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法律法规,聚焦自动驾驶 我国法律规定应完善哪些方面
来源:整理 编辑:智能门户 2023-06-10 10:22:50
1,聚焦自动驾驶 我国法律规定应完善哪些方面
据报道,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通过官网对外公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新规要求,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因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报道称,完善我国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有助于解决我国在自动驾驶汽车上道路行驶的法律规定上存在的问题,应尽快解决当前自动驾驶汽车上道路测试的顶层设计需求,推动规范化管理。对于L1至L3等级辅助性驾驶阶段,为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有效应对自动驾驶系统错误、故障等突发情况,明确规定上道路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必须由持有相应驾驶证的人员进行监管,并对车辆行驶安全负责。同时还需要加强符合自动驾驶需求的交通信号灯、道路标志等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研究,推动提升自动驾驶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协同水平,明确自动驾驶汽车上道路行驶时,应当遵守一般机动车的道路通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为何说自动驾驶并不遥远
4 月 25 日,在2018北京车展上,宝马集团携 14 款首发车型重磅亮相,包括全新 BMW iX3 概念车、国产全新 BMW X3、新 BMW M2 雷霆版。与此同时,宝马以自动化、数字化、电气化、共享化/服务化为长期发展方向,展示了丰富的新能源产品和服务,以及创新的智能互联体验。另外,在现场宝马集团人工智能高级副总裁 Reinhard Stolle 还与媒体就自动驾驶方面展开了讨论。2021年让产品实现L3级的自动驾驶 安全依旧摆在第一位问:请问一下,BMW 在中国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有什么新技术?Reinhard Stolle:其实宝马已经在很多年前便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开发,我们已经宣布,到 2021 年会把搭载自动驾驶L3级别技术放在新的车型当中,但是自动驾驶只在高速公路上使用。我们也有 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在研发测试,它可以在都市里比较复杂环境中使用,但是这个产品细节还没有宣布。我们在八年前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发,两年前把一些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量产车上。2021 年量产的 BMW iNEXT 将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即第 3 级自动驾驶),同时,根据各地法律法规要求,实现第 4 级和第 5 级自动驾驶。中国,作为宝马集团全球研发的重要基地,也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2016 年,宝马中国首次在成都指定的高速公路上,实景演示了第三级高度自动驾驶。2017 年,宝马中国在杭州实景演示了第四级完全自动驾驶。具体来说,A 即自动化,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除了刚刚已经谈到的,我们正在与包括 HERE、Mobileye 和 Intel 在内的强大的合作伙伴联手开发相关技术,以引领未来行业标准。数字化,BMW 云端互联于 2016 年 12 月在中国推出,目前已有用户近 100 万。目前,有 120 万辆互联的 BMW 汽车行驶在中国的道路上。
3,关于自行车的交通法规
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减轻
我国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第76
条规定了减轻责任的条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
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
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
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
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所
以,构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减轻,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条件一,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
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条件二,有证据证明机
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
一、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
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即受害人有过错)
据广州市公安局交警部门一份数据表明, 2004
年3月份,广州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45宗,死亡
140人,受伤1, 014人,损失折合人民币300万元,
其中发生行人交通事故250宗,死亡40人,受伤
240人;发生自行车交通事故141宗,死亡25人,受
伤154人。行人违章成为广州交通事故的重要原
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即使侵害人没有任何过错且
受害人本身有重大过失时,从事这种高度危险作业
的侵害人也不能免除民事责任。法律作这样的规
定并不意味着,受害人有过错时侵害人仍要承担全
部民事责任,不免除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必须承担
全部责任。如果侵害人能证明受害人有重大过失,
可以援引民法通则第131条,以减轻其民事责任。
在汽车交通事故赔偿中应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处
理在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中,
“受害人具有故意,即系自寻伤害时,可以免除加害
人的责任;在受害人具有过失(一般过失或重大过
失)时,不得免除加害人的责任,但可以适用过失相
抵规则,即法庭斟酌双方过失比例,减少受害人应
得的损害赔偿金。”
例如,受害人王×在朋友家饮酒后,醉酒骑自
行车回家,途中与相向驶来的前车拖拉着后车(发
动机故障车)的两辆机动车相遇,双方临近时,王×
酒性发作精神恍惚突然摔倒在两车之间,后车虽及
时发现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因情况突然,距
离过近,王×头部被轧当场死亡。另据现场勘查证
明,双方在会车时横向间隔1. 9米,若自行车正常
行驶,是可以安全通过、互不妨碍的。经检验,证明
被拖拉故障车制动器、转向器、灯光等主要机件合
格,驾驶员在这起事故中无违章行为。据此判定受
害者王×负此次事故全部责任,机动车方不负事故
责任。本次事故完全是由于死者本人的过错造成
的,机动车驾驶员没有任何过错,依据《安全法》的
规定,应该减轻机动车方的责任。
按照《安全法》的规定,在责任认定过程中,无
论是对机动车还是对行人,是否违反道路交通法规
并不构成承担责任与否的标准,而构成承担责任轻
重的重要标准。关于这一点,《安全法》第57条~
第66条规定了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规定。
二、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
置措施
小型汽车在行驶时后备箱盖应当合起,打开后会挡住车内后视镜的观望,是不允许的。但是小汽车夹带自行车,交警一般是睁一眼闭一眼。
文章TAG:
中国 自动 自动驾驶 驾驶 中国自动驾驶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规定应完善哪些方面
大家都在看
-
佳能50d自动模式,佳能50d自动对焦系统功能介绍
2022-12-23
-
ipad微博自动播放视频格式,如何在手机成功发送消息视频?
2022-12-27
-
miui设置自动开关机,如何设置定时打开小米手机关机功能?
2022-12-28
-
联想a60 自动重启,本地新增12起病例连续十天无本土病例
2023-01-22
-
手机 禁止程序自动运行,手机用起来感觉卡!可以尝试以下操作
2023-01-27
-
苹果6开机自动截屏,苹果6怎么办?点击截屏即可看!
2023-01-29
-
魅族重启自动优化应用程序,魅族科技成立50年拥三大手机产品
2023-02-06
-
电动车开电车子自动,电动车三大故障:一起来看看这里!
2023-02-10
-
卖车去哪个平台,卖车到哪个平台好
2023-03-04
-
净水器直饮加热一体机,我有直饮净水器要加热需要什么
2023-03-07
-
surface 自动睡眠,电脑设备管理器如何进行电源管理?
2023-03-15
-
江西高科技智能门锁多少钱,智能锁的价格大概是多少家庭用的家里装修想买个智能锁不知道
2023-04-15
-
喵喵机不会自动出纸,打印纸没有字怎么办?
2023-04-22
-
自动获取封面,我建议你用谷歌音乐下载中文歌曲
2023-04-25
-
制水机多少钱一台,电解制水机多少钱一台
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