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ucos ii的移植 介绍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

关于ucos ii的移植 介绍

2,什么是ucos II与ucgui的关系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又称图形用户接口),UCGUI就是基于UCOS嵌入式操作系统写的可视化界面函数库。就你我们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有很多的窗口和一些美丽的界面,这些都就用windows内的GUI函数库做出来的。

什么是ucos II与ucgui的关系

3,ucos ii 什么东西

说白了它就是一款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虽然它比较小,但是五脏俱全,所以对初学者学起来比较容易,不至于一开始就去学Linux ,那样会受挫。
一个,实时操作系统 作者:Jean J.Labrosse
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ucos ii 什么东西

4,嵌入式ucosii如何学回答的好加200分

1. micro os 或 miu os2.ucosii移植需要汇编,但主要内容是C 3.初学学 ucos的使用 ,深入学 ucos 的内核4.#include<reg52.h>#define TASK_STK_SIZE 512 //堆栈尺寸OS_STK led[TASK_STK_SIZE]; //建立任务堆栈void led(void *pdata);void main() OSInit(); //OS初始化 OSTaskCreate(led,0,&led[TASK_STK_SIZE-1],4);//创造任务:led,无数据指针,堆栈基址,优先级:4 OSStart(); //任务开始}void led(void) while(1) ……流水灯程序 OSTimeDlyHMSM(0,0,1,0);//延时0时0分1秒0毫秒 }}

5,uCosII 有什么用处

μC/OS-II是一种可移植的,可植入ROM的,可裁剪的,抢占式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它被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  μC/OS-II 的前身是μC/OS,最早出自于1992 年美国嵌入式系统专家Jean J.Labrosse 在《嵌入式系统编程》杂志的5 月和6 月刊上刊登的文章连载,并把μC/OS 的源码发布在该杂志的B B S 上。  μC/OS 和μC/OS-II 是专门为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设计的, 绝大部分代码是用C语言编写的。CPU 硬件相关部分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总量约200行的汇编语言部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为的是便于移植到任何一种其它的CPU 上。用户只要有标准的ANSI 的C交叉编译器,有汇编器、连接器等软件工具,就可以将μC/OS-II嵌入到开发的产品中。μC/OS-II 具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最小内核可编译至 2KB 。μC/OS-II 已经移植到了几乎所有知名的CPU 上。  严格地说uC/OS-II只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它仅仅包含了任务调度,任务管理,时间管理,内存管理和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等基本功能。没有提供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系统,网络等额外的服务。但由于uC/OS-II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源码开放,这些非必须的功能完全可以由用户自己根据需要分别实现。  uC/OS-II目标是实现一个基于优先级调度的抢占式的实时内核,并在这个内核之上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如信号量,邮箱,消息队列,内存管理,中断管理等。  uC/OS-II以源代码的形式发布,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开源软件。你可以将其用于教学和私下研究(peaceful research);但是如果你将其用于商业用途,那么你必须通过Micrium获得商用许可。

6,u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源代码可以获得,实时性比较好,应用广泛,许可相比较还是比较便宜的。和风河的比实时性要差一点吧,开发的话可能有一定难度 其他没有什么。
ucos ii的特点1.ucos ii是由labrosse先生编写的一个开放式内核,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源码公开。这一点对于用户来说可谓利弊各半,好处在于,一方面它是免费的,另一方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修改。缺点在于它缺乏必要的支持,没有功能强大的软件包,用户通常需要自己编写驱动程序,特别是如果用户使用的是不太常用的单片机,还必须自己编写移植程序。2.ucos ii是一个占先式的内核,即已经准备就绪的高优先级任务可以剥夺正在运行的低优先级任务的cpu使用权。这个特点使得它的实时性比非占先式的内核要好。通常我们都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使高优先级任务进入就绪态(例如发信号),这样退出中断服务程序后,将进行任务切换,高优先级任务将被执行。拿51单片机为例,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这样做的好处。假如需要用中断方式采集一批数据并进行处理,在传统的编程方法中不能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因为这会使得关中断时间过长。所以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置一标志位,然后退出中断。由于主程序是循环执行的,所以它总有机会检测到这一标志并转到数据处理程序中去。但是因为无法确定发生中断时程序到底执行到了什么地方,也就无法判断要经过多长时间数据处理程序才会执行,中断响应时间无法确定,系统的实时性不强。如果使用μc/os-ii的话,只要把数据处理程序的优先级设定得高一些,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使它进入就绪态,中断结束后数据处理程序就会被立即执行。这样可以把中断响应时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一些对中断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的系统,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数据处理程序简单,这样做就未必合适。因为ucos ii要求在中断服务程序末尾使用osintexit函数以判断是否进行任务切换,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3.ucos ii和大家所熟知的linux等分时操作系统不同,它不支持时间片轮转法。ucos ii是一个基于优先级的实时操作系统,每个任务的优先级必须不同,分析它的源码会发现,ucos ii把任务的优先级当做任务的标识来使用,如果优先级相同,任务将无法区分。进入就绪态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首先得到cpu的使用权,只有等它交出cpu的使用权后,其他任务才可以被执行。所以它只能说是多任务,不能说是多进程,至少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多进程。显而易见,如果只考虑实时性,它当然比分时系统好,它可以保证重要任务总是优先占有cpu。但是在系统中,重要任务毕竟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划分其他任务的优先权变成了一个让人费神的问题。另外,有些任务交替执行反而对用户更有利。例如,用单片机控制两小块显示屏时,无论是编程者还是使用者肯定希望它们同时工作,而不是显示完一块显示屏的信息以后再显示另一块显示屏的信息。这时候,要是ucos ii即支持优先级法又支持时间片更加合适。 4.ucos ii对共享资源提供了保护机制。正如上文所提到的,ucos ii是一个支持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一个完整的程序可以划分成几个任务,不同的任务执行不同的功能。这样,一个任务就相当于模块化设计中的一个子模块。在任务中添加代码时,只要不是共享资源就不必担心互相之间有影响。而对于共享资源(比如串口),ucos ii也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信号量的方法。简单地说,先创建一个信号量并对它进行初始化。当一个任务需要使用一个共享资源时,它必须先申请得到这个信号量,而一旦得到了此信号量,那就只有等使用完了该资源,信号量才会被释放。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优先权更高的任务进入了就绪态,因为无法得到此信号量,也不能使用该资源。这个特点的好处显而易见,例如当显示屏正在显示信息的时候,外部产生了一个中断,而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需要显示屏显示其他信息。这样,退出中断服务程序后,原有的信息就可能被破坏了。而在μc/os-ii中采用信号量的方法时,只有显示屏把原有信息显示完毕后才可以显示新信息,从而可以避免这个现象。不过,采用这种方法是以牺牲系统的实时性为代价的。如果显示原有信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系统只好等待。从结果上看,等于延长了中断响应时间,这对于未显示信息是报警信息的情况,无疑是致命的。发生这种情况,在μc/os-ii中称为优先级反转,就是高优先级任务必须等待低优先级任务的完成。在上述情况下,在两个任务之间发生优先级反转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使用ucos ii时,必须对所开发的系统了解清楚,才能决定对于某种共享资源是否使用信号量。

文章TAG:ucosii  关于  移植  介绍  ucosii  ii的移植  介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