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5年至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的总和。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扩大,是对外贸易、国际生产不断向我国转移、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变相资本流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出口退税制度改革降低和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虽然在中长期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但在出口退税新规生效前,通过鼓励企业抢占出口,会在短期内扩大贸易顺差。

2005年和2006年,中国根据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以刺激进口。对比2005年和2006年的国际收支,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宏观调控对中国双顺差的影响。这里主要分析一下往来账户。双顺差经常项目增长贸易结构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一切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6、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1、2007年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参考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1货物贸易顺差增加,服务逆差减少。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快速增长。3、资本项目增长速度不快,但金融项目顺差大增。4.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加了。5.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原因:货物贸易顺差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我们一直坚持出口换外汇的政策,追求贸易平衡是最近的口号。而且,这也和我们出口的商品有关。我们的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弹性低。即使是最近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没有扭转我们的顺差。

7、月薪数据怎么分析更合理

最近,关于一季度平均月薪10101元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并引起了相关讨论。个人认为,在分析月薪数据时,中位数比平均值更重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位数意味着大多数人更有意义,用平均数平均最高和最低月薪没有意义,用大多数人的收入作为分析数据更有价值。1,中位数代表多数,作为月薪的参考数据更有意义。

这种统计方式对应的是大部分职场人,统计的月薪数据代表的是大部分人的收入。用这样的统计数据作为“月平均工资”数据,显然更有价值。所以在统计“月平均工资”的数据时,应该这样统计。2,平均会平均最高月薪和最低月薪,这样的数据意义不大。如果把职场中每个人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月平均工资,表面上看似合理,实际上意义不大。

8、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双面影响!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扩大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主观因素看:一是我国处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形成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制造业体系,一般产品进口需求减弱;第三,中国政府促进出口产业发展,支持进口替代产业走向成熟;第四,国家为了保护相对弱势的产业,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

9、2011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呈现逆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加。2011年第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598亿美元,其中,根据国际收支统计,货物贸易顺差70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54亿美元,收入顺差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和遗漏)47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91亿美元。

10、国际收支平衡的效应分析

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入等于国际支出时,就叫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主要取决于其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入流出。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市场机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但调节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在很多情况下要实施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弥补国际收支的市场调节不足。

下面分析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和政策效应。一、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和政策效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市场变化自动调整。因此,无论国际收支处于顺差还是逆差状态,市场机制都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调节机制。在图1中,初始均衡产量是Yo,均衡利率是io,由曲线LM和曲线ISo的交点E0确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国际  收支平衡  2011  收支  分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