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驾驶系统

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这就要求传感器能识别在同一车道上前方行驶的汽车,并能在有障碍时提醒驾驶员或者自动改变汽车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也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安全驾驶系统,如碰撞报警系统(CW)、偏向报警系统(LDW)和智能巡游系统(ICC)等。国内在这些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将主要讨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ITS)中的应用例如双目立体机器视觉为主要道路环境感知手段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业更新换代的主要路径、一种大众的生活时尚和刚需;个性车险已经成为行业发展重点,监管部门正在全力推进。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从2009年开始研发,是国内最早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驾驶系统驾信宝车信宝优优车险yoyo ubi 国内外首先提出驾驶生态指数计算体系与方法, 驾信宝集成了16种驾驶风险提示。车信宝利用odb或手机传感器,对驾驶人的爱车和驾驶水平在线评价,并实现汽车保养信息云端管理

智能驾驶系统

2,无人驾驶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前段时间人工智能第一场血案----Uber撞人致死事件将自动驾驶推到公众的视线焦点,相比这起事件你也看到过,目前无人驾驶有一个很重要的短是驶视觉有无法克服的死角。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传感系统都是采用可见光+雷达的解决方案。第一、可见光摄像头,覆盖距离有限,无夜视功能,夜间不工作。第二、雷达方案也存在致命硬伤:毫米波雷达存在识别区间限制,而激光雷达对于恶劣天气经常误判。请注意,毫米波雷达对金属的反射过于敏感,路上的钢板、凸起的井盖,甚至易拉罐的底部,在毫米波雷达的眼中,都相当于一堵墙;当一个人从车流中突然窜出时,毫米波雷达无法对前方障碍物进行及时准确建模,于是惨案就发生了。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哪种传感器能达到100%的安全、准确。科学考证目前最成熟的方案就是自动驾驶视觉必须在目前的方案上加入红外热像技术,即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四位一体全方位无死角才可做到万无一失。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考证,目前全球红外热像仪核心部件和整机的研发和生产企业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全球总共只有几家,实力最强的也就那么几家,美国的FLIR、中国的艾睿光电及SEEK,高德等,目前中国的艾睿光电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据资料显示,艾睿光电目前在芯片和整机的研发量产能力上国内领先一截,技术水平紧追FLIR,个别已经领先,所以无人驾驶方向,很多车企根本没必要看美国人的脸色,受他们的限制管控,我们中国企业照样能创造出一流先进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中国企业加油!!!

无人驾驶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3,无人驾驶的发展现状

“虽然国外起步较早,但中国无人驾驶技术与其相比差距并不算大。”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贺汉根说。早在2011年,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无人车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的高速公路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实验车实现多次自主超车。“如今我们的无人车辆能从深圳开到北京,研发重点转向城市密集交通下复杂路况的处理。”贺汉根说。不同于国外车企以自主研发为主,我国车企大都采取了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车企基于产品,研发机构着重于技术,相互补充验证。”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说。针对未来汽车产品的智能化趋势,国内车企研发纷纷提速,无人驾驶技术成为重要的研发目标。黎予生表示,长安汽车将加大投入,计划到2025年建立起1500人的研发队伍,累计投入130亿元提升无人驾驶等智能汽车技术水平。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方兴未艾,然而摆在车企和科研院所面前的还有许多困难,技术水平不足、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试验困难重重。”黎予生说,“道路验证非常复杂,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即便困难重重,中国无人驾驶的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广阔。虽然2015年上半年中国车市产销有所放缓,但改善性需求、结构性调整给中国智能汽车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尽管无人车商业化遥遥无期,但各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我国发展无人驾驶具有先天优势,包括潜在市场规模大、信息产业强、可率先进入5G时代等,但政策法规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无人驾驶产业发展,争取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迫在眉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分析,到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到本世纪中叶,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主流。现阶段来看,无人驾驶产业已处于窗口期,随着技术成熟,未来5至10年内,无人驾驶将实现产业化,开始大规模普及之路。到2035年前后,无人驾驶汽车将进入市场爆发期,即消费者人口与销量大幅增长阶段。

无人驾驶的发展现状


文章TAG:智能  驾驶  现状  系统  智能驾驶的现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