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进步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类智能的功能模拟。虽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比人类智能更优秀,但是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和技术的局限性,所以充其量只不过是人类智能的延伸,最终在整体上是不能代替人类智能的。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类智能的功能模拟。 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比人类智能更优秀,但是目前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和技术的局限性,所以暂时不过是人类智能的延伸,最终在整体上是不能代替人类智能的。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甚至突破性的发展,难保人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进步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进步

2,如何应对AI 人工智能

说到未来,很多人担心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敢于带人类去火星的传奇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预计,在2030-204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那我们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才不被淘汰?为此,即刻商业采访了3位国内商业科技大咖以及国际新锐历史学家、《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今天先来看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的看法。纵观人类历史,人一直和自己造出来的机器共生存。所以,未来的常态是人和人工智能共存,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即AI+HI。而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有两种状态。一是,人工智能帮人类做分析,协助人类做决定。比如一些封闭系统的重复性工作,像电梯维修,人工智能可以自己做决定。但这跟取代人类做决定是两回事。二是,人工智能协助人类做决定。碰到人生中的重大事情或者商业的重大决策,人工智能可以做彻底的分析,但最后还需要人做出最后的决定。每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阶层分化。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的同时,如何应对阶层分化?洪小文的观点是,阶层分化是难免的。有钱有资源的人总是比一般人先享用到最新技术,但以下两点可以缓解阶层分化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化,开放技术源,OpenSource,让更多人了解如何驾驭这个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让更多人享用AI技术。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如何应对AI 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还是灾难

假设了人工智能拥有完全自由的人类智能,一台电脑能够建立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思想与意志、依靠自己的快速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知识储备与科技来打败人类。但有一点,人工智能与自主智能并不是一回事,就现在的科技能力,人工智能发展到自主智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在有可能的百年后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之前,人类也未必可以做到。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计算器是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处理数学问题的工具,类似的,人工智能能让我们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困难问题,诸如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持续进行科学研究,星际探测等等。同计算器一样,人工智能仍然需要人类的介入和命令。如今,人工智能程序或者说自主电脑程序已经出现,比如IBM的沃森电脑(Watson)能够在类似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的一档益智问答类节目《危险边缘》中拔得头筹,又或者电脑病毒等程序,但它们也并非是智能的。现如今大多数的智能软件都是高度专业化的,它们还是无意识的。就像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 Searle)所说:“沃森电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危险边缘》中赢了。”现代计算机与核的开发利用的例子都说明,科技既能给我们带来机遇,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但如果我们没有这些科技呢?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比现在发展的更加好而无害吗?我想这是不可想象的。对待新的科技,我们应该首先想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而不是害怕一旦它们遭到误用会怎样。科技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对待人工智能,我们也应如此。恐惧,尤其是对未知的恐惧,并不是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要获得发展,我们就需要来发展科技,人类原本就是因智慧与科技而辉煌的种族。“人工智能”与“自主智能”两个概念的混淆源于我们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未知的未来”的恐惧。我们害怕我们的工作有一天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更害怕未来出现一堆“机械怪物”来毁灭人类,但这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这难道不成了一种杞人忧天的情况,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停止向科技的更高峰探索的理由。
人工智能,总的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作为已知的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人类是孤独的,所以人们制造出人工智能来减少这种孤独感。 而相反的一面,过度的依赖人工智能来生活,将导致人类最终的退化,这样就会构成灾难。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希望还是灾难


文章TAG:如何对待科技智能如何  对待  科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