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微波技术

就是波长很短的无线电报,利用他们的一些特性,比如直线传播,穿透力,容易辐射等。
电磁波在良导体中衰减很快,传播一定距离后就几乎衰减完了,以致电磁波仅仅局限于导体表面附近的区域,这种现象就是趋肤效应。

什么是微波技术

2,什么是微波

答: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所不同的就是它们的频率不同,通常所谓的微波是指频率在300兆赫至300千兆赫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米与1毫米之间)。在雷达、通讯、导航等方面,用微波传递信息是大家所熟悉的,而采用它作为一种加热物体(介质),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微波加热是近几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技术。在我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开展了微波加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为大规模推广微波加热技术打下了基础。

什么是微波

3,微波技术与天线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与天线有什么区别

好混乱a)微波技术、天线、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b)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c)微波技术、天线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就是同一概念: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电磁场是讲基本的电磁理论的;微波技术是讲 微波电路,波导的基本理论
你从各个角度对我的自我控制冲击;而这些小伙子在你早先的日子里悠悠闲混,也颇叫我心神不宁。我说亲爱的,他们中大多够不上你它同晾衣绳和豪尔胶面板两样,一些美中不足的瑕疵它没法子掩饰却显出那只猫儿心不甘、情不愿,还分明地录下事实如此的双下巴哈哈

微波技术与天线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与天线有什么区别

4,微波技术是什么

利用波长约1毫米至1米的微波进行遥感,可不受天气的制约而进行全天候观测,这是因为利用了可见光及红外遥感的优点。 微波遥感有两种成象方式,一种是主动成象方式,即利用传感器向地面发射微波,然后接受其散射波的成象方式,如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等。另一种是被动成象方式,即观测地表目标的辐射方式,如微波辐射计等。 接收微波雷达形成的后向散射波,从还原的图象特征中测定目标的性质是微波遥感的主要目的。典型的目标物包括起伏的陆地地形、表层地质、海面波浪等。了解目标物的性质及其对微波特性后向散射的影响,对于解译雷达图象的特征非常重要。 微波特性包括频率(波长)特性和极化特性。在雷达遥感中,广泛应用L波段、C波段、X波段,有时也用P波段。对波长而言,表面光滑时,反射多,后向散射少,图象较暗;表面粗糙时,后向散射成分较大,图象较亮。故据波长的不同可测量表面的粗糙度。 微波散射计是对有起伏的物体表面发射电波,并测量从其表面散射回来的接收功率的仪器。微波散射计发射的电波是连续波。 构成地球表面的物质通过热辐射会辐射出电波。测量电波中的地球热辐射的绝对量,观测地表或大气的遥感器是微波辐射计。微波辐射计也用于其它遥感器的大气修正。
你说呢...

5,微波技术与天线的介绍

微波技术与天线,殷际杰编著,出版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是 2009-1-1。《微波技术与天线》讲述与“微波技术与天线”有关的基本规律、基本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及基本工作原理。《微波技术与天线》力求内容精练,物理概念清晰,文字易懂,便于自学。全书共分7章:绪论、传输线理论、微波规则传输系统、微波谐振腔、微波网络基础、微波无源元件以及天线。《微波技术与天线》每章均精选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其中例题和习题涵盖核心内容,选题广泛,难易适中。1《微波技术与天线》可供工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职学生用作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的学生和有关科技人员用作参考书。
大学物理,模拟电路,高频电路, 专业英语。微波技术与天线,作者是殷际杰编著,出版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是 2009-1-1。《微波技术与天线》讲述与"微波技术与天线"有关的基本规律、基本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及基本工作原理。《微波技术与天线》力求内容精练,物理概念清晰,文字易懂,便于自学。全书共分7章:绪论、传输线理论、微波规则传输系统、微波谐振腔、微波网络基础、微波无源元件以及天线。《微波技术与天线》每章均精选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其中例题和习题涵盖核心内容,选题广泛,难易适中。《微波技术与天线》可供工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职学生用作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的学生和有关科技人员用作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原理等课程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6,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

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1、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2、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约在300~300 000MHz(相应的波长为100~0.1cm)在300MHz至300GHz之间.它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基本特性。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3、微波能够透射到生物组织内部使偶极分子和蛋白质的极性侧链以极高的频率振荡,引起分子的电磁振荡等作用,增加分子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产生。微波还能够对氢键、疏水键和范德华产生作用,使其重新分配,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构象与活性。4、微波炉是一种用微波加热食品的现代化烹调灶具。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微波炉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5、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微波炉的功率范围一般为500~1000瓦。从而加热食物。
微波是一种能量(而不是热量)形式,但在介质中可以转化为热量。材料对微波的反应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穿透微波;(2)反射微波;(3)吸收微波;(4)部分吸收微波。一般在能加工领域中,所处理的材料大多是介质材料,而介质材料通常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介质材料与微波电磁场相互耦合,会形成各种功率耗散从而达到能量转化的目的。能量转化的方式有许多种,如离子传导、偶极子转动、界面极化、磁滞、压电现象、电致伸缩、核磁共振、铁磁共振等,其中离子传导及偶极子转动是微波加热的主要原理。微波加热是一种依靠物体吸收微波能将其转换成热能,使自身整体同时升温的加热方式而完全区别于其他常规加热方式。传统加热方式是根据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原理使热量从外部传至物料热量,热量总是由表及里传递进行加热物料,物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温度梯度,故加热的物料不均匀,致使物料出现局部过热,微波加热技术与传统加热方式不同,它是通过被加热体内部偶极分子高频往复运动,产生“内摩擦热”而使被加热物料温度升高,不须任何热传导过程,就能使物料内外部同时加热、同时升温,加热速度快且均匀,仅需传统加热方式的能耗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就可达到加热目的。从理论分析,物质在微波场中所产生的热量大小与物质种类及其介电特性有很大关系,即微波对物质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性。
微波加热技术是以物料吸收微波能是物料中极性分子与微波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外加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物料内极性分子极化并随外加交变电磁场极性变更而交变取向,如此众多的极性分子因频繁相互间摩擦损耗,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等为原理来加热物料的相关技术。微波技术的形成是由一部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组成的,受磁场的作用,当有极分子电介质和无极分子电介质置于微波电磁场中时,介质材料中会形成偶极子或已有的偶极子重新排列,并随着高频交变电磁场以每秒高达数亿次的速度摆动,分子要随着不断变化的高频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就必须克服分子原有的热运动和分子相互间作用的干扰和阻碍,产生类似于摩擦的作用,这个过程就会使得电磁场能量逐渐转化成新的热能,使介质温度出现大幅度的提升,这就是对微波加热最简单的解释 。也就是说微波加热是利用介质材料自身电磁场耗损的能量而产生的热量从而发热。微波加热是一种“冷热源”,它在产生和接触到物体时,不是一股热气,而是电磁能。它具有一系列传统加热所不具备的独特优点。

文章TAG:微波  微波技术  技术  什么  微波技术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