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求职智能家居交互设计职位请教有经验的前辈公司比较看重哪

肯定是本工作的工作内容,不过鉴于你的工作重要性,你要自己有能力胜任,告诉公司你在这方面的特长。和你能给带来的公司好处,切记少放大话和空炮
我们曾在一起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我想求职智能家居交互设计职位请教有经验的前辈公司比较看重哪

2,智能电视的交互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但是毕竟电视还是有其不同于其他智能终端的地方,所以在智能电视的交互设计中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 遥控器  电视的操控工具就是遥控器,遥控器就像 PC的鼠标一样,是人与电视最核心的人机交互设备,要让你的交互充分、自然的与遥控器按键结合起来,用户才会无缝、自然的熟悉和认可你的交互,最大程度的降低学习成本。同时遥控器也是制约交互的最大因素,当你面对几十个按键的遥控器时,什么交互设计也会让用户困惑和迷茫,所以现在的遥控器也必须和产品交互一起考虑和设计,才能确保交互体验的一致性。一句话,任何你的交互都要从遥控器的某一个键开始。2. 交互技术  现在的交互不单纯只是人机界面交互,还有语音、手势、人脸识别等交互技术,这些交互方式和技术也在产品中逐步应用,虽然暂时宣传和噱头的作用大于实际应用价值,但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场景的普及可能会发挥更大作用,弥补遥控器以外的交互场景,个人相对认为语音的价值会更大一些。3. 硬件平台  现有智能电视的功能和体验很大程度上还要看硬件平台的支持程度,主要是芯片方案,占有率最高的是 MTK和MStar,还是小部分的高通、Marvell、Realtek 以及自研芯片。举个例子说同样的一个提示窗口弹出方式 MTK支持,MStar就不支持,你在设计交互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芯片方案的底层技术支持,特别是一些动态效果,在UI设计时也是一样,同样的一个图片在 MTK显示正常,在 Marvell平台就会显示很多色阶不平滑,只有靠设计师的经验和技术工程师一起不断的想各种办法调试和优化。显示屏也是一样,每个型号每个批次都不同,显示的颜色和特性都各不相同,要保持同样的视觉体验非常难,这些问题和注意事项是一般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师想象不到的。4. 软件开发  你的设计落地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去实现,当前国内 Android电视开发的实力相对弱一些,大量的软件开发仅局限于表现层,而要实现较好的体验很多都需要去研究和掌握平台层和底层的相关知识,而当前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Android系统的自身问题和限制也是很大的一个方面,因为本身 Android就不是针对电视的,所以这方面的软件适配和优化工作都需要厂商自己去做,费时费力。很多时候软件开发人员也想做出好的体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扩展演讲:TV应用开发的十大军规)5. 知识结构  从事智能电视的交互设计,不仅要了解电视、熟悉电视的交互方式和特性,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种智能终端都要熟悉和关注,要做到软硬结合,不但要了解软件知识,还要熟悉硬件,真的挺苦逼的!不要求十项全能,最起码也得是铁人三项。6. 创新体制  任何的创新都离不开设计师,更离不开能支持和培育创新的体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设计师的个人,认为设计的成功全靠设计师,其实作为背后的设计研发体制才是保证良好体验的核心和支撑,没有良好的体制支持光靠设计师单打独斗可能会一时成功,但不会长久的成功。体验和交互绝不只是设计师的事,整个流程和环节都重视,并且赋予设计师足够的支持和信任,全流程的同心同力的支持和配合,才有可能做出优秀体验的产品。
智能电视的交互设计首先要看电视的受众群体,受众群体不同,对交互结果的认知也不同;首先电视是内容消费品,所以在内容为王的现在,必须要明确内容到底面向谁?如:从整体来说1. 首先要考虑硬件的各个按钮的明确程度(比如:开机是不是能明确的让用户知道是开机?)2. 另外一个层面就是系统层面,用户拿到这部电视之后是否能迅速的完成操作,是否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小白、菜鸟、中级)?3. 这几类用户是否都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同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是否可以有一些特殊的频道供孩子去观看?整体来说,更多的去考虑,一个小白拿到电视就迅速会用,并且后续就算出现一些小故障也能了解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每一个引导和反馈是否有效

智能电视的交互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3,交互设计入手方法

个人看法: 1,做交互设计和UE的人大概分三类,一类是从平面设计视觉设计的端点延伸至交互设计的端点,属于“视觉发展路线”;再一类是从软件工程等工程项目的方向发展转化而来,属于“工程发展路线”;前两类都可看做是计算机专业的人群,当然也有边界模糊的背景如工业设计,这个可能还是算作平面设计多一些吧。还一类是从非CS专业发展而来,比如:心理学、生物科技等等,这一类算作是“交叉发展路线”。 由于这三类设计人的学习背景、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在做交互设计和UE等工作时,第一出发点,包括潜意识里的倾向性也都会显著不同。这样就会给设计作品赋予不同的风格和方式,虽然都有设计规范做边界要求,但这些不同还是能够通过设计作品使得用户体验得到。 2,交互设计的本源在于工业设计和应用心理学,同时融合了多学科的交叉影响,如计算机科学,图形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等。这样的领域,势必要求从业者有着广泛的眼界和涉猎,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广泛的多学科知识。换句话说,做交互设计,本质是与人打交道,多学科知识是工具,有了这个工具,才能搭建合乎人性的作品,通向人(用户)的心里去。 所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多看多听,博览群书,这是必要的一个素质。 3,由于交互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相关的知识和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所以想要有所成就的设计者必须同时具备一定厚度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程度的实践能力。 这一领域属于“HCI人机交互”科学的应用分支,所以理论体系和研究著作主要集中在HCI这一词条覆盖区域。 主要类型大致有:用户研究 -- 包括用户心理研究,用户习惯研究,用户的社会学研究,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用户行为及统计分析的研究等等; 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设计 -- 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美学、逻辑学、平面设计、图形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信息架构(IA)、生物工程、统计分析等。 以上各类型的知识系统,并不需要深刻学习和挖掘,只需要理解其核心原则和理论精髓,同时能够对知识交叉的部分理解和举一反三式的延伸运用即可。 4,做交互设计和UE需要有对人类心理的理解和分析,也需要有大范围的关于社会和生活的理解与感受。这样的角度看,交互领域是个需要积累相当程度的经验才能做好的行当,这些经验既有专业知识的,也有实践运用的,也有结合技术去面向社会的理解。所以,增加广泛阅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方面要靠时间,一方面要靠自己规划生活和管理时间,结合广泛的兴趣和知识,亲身体验多种多样的生活内容,从而在各个方面增长自己的功力,再通过实践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4,怎样衡量一个交互设计从业者的水平,这是个大问题,见仁见智。 据我所知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得到广泛认可的评价方法体系,不过依然存在一个成熟体系的前身--公认的一些评判原则。在这些原则的维度下,看一个人做得如何,大致可以得出一个定性化的结论。 可能的评判原则: ·经过广泛认可的设计作品。这个“广泛认可”应该不仅有用户的直观感受,还得有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支持。 ·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话说,“理论体系”不是只有所谓科学家才能有,每个劳动者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理论,这既有世界观人生观这样抽象的哲学理论,也有指导具体实践的方法论。这里仅指经过实践验证的适用的关于交互设计的理论指导。 ·实用的实践技术技巧。 ·对于数据和现象的归纳分析能力 有了以上四点的综合考量,一个设计从业者才能在抽象的评价体系里面形成一个由模糊到较为清楚的轮廓形象。在没有量化的体系里(有人说工资水准也可算作量化标准,我以为这个只可参考,因为决定这个维度的其他体系并不稳定统一),定性的评价已是极致了。 5,实用的建议:关于谈到的几个主要领域的书籍、杂志、论文、网文可以多看多学习,在设计领域,人人皆可为师,但集中众多智慧形成自己的结晶和亮点的人只能是自己。多看多学肯定没错。 达到“皆有涉猎,凡举可论”的地步就差不多了,这标志着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在丰富理论支持的基础上,还要多实践,有几个能拿出来经得起别人分析研究的成果(往往也是认可度很好的作品),那就很不容易了。 以上两点刚好是“理论-实践”的结构,自己也是从N多人和作品的实例总结出来的,这样简单明白的道理非常真实易用。 啰嗦了不少,欢迎大家多多指教,与同道共勉。

交互设计入手方法


文章TAG:智能  交互  设计  我想  智能交互与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