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红外线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红外线

2,紫外线又称为热射线吗

电磁波的波长从长到短排列,大致的可以如下划分: 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路排下来)->紫外线-> X射线->伽马射线 看到了吧,光线本身就是电磁波的一种.紫外线就是波长比可见光中的紫色光再短,然后比X射线长的那一部分电磁波.
α,β射线对水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可γ射线不同,如果γ射线能量过高,会使得水中的金属离子受激发而也释放低能γ射线(也就是x射线),这个可以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至于紫外线其实就是特殊一点的光,可以杀菌但是不能使水电解

紫外线又称为热射线吗

3,远红外线是什么这东西能看得见吗

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nm)至1毫米(m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含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可见光是指肉眼可见的光波域从400nm(紫光)到700nm(红光),而波长760nm到1mm之间的光称为红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光。借助一些光学设备,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外线,通常红外线摄像机接收到红外线后会将其转化为可见的绿光,我们的肉眼永远见不到真正的红外线。电影中常出现的能看到红外线的眼镜也是不存在的。
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发射着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强。

远红外线是什么这东西能看得见吗

4,热辐射的本质

(1)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传递热量的过程。(2) 辐射能: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传递的能量。通常以辐射表示辐射能。(3) 热辐射:因热引起的电磁波辐射称为热辐射。它是由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所激发出来的。激发出来的能量分为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其中红外线对人体的热效应显著。(4) 能量转换:内能->辐射能->内能A 物体(发射)----> B 物体(吸收)(5) 辐射换热:是指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过程的总效果。当物体的温度处于平衡时,则它们之间辐射和吸收的能量相等,处于热的动平衡状态。(6) 电磁波的速率、波长和频率的关系:c= nl电磁波的特性取决于波长或频率。在热辐射分析中通常用波长来描述电磁波。(7) 电磁波的波谱热射线的本质决定了热辐射过程有如下特点:(1) 它是依靠电磁波向物体传输热量,而不是依靠物质的接触来传递热量。(2) 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两次转换:物体的内能 ® 辐射能;(接受)辐射能 ® (转换)内能(3) 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 T>0K ,都在不断发射热射线。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2.辐射能的吸收、反射、透射热射线与光的特性相同,所以光的投射、反射、折射规律对热射线也同样适用。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Q= Qr + Qa + Qd1= Qr / Q + Qa / Q + Qd/ Q=r+a+dr ——反射率; a ——吸收率; d ——透过率。当吸收率 a=1 时,表明物体能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热射线全部吸收,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当反射率 r =1 时,表明物体能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热射线全部反射出去,称为绝对白体,简称白体。当是镜反射(入射角 = 反射角)则称镜体。当 d=1 时,称为绝对透明体,简称透明体,又称介热体、透热体。应该指出:上面所说的黑体、白体、透明体均是对热射线而言,而不是对可见。

5,请问远红外线的作用是什么

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红光外侧的光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发射着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强。 自然界有无数的远红外放射源:宇宙星体、太阳、地球上的海洋、山岭、岩石、土壤、森林、城市、乡村、以及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各种物品,凡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环境,无所不有地发射出不同程度的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知,宇宙的能量不能发生,也不会消失,只可以改变能量的方式。热能便是宇宙能量的一种,可以用放射(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进行转换。在放射的过程中,便有一部份热能形成红外线。红外线放射速度与可见光线相同,而且能够像光一样直线前进;如果使用反射板,便能改变它的传导方向。 几十年前,航天科学家对处于真空、失重、超低温、过负荷状态的宇宙飞船内的人类生存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太阳光当中波长为 8~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这一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
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

6,热传递的问题

考虑整个空间的话一般来说纯的热传递热能不会有热能损耗,但单独的系统,就有一部分热量辐射到空间里去了。 有热度的物体会发射热辐射, 在真空中如果它接收不到任何辐射它就会慢慢冷却, 最后无限趋近绝对零度(但达不到)
热的传递有三个方面,传导,对流,辐射。如果能让热量不从上面的三个反面不会消耗掉,当然可以永久的保存热量。不是在真空中就可以的,简单的热水瓶原理就用了上面三个方面,双层的玻璃中抽了真空,与外界隔绝,内胆图了水银防止辐射。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当然可以不消耗到别的地方的,初中我们就做过试验,就是用热水倒入冷水中看温度上升的试验,结果当然是有误差的,那可以理解为热量在空气中的流失。
黑体辐射
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热量在真空中传递是通过辐射来完成的。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能辐射电磁波,波长 为0.4~4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即可见光与红外线)能被物体吸收而变成热能,故称为热射线。因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媒质,所以热辐射是真空中唯一的热传递方式。例如,太阳传给地球的热能就是以热辐射的方式经过宇宙空间而来的。热量以光速穿过真空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其结果总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物体温度越高、表面越黑暗、粗糙,发射能量的本领就越强.而且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在温度较低时主要是不可见的红外辐射,在500℃以上以至更高时,逐渐出现较强的可见光直至紫外辐射,但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远红外线以至微波。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密闭体系内或整个体系内,热量在传递过程中不会损失,在一个开放体系内有损失但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谓损失,也只是被体系外所吸收;损失多少,视介质而论。
辐射是不需要介质的,真空中是最强烈的。所以真空中热能还是会损失的。能量传递在现实中肯定是要伴随能量的损失的。但是在整个自然界中总的能量是不变的,只是无序度变大了。通俗点说就是越来越多的能量会变的无法去利用了,到最后就变成了热寂。目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我也不知道。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在能量的形式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多少,另一种能量就会增加多少,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不会有损耗,是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规定的,但是温度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如太阳的光能给植物,变成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植物却不能把吸收的光能还给太阳.还有达·芬奇的永动机模型,一个物体不可能一直转动,因为会受到空气的摩擦.如果把物体放在真空中,热度还是会传到物体的低温部分或低温的物体,物体热量的传递是和空气摩擦还有真空是没有关系的!

文章TAG:热射线  红外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