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是智能算法的实现其核心内容在于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智能门户 2023-06-28 04:58:29
1,人工智能是智能算法的实现其核心内容在于什么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编程与推理没有关系,编程的智能建立在“是非”之上,以中断判断为基础。推箱子有很多种判断,比如2*2*2……结果会特别多,而编程只是控制其中某一步,这样每一步都有2种情况,相乘后,软件就会有很多种通过方法,太多了。比如棋类软件,我们只要控制某些局部,这些局部组成了“人工智能”,而局部本身是“非智能”的,这么说明白?即使是人脑的智能,本质上还是电信号的中断处理,处理的速度“即人的聪明”,与人脑中数据库的优化与数据量有关,也就是人脑的智能,其实是机械电子搜索匹配过程……
2,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
如果人工智能达到和人类一样的智力高度,它将与人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共存:成为另一个物种?还是为人类服务,像是《机器人瓦力》?抑或是像《终结者》里那样奴役或者毁灭人类?这些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又将发展到什么程度?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2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3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上实现时有2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采用传统的编程技术,使系统呈现智能的效果,而不考虑所用方法是否与人或动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这种方法叫工程学方法(ENGINEERING APPROACH),它已在一些领域内作出了成果,如文字识别、电脑下棋等。另一种是模拟法(MODELING APPROACH),它不仅要看效果,还要求实现方法也和人类或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类似。遗传算法(GENERIC ALGORITHM,简称GA)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均属后一类型。遗传算法模拟人类或生物的遗传-进化机制,人工神经网络则是模拟人类或动物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活动方式。为了得到相同智能效果,两种方式通常都可使用。采用前一种方法,需要人工详细规定程序逻辑,如果游戏简单,还是方便的。如果游戏复杂,角色数量和活动空间增加,相应的逻辑就会很复杂(按指数式增长),人工编程就非常繁琐,容易出错。而一旦出错,就必须修改原程序,重新编译、调试,最后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的版本或提供一个新补丁,非常麻烦。采用后一种方法时,编程者要为每一角色设计一个智能系统(一个模块)来进行控制,这个智能系统(模块)开始什么也不懂,就像初生婴儿那样,但它能够学习,能渐渐地适应环境,应付各种复杂情况。这种系统开始也常犯错误,但它能吸取教训,下一次运行时就可能改正,至少不会永远错下去,用不到发布新版本或打补丁。利用这种方法来实现人工智能,要求编程者具有生物学的思考方法,入门难度大一点。但一旦入了门,就可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现在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 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因之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3,人工智能的发展怎么样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英文缩写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目的在于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生产出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包括但不仅限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等系统。人工智能的智能表现在对人的思维过程的模拟,但是人的思维过程并不简单,它包括识别、分析、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等步骤,是一个复杂且高级的认识过程,因此人工智能是一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学。人工智能的概念大约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到如今仅仅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之路,是一项非常高新的技术,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人工智能虽然说是一门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但它在发展过程中还涉及到了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有学者甚至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几乎需要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远远超出计算机科学的范畴。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简单的拆开成“人工”与“智能”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工”很简单,即人为制造的,那么“智能”是什么呢?智能从字面含义上来讲,就是智力与能力的合体。我们知道,人类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发展自己的智力与能力。也因此,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帮助机器拥有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动和操作物体的等能力,并尝试构建出智力。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先天优势,学习知识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可以说只是时间和存储空间的问题。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让人工智能拥有了移动与操作物体的能力。智能算法的发展,让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了推理与交流的能力。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有学者总结,人工智能发展会面临着六大瓶颈,分别是数据瓶颈、泛化瓶颈、能耗瓶颈、语义鸿沟瓶颈、可解释性瓶颈和可靠性瓶颈。数据瓶颈是指“由于数据收集能力的不足、理论无偏性和数据随机性等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数据失真、缺乏等数据缺陷。”我们简单的套在人工智能上来看,收集数据能力的不足可以理解成识别技术的不成熟,理论无偏性可以理解成获取数据的质量,数据随机性的限制可以理解成获取及处理数据的难易度。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在数据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不过,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仍未完全突破数据瓶颈的问题,训练数据的增大对人工智能算法的提升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泛化瓶颈是指人工智能在泛化能力提升上所遇到的困难。泛化能力是指“机器学习算法对新鲜样本的适应能力。”你可以将人工智能的泛化能力简单理解成自主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通常来说,人工智能的各项能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训练及算法规定来获得。在实验室的环境下,很多人工智能的各项能力均有不错表现。但是实际生活照比实验室环境而言,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人工智能要想更好的落地,就需要拥有强大的泛化能力,以在应对突发情况及未知情况时能够给出合理的响应,更好的帮助人类。能耗瓶颈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工智能在应用等过程中所消耗能源大于它实际所产生的效益,即能耗成本过高。而在优化人工智能能耗问题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算法的优化。就像人体的大脑大概只占体重的2%,但是却能占据人体总能耗的20%一样,算法对于人工智能能耗的影响也非常的大。随着智能算法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能耗瓶颈上也有所进步。例如奥地利科技学院、维也纳工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就成功训练了一种能够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低能耗智能算法,这一算法仅仅使用了75000个参数与19个神经元,比之前减少了数万倍。语义鸿沟瓶颈是指人工智能缺乏真正的语言理解能力,无法根据上下文或常识理解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即听不懂“人话”。目前,人工智能在这一点上仍然没有显著的突破。可解释性瓶颈是指人工智能过于依赖模型中已有的数据,缺乏深层学习能力的缺陷。人工智能很容易学习一个东西是什么,但是很难明白一个东西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人工智能不能理解知识或行为之间的深层逻辑,那么它在用已有模型去应对未知变量时,就很容易引起模型崩塌,类似于“死机”。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可以使用对抗网络与最优传输技术找到模型坍塌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模型,从几何映射的角度上尝试去突破人工智能的可解释问题,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我们都遇到过电脑死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可靠性|public domain可靠性瓶颈是指人工智能在系统可靠性上的不足。粗略来讲,可靠性主要包含设计可靠性、耐久性和可维修性三个方面。人工智能的设计可靠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的算法是否可靠,它是否能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的功能。例如自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识别道路情况,并作出合理反应,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可靠性。耐久性和可维修性很简单,即能不能长久使用与能不能、方便不方便维修,维修的成本如何。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市面上应用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为弱人工智能,而强人工智能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的难题。但是不管人工智能在未来有多少难关需要克服,可以肯定的是,科技的发展会不断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更多产业、更多市场主体中实现新的赋能与转型,最终完成为数字经济集约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光荣使命,为我们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文章TAG:
人工 人工智能 智能 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解释性
大家都在看
-
佳能50d自动模式,佳能50d自动对焦系统功能介绍
2022-12-23
-
ipad微博自动播放视频格式,如何在手机成功发送消息视频?
2022-12-27
-
miui设置自动开关机,如何设置定时打开小米手机关机功能?
2022-12-28
-
联想a60 自动重启,本地新增12起病例连续十天无本土病例
2023-01-22
-
手机 禁止程序自动运行,手机用起来感觉卡!可以尝试以下操作
2023-01-27
-
苹果6开机自动截屏,苹果6怎么办?点击截屏即可看!
2023-01-29
-
魅族重启自动优化应用程序,魅族科技成立50年拥三大手机产品
2023-02-06
-
电动车开电车子自动,电动车三大故障:一起来看看这里!
2023-02-10
-
卖车去哪个平台,卖车到哪个平台好
2023-03-04
-
净水器直饮加热一体机,我有直饮净水器要加热需要什么
2023-03-07
-
surface 自动睡眠,电脑设备管理器如何进行电源管理?
2023-03-15
-
江西高科技智能门锁多少钱,智能锁的价格大概是多少家庭用的家里装修想买个智能锁不知道
2023-04-15
-
喵喵机不会自动出纸,打印纸没有字怎么办?
2023-04-22
-
自动获取封面,我建议你用谷歌音乐下载中文歌曲
2023-04-25
-
制水机多少钱一台,电解制水机多少钱一台
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