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1)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图所示),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3 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1)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满一筒氢气,倒置时筒下垫木条使筒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如图所示)。(2)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观察现象。 4.待A、B小团又由黑色变成红色时,移去酒精灯,然后用手指牵引试管外的细铜丝,趁热将B小团从试管中抽出,继续通氢气让A小团在氢气流中冷却。这时,灼热的铜丝小团B由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又由红色变为黑色。而A小团因受氢气流的保护,免受氧化,仍然红色。通过这一对比实验,使学生对为什么反应结束时要“先移灯后停氢”有了深刻的理解。

请大家帮帮忙构思一个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方案一定要创新实用哦

4,跪求创新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个大家帮帮忙

试验名称:比较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过程:1称取质量相等的固体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分别置于两个一样的未充气的气球中 2取两个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盐酸。 3将两个气球套在试管口上,(气球的肚子必须斜靠在试管边上,不让盐酸与气球中的固体反应,同时要使气球的口较紧,防止试验时漏气,影响结果)。 4将斜靠的两个气球的扶正,让盐酸同时跟这两个固体发生反应。 5观察两个气球的膨胀的情况,来比较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目的:通过试验使学生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依据: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碳酸钠快的多。故现象明显,可以用气球的大小来分辨。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碳酸钠快的
氢气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改进 1.用一束细铜丝(除去绝缘层的废电线),制成2颗铜丝小团a、b,其中b小团留有长约20厘米的细铜丝 2.将a、b铜丝小团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一会儿,铜丝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氧化铜)。 3.将a、b小团放入试管底部,使b小团的细铜丝一端留在试管外,如图2所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实验药品 软水、硬水、肥皂水 实验仪器 烧杯(2个)、 玻璃棒 实验步骤 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两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药品 硬水、肥皂水 实验仪器 铁架台(2个)、铁夹(2个)、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乳胶管(2根)、沸石(或碎瓷片)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2)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 (3)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止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4)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 (5)用肥皂水比较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自制简易净水器 实验药品 石英沙、活性炭 实验仪器 饮料瓶、纱布、小卵石、膨松棉、带导管的单孔胶塞 实验步骤 (1)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 (2)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到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等(如图所示)。 (3)试验净化效果。 探究最轻的气体——氢气的性质 实验药品 肥皂水(或洗涤剂溶液)、碱石灰、氢气 实验仪器 球形管、尖嘴导管、烧杯、塑料筒、木条 实验步骤 1 氢气流吹肥皂泡 (1)如图所示,在球形管里装上碱石灰干燥剂。 (2)在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或洗涤剂溶液),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 (3)当肥皂泡吹到一定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 2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1)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图所示),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3 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 (1)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满一筒氢气,倒置时筒下垫木条使筒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如图所示)。 (2)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观察现象。 4.待a、b小团又由黑色变成红色时,移去酒精灯,然后用手指牵引试管外的细铜丝,趁热将b小团从试管中抽出,继续通氢气让a小团在氢气流中冷却。这时,灼热的铜丝小团b由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又由红色变为黑色。而a小团因受氢气流的保护,免受氧化,仍然红色。通过这一对比实验,使学生对为什么反应结束时要“先移灯后停氢”有了深刻的理解。

文章TAG:中小  中小学  小学  创新  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