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笔记本电脑新电池怎么放电

所谓的放电就是在不插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开机运行系统消耗电池电量,一般不建议笔记本电脑电池过度地充放电,而且新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在出厂时就已经做好了充放电的测试,新电池在正常使用前要放电这是一个错误的意识.

笔记本电脑新电池怎么放电

2,电容在交流电中是怎么在放电和充电不是要正负极相接才能放电嘛

电容两端相接放电,称为短路放电,另外其可以通过负载放电,和电源放电;如在交流电中电容的端电压,由0到正峰值期间是在对电容充电,由正峰值到0期间是在放电,再由0到负峰值期间是在对电容反向充电,由负峰值到0期间是在反向放电。即电容的端电压绝对值趋向增大是在充电,反之是在放电。
如果电容能够把电流电压都变大几倍,那么放电时应当是交流电在上为负半周,电容是在交流电中把电流提前了九十度,仅供参考电容如果是在交流电上正下负半周时充电,下是正半周时,哈哈,那么我们也不会建那么大的发电厂了.但是电容没那个把交流电电压或电流变大的能耐

电容在交流电中是怎么在放电和充电不是要正负极相接才能放电嘛

3,可以直接用二极管连接镍氢电池正负极来放电吗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前需明确你的这个镍氢电池容量是多大的?是功率型电池还是能量型电池?  对于小容量(<10mAh)能量型电池直接用大型二极管放电应有可能实现,但不建议使用;对于大容量功率型镍氢电池用二极管放电发热将非常严重,以致烧毁。  简单的方法是用一个电炉丝进行放电,电炉丝电阻的选择需考虑电池能耐受的放电电流,对于能量型电池的放电流建议控制在0.6I3~1I3之间,功率型电池的放电流建议控制在0.6I3~3I3之间。同时在放电时需控制放电下限电压在0.8~1.0V之间,如果镍氢电池的放电低于0.2V以下时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出现不可恢复的伤害。
二极管的功率很小,要放很长时间!而且二极管的额定电压也很小,用电压很大的镍氢电池会短路,电池会发热,然后爆炸!(有可能)
稳压二极管是利用二极管反向击穿特性而制造的一种特殊二极管。当二极管阴极-阳极承受电压大于击穿电压后,二极管进入i-v曲线第三象限,此时击穿电流急剧增大,但击穿电压变化很小,起到稳压作用。普通二极管进入该状态很容易因雪崩而烧毁,但稳压二极管设计好的话不会(当然需要核算功耗)。如果稳压二极管正负极接反了,就和普通二极管差不多,存在正向导通压降。

可以直接用二极管连接镍氢电池正负极来放电吗

4,蓄电池 充电和放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蓄电池有很多种.例如:铅蓄电池 银锌电池 锂电池等。下面以铅蓄电池为例说明充电和放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铅蓄电池的两极是Pb和PbO2,电解质溶液是H2SO4,总的电池反应是:Pb+PbO2+2H2SO4=2PbSO4+2H2O 放电时:负极反应(活泼金属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注意电极反应要连续写到微粒最终的存在形式 ):Pb-2e+SO42-=PbSO4 正极反应:PbO2+2e-+4H++SO42-=PbSO4+2H2O 蓄电池充电时两极分为阴阳: 阴极就是接电源负极 要发生还原反应 要得电子 要化合价降低的极。相当于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倒写(改为从右往左): PbSO4+2e=Pb+SO42- 阳极就是接电源正极 要发生氧化反应 要失电子 要化合价升高的极。相当于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倒写(改为从右往左) PbSO4+2H2O=PbO2+2e-+4H++SO42-
负极材料:pb正极材料:pbso4电解质溶液:h2so4放电过程负极:pb-2e-+so42-=pbso4正极:pbo2+2e-+so42-+4h+=pbso4+2h2o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充电过程阴极:pbso4+2e-=pb+so42-阳极:pbso4-2e-+2h2o=pbo2+4h++so42-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有很多,像锂电池Li+2H+==Li-+H2等等等等很多的啊
蓄电池有很多种类的我只知道一种:铅蓄电池 放电(正向)PB+PBO2+2H2SO4=====2PBSO4+2H20 充电(反向)

5,摩擦如何起电

任何两个物体磨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磨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磨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e68a84e799bee5baa631333233666162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磨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磨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同种材料磨擦起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 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并未特指绝缘体 也就是说,可以有导体参与,为什么平时不讲导体呢,做实验时,绝缘体的效果比导体明显,有说服力 导体做这个实验必须要有良好的绝缘,不然摩擦后得到的电荷通过导体和人的手都转移了,也就不能产生效果了. 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与其他物体摩擦起,会失去电子带正电, 附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6,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方程式

充电时:负极反应:PbSO?+2e?=Pb+SO?2?。正极反应:PbSO?+2H?O=PbO?+2e-+4H++SO?2-。放电时:负极反应:Pb-2e+SO?2-=PbSO?。正极反应:PbO?+2e?+4H++SO?2?=PbSO?+2H?O。铅酸电池的基本结构是将二氧化铅和金属铅制成的电极插入到稀硫酸溶液中。它以海绵状的铅作为负极,二氧化铅作为正极,用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共同参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当电路接通时,正极的二氧化铅得到电子变成硫酸铅,而负极的铅失去电子,也变成硫酸铅。当铅和二氧化铅固体都变成硫酸铅后,电池没电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将两边的硫酸铅分别与外加电源相连,在电流的作用下,连接电源正极的硫酸铅失去电子变成二氧化铅,而连接电源负极的硫酸铅得到电子变成铅。也就是说,电池的电量又重新被充满了。扩展资料发展历史: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Gaston Plante)发明了铅酸电池。他于1860年向法国科学院送交样品,这种电池利用两个陶块铅皮,以橡胶片隔开,中间用橡胶条隔开,浸在10%的稀疏酸中。这种电池的独特之处是,当电池使用一段使电压下降时,可以改变电池的正负极,使电池电压回升。如此反复进行,所得产品能以比当时任何一次电池更大的电流放电。1873年,西门子发明直流发电机,因为这种铅酸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所以称它为“蓄电池”,又称二次电池。1881年英国物理学家福特采用糊状氧化铅技术,铅的氧化物(一氧化铅或四氧化铅)以稀硫酸合成铅膏,涂在具有许多凹凸面的铅板上,放在稀硫酸中进行电解而形成极板,这样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容量的极板。1881,英国人色隆(Sellon)发明了铅锑合金板栅,这种板栅与富尔涂粉方法结合,出现了所谓涂膏式极板。这种生产方法简易可行,大大便利于生产。涂膏式极板进一步发展,另外又产生了管式的极板。1882年,格拉斯顿和特拉普提出了双极硫化理论,从此建立了公认的铅蓄电池工作原理;1883年,图德发现在稀硫酸中加腐蚀剂如过氯酸钾等,制成正极板的方法;虽然生产仍比涂膏式复杂,耗铅也多,但寿命特长。1911年,开始生产铅蓄电池。铅酸电池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应用的可再充电池。铅酸蓄电池生产受到两项大的推动力:一是汽车开始用它来做起动、照明、点火三项任务。二是电话业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从此以后铅酸蓄电池用在汽车、摩托车、铁道、矿山、通信等工业,开站稳了脚跟—直到现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铅酸蓄电池
充电时:负极反应:PbSO?+2e?=Pb+SO?2?。正极反应:PbSO?+2H?O=PbO?+2e-+4H++SO?2-。放电时:负极反应:Pb-2e+SO?2-=PbSO?。正极反应:PbO?+2e?+4H++SO?2?=PbSO?+2H?O。铅蓄电池的两极是Pb和PbO?,电解质溶液是H?SO?。扩展资料:铅酸蓄电池分类1、普通蓄电池;普通蓄电池的极板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它的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缺点是比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2、干荷蓄电池:它的全称是干式荷电铅酸蓄电池,它的主要特点是负极板较高的储电能力,在完全干燥状态下,能在两年内保存所得到的电量,使用时,只需加入电解液,等过20—30分钟就可使用。3、免维护蓄电池:免维护蓄电池由于自身结构上的优势,电解液的消耗量非常小,在使用寿命内基本不需要补充蒸馏水。它还具有耐震、耐高温、体积小、自放电小的特点。使用寿命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两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铅酸蓄电池
铅蓄电池内的阳极(PbO2)及阴极(Pb)浸到电解液(稀硫酸)中,两极间会产生2V的电力,这是根据铅蓄电池原理,经由充放电,则阴阳极及电解液即会发生如下的变化:(阳极) (电解液) (阴极)PbO2 + 2H2SO4 + Pb ---> PbSO4 + 2H2O + PbSO4 (放电反应)(过氧化铅) (硫酸) (海绵状铅)(阳极) (电解液) (阴极)PbSO4 + 2H2O + PbSO4 ---> PbO2 + 2H2SO4 + Pb (充电反应)(硫酸铅) (水) (硫酸铅)
1,充电时,可能会有少量气体溢出,放电时不会有。2,蓄电池自放电一直存在,而且很小,在充电时,可以忽略其对充电量的影响。3,蓄电池充电量,一般为蓄电池容量的1.2倍。4,充电i,或放电i,如果近似等于自放电的i,那么充电时,等于抵消自放电,无法对蓄电池充电;放电时,安2i计算放电时间。
铅酸电池的放电程式以一定的电流放电至设定的保护电压,比如电动车电池6-DZM-12的,以6A放电至10.5V,应该可以放电2小时。充电程式一般是按3阶段充电,以6-DZM-12为例1`恒流限压,1.8A充电至14.8V2、恒压限流,恒压14.8V限1.8A充电至电流低于0.3A3、浮充,恒压13.8V限0.3A充电3~5小时左右

文章TAG:怎么  放电  笔记  笔记本  怎么放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