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土壤团聚体

是由成土母质颗粒和腐殖质组合而成的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和透气能力。
生物质炭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有明显影响,能显著提高53~250um颗粒的比率,降低微团聚体(<53um)比率;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能促进土壤自身的活性有机质的矿化,提高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土壤团聚体

2,为什么腐殖质可以使土壤颗粒发生团聚

土壤腐殖质中,腐殖质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团聚体形成有直接的贡献。土壤团聚体是鉴定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和含量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成为土壤质量高低、抗侵蚀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腐殖质并非单一的有机化合物,而是在组成、结构及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别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以胡敏酸与富里酸为主。胡敏酸比富里酸的酸度小,呈微酸性,吸收容量较高,它的一价盐类溶于水,二价和三价盐类不溶于水,这对土壤养分的保持及土壤结构的形成都具有意义。故腐殖质能使土壤颗粒发生团聚

为什么腐殖质可以使土壤颗粒发生团聚

3,土粒的团聚过程是怎样的

凝聚作用:是指土壤中的胶体物质相互凝聚在一起的作用。 主要作用的物质是多价阳离子,如Ca2+、Fe3+等可以降低土壤胶体表面的电位势,当各个土粒之间的引力超过相互排斥的静电力时,土粒就相互靠拢而凝聚。 (2)无机物质的粘接作用 土壤中的碳酸钙、硫酸钙、无定形硅酸、氧化铁、氧化铝、土壤粘粒等,在土壤湿润时,可以把土粒或微团聚体粘接在一起,干燥脱水后形成土块。 这种粘接作用,除氧化铁和氧化铝胶体粘接较紧外,其他胶结物质形成的土块易为水分散。 (3)有机物的胶结和复合作用 土壤中木质素、蛋白质、真菌、丝状菌丝等都有胶结作用。土壤腐殖质通过多价阳离子如Ca2+、Fe3+ 、Al3+等与矿质土粒形成有机-矿质复合体。 通过有机物的胶结和复合作用形成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

土粒的团聚过程是怎样的

4,什么是土壤的团粒结构为什么说土壤的团粒结构是土壤良好的结构

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团粒结构中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 因为单粒间形成小孔隙、团聚体间形成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团粒是由多种微生物分泌的多糖醛酸甙、粘粒矿物以及铁、铅的氢氧化物和腐殖质等胶结而成的。总之土壤团粒结构是通过干湿交替、温度变化等物理过程,化学分解和合成等化学过程,高等植物根、土壤动物和菌类的活动等生物过程以及人为耕作等农业措施因素而形成的,其中以人类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影响最大。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② 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③ 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④ 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5,请教什么叫土壤的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就是土壤的成分事实上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就好像是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而土壤就是由团粒组成的。它的基质是二氧化硅等,另外还含有其他无机物、有机物。组成的直径约为2mm左右的小团。团粒内部的物化性质都相对稳定,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繁殖。
团粒结构土壤中近于圆球状的小团聚体叫团粒结构,其粒径为0.25-10mm
团粒结构指土壤中粒径约在0.25-10mm之间,近似圆球状的土团,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为2-3mm。微团粒结构是指土壤中小于0.25mm的团聚体。团里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1.土壤地质为壤质或粘质2.有足够的腐殖质和多价离子3.土壤有干湿和冻容变化4.密集根系的促进作用
如果使用环刀测土壤容重的话,步骤一般是这样的1.先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然后挖掘土壤剖面,按剖面层次,分层采样,每层重复3次。如只测定耕作层土壤容重,则不必挖土壤剖面。2.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环刀压入时要平稳,用力一致。3.用削土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环刀压入时要平稳,用力一致。4.用削土刀切开环刀周围的土壤,取出已装满土的环刀,细心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并擦净环刀外面的土。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随即称重(精确到0.01g)并记录。 5.同时在同层采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或者直接从环刀筒中取出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土壤容重。d=g100/[v(100+w)]式中:d—土壤容重(g/cm3)g—环刀内湿土重(g)v—环刀容积(cm3)w—样品含水量(%)
团粒结构是指在腐殖质的作用下行程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0.25-10mm,直径小于0.25mm的成为微团粒。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

6,速求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啊 急啊

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单粒——复粒——微团粒——团粒。其形成原因是: 1、复粒形成的微观机制 1)粘团说:由粘粒定向排列和静电引力形成的直径小于5μm的土体。 片状粘粒相互缔合而成,缔合方式“面-面”“面-边”“边-边”,砂粒、粉砂粒可通过粘团有机胶体参与团粒形成。 内生粘团:晶格相连不易分开 重叠粘团:土片可分开 稳定性:高岭石、R2O3、绿泥石多,形成粘团稳定,有机质多,增强粘团稳定性。 2)等电凝聚说:粘粒、有机质带负电荷多,但也带少量正电荷 ,土壤微域内正负电荷点相互凝聚,未参与的剩余正负电荷可进一步复合。 2、团粒形成的过程 二个步骤:第一多级团聚过程,第二切割造型过程 1)粘结团聚过程 第一、凝聚作用: 第二、无机物的粘结作用 CaCO3 、CaSO4.H2O 、无定形硅酸H2SiO3 、Fe2O3.nH2O Al2O3.nH2O 、粘粒本身 Fe2O3.nH2O 、 Al2O3.nH2O胶结遇水不分散,其它易分散。 第三、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形成团聚体具有水稳性、力稳性。 物质有:木质素、蛋白质、真菌、细菌菌丝、多糖、脂肪、蜡质、腐殖物质。 第四、蚯蚓和其它小动物:蚯蚓排泄物 蚂蚁楼子 2)切割过程 A)根系的切割:根系的切割挤压。 B)干湿交替:干缩湿胀,水膜拉力,淹水爆破作用。 C)冻融交替:结冰体积增大9%,缓慢结冰,挤压团聚,融冻后土壤疏松。 D)耕作:两面性。
土壤团粒结构中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因为单粒间形成小孔隙、团聚体间形成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团粒是由多种微生物分泌的多糖醛酸甙、粘粒矿物以及铁、铅的氢氧化物和腐殖质等胶结而成的。总之土壤团粒结构是通过干湿交替、温度变化等物理过程,化学分解和合成等化学过程,高等植物根、土壤动物和菌类的活动等生物过程以及人为耕作等农业措施因素而形成的,其中以人类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影响最大。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 ①深耕与施肥,②正确的土壤耕作,③合理的轮作制度,④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⑤合理灌溉、晒垡和冻垡。
土壤团粒结构中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因为单粒间形成小孔隙、团聚体间形成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

文章TAG:土壤  土壤团聚体  团聚  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