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设计一个短线报警器的控制电路

你到底想说短路还是断路?晕 大概思路:如果是监测线路断路,可将线路监测电路与报警电路分开,这样可满足独立解除报警;线路监测大致有两种,一是传输线的监测,一是警戒线的监测;简单的,是将这些线路,叠加上一个共模电压(频率交直流皆可),并构成回路,当检测不到信号,即向报警电路输出触发信号;报警电路被触发后形成自锁,因而需要手动及断电方式方可解除

设计一个短线报警器的控制电路

2,设计过压报警电路

刚才画了个图给你参考下,楼上说的用继电器或串电阻的方法都不行的,精度太低了。 图中R1和R2是采样电阻,满足(R1+R2)/R1R2x2.5=4就行了 阻值你随便取。 原理是当电压高于4V时,R2的压降大于2.5V TL431有输出,光耦PC817导通,三极管8050B级通过光耦接到电源,所以它的CE也导通,蜂鸣器有电流流过,发出报警声。
左边的接要测的电压,如果不是4v时吸引铣铁,可以调节闸数,右面就是蜂鸣器
蜂鸣器 的最小工作电流是多少? 电阻是多少? 串一个电阻 使得当电压为4V时 电流为蜂鸣器 的最小工作电流

设计过压报警电路

3,设计一个报警电路当夜晚有人站在你家门前时电灯亮或电铃响

加一个声敏电阻,和一个光敏电阻
短路就是电源未经过负载而直接由导线接通成闭合回路。短路电流是指不接用电器时的电流,相当于直接找个导线把电池的正负相连接时的电流。(通常这是一种严重而应该尽可能避免电路的故障,会导致电路因电流过大而烧毁并发生火灾。)短路在物理学的解释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 ,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或中性线)之间发生非正常连接(即短路)时而流过非常大的电流。其电流值远大于额定电流 ,并 取决于短 路点距电源的电气距离。例如,在发电机端发生短路时,流过发电机的短路电流最大瞬时值可达额定电流的10~15倍。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电流可达数万安。这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 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有且只有一条通路,电路若在某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 也称开路。

设计一个报警电路当夜晚有人站在你家门前时电灯亮或电铃响

4,谁有最简单的报警电路主要是可以闪光的

这套被动式红外探测无线报警系统,总体设计思路是由探测发射电路和接收报警电路两部分组成。探测发射电路通过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探测人体的红外辐射信号,并经过放大、编码和发射等环节,将人体的移动信号转为电信号应用无线电技术发射出去;而接收报警电路则是通过对电信解调、译码和声光报警等环节,将电信号转为声音、光源信号,从而达到无线报警的目的。由于是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以电路原理为主题,因此在电路元件和模块的选择上尽量采用通用、基础的元器件,避免采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来设计电路。 本系统采用报警系统中经常用的SD2型传感器作为红外探测器件,用含四个集成运放的LM324芯片组成放大和比较电路,运用国际上通用的MC145026∕145027组成编码和解码电路,无线发射和接收采用比较实用的TX315A型无线发射∕接收模块,而声光报警电路则应用了现成的4个SQ-4强闪光报警模块和KD9561警笛声报警音源电路组成。 家用电器上“好店123”呀!

5,报警装置电路

1、不知道你使用的380V的电路开关是断路器还是接触器: 1)如果是断路器,增加分励线圈,使用分励信号断开电路; 2)如果是接触器,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只要修改一下控制电路即可;2、继电器没有特殊要求,普通的12V中间继电器就可以;3、断路器接线方式:电源-继电器常开输出点-断路器分励线圈-电源另一端;报警时,继电器动作,将电源加在分励线圈上,断路器因分励线圈得电而断开,回路断电; 接触器方式:原有接触器线路不变,只需将继电器常闭输出点与接触器线圈串联,报警时,继电器动作,常闭点打开,接触器线圈失电,接触器断开,回路断电; 安装图,连线图需要按实际设备需要布置绘制。
这个简单的电路,就可以实现您要的断线报警功能,而且是声光报警。在电子音乐门铃上,增加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不到1人民币)。焊接好后:用双芯导线,将三极管基极,通过到内部已经短路连接的“装饰开关”连接到地(电源负极),此时,三极管基极被导线对地短路,处于截止状态,发光二极管也不发光,门铃无触发低电平,处于静默;当导线被剪断时:三极管基极得到从2k电阻来的正向偏压,饱和导通,发光二极管点亮,门铃触发端转为低电平,门铃被触发工作,开始报警。试试吧,有声有色哦~~ 耐心等图哦

6,过流报警电路

什么是线尾电阻?线尾阻(EOL,End of Line)回路,电路特点是回路终端接入电阻,回路对地短路会触发电路接点动作,如在系统布防时,回路断线或短路均会触发报警。学名称为线尾电阻,各个厂家的阻值不一样,安在各种探测器上,也就是线路的末端。用常闭量串接在电路中,用常开量并联在电路中,报警时,主机会检测到电阻值的改变,换句话说,只要探测器输出到主机的电阻不是2.2K左右,就会报警。任务是防破坏用,你剪断线或者短路也会报警。 报警主机中的末端电阻工作原理 常闭回路(NC): 短路正常,断路报警。这种电路形成的缺点是:若有人对线路短路,该探头就失去作用。报警主机就无法识别是人为的短路。 常开回路(NO): 短路报警,断路正常。这种电路形成的缺点是:若有人对线路断路(剪断信号线),该探头失去作用。报警主机就无法识别是人为的段路。线尾阻EOL:短路正常,断路报警。这种电路形成的优点是:若有人破环线路(短路回断路),报警主机都能报警。短路报警,断路故障,阻值为.2.2K为正常。这种电路形式的优点是:对短路和断路作出不同的反应,特别是适合烟感探头和紧急按纽,如果是老鼠咬段或因帮东西而扯断,报警主机认为该回路故障。 关于线尾电阻的接法要放在探测器内。特别是当采用常开接法时,就必须这样做,否则线路的防剪功能和探测器的防拆功能就不起作用了(因为如果把线尾阻直接跨接在主机的防区端口上,由于常开接法使布线线路处于断路状态,阻值为无穷大,不够成回路无电流,只要防区端口不发生短路,报警主机是无反应的,所以应将线尾阻接在探测器常开端口上,此时,常开接法由于线尾阻的跨接使得布线线路够成回路,有阻值即为线尾阻值,回路中有较小电流,所以可起到线路的防剪和探测器的防拆功能)。设计放在探测器内,有的人图方便,就放在主机内。其实我看过主机的电路,主要是一个比较器,看接入的电阻,一般的电阻是2.2K,两个防区的有两个电阻,还有一个好像是6.8K,不要意思,我忘记了。这样,通过电阻转换成电压,就有了范围,两个全部接上,就是1.5K左右,有一个断开,就是2.2K,或者6.8K,全部断开,就是无穷大。通过比较电压,主机就能看出外部情况。如果小于1K,就认为外部短路,要报警,如果是2.2K左右,则6.8K的那个被人家剪断了(或者报警),如果是6.8K左右,则认为2.2K的那个探头有问题,如果是无穷大,说明两个探头都有问题。如果电阻接入主机,则外部短路或者开路,总有一个状态无法识别,主机不动作,就有可能漏报。当然小偷如果知道了原理,懂得很多,报警器就没有用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懂得很多的绝大部分不会去做坏事,因此就接在主机内,有时也是没有问题的了。 浅谈报警系统中报警信号的拾取原理及线尾电阻的作用相当长时间了,经常出入各种工程现场,常常的看到一些新参加工作的朋友把报警系统中的“线尾电阻”装于报警主机上,而不是把它装于应该装到的地方“报警探头”那边,而且也看到过有些施工人员其实入道也有多年了,不明白这些朋友为什么这么做,因此我有一种冲动,觉得应该把它写出来,警醒一下这些朋友,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坛友讨论。 原理简述(见下面原理图): 电阻*R1、R2和R3、R4、R5组成2路分压电路,其中的R3、R4、R5 三个电阻组成的分压电路;会在分压电阻 R4 的上下 2 端各产生一个电压值;我们暂称之为V1和V2;其中V1电压送到以“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V2电压则送到U2的同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当直流+12V电压经分压电阻 *R1 降压后传送到U1的同向输入端时;如果输入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值V1时则U1的输出有高电平输出;如电压值小于V1电压值时则U1无高电平输出。同理反推U2工作情况则为;V2 电压送到U2的同向输入端作为基准电压,直流+12V电压经分压电阻 *R1 降压后传送到U2的反向输入端,当此电压值小于基准电压值 V2 时;则U2输出端有高电平输出,如高于V2 电压值时则U2输出端无输出。那么不管这2个电压比较器 U1 和 U2 哪个有输出经过防反流二级管输出后会合成为 1路电平信号;使OUT端都能得到1个高电平送给下一级电路处理后而得到报警信号。因此V1和V2的2个电压值之间的范围

文章TAG:报警电路  设计一个短线报警器的控制电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