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来源:整理 编辑:智能门户 2023-08-30 08:40:08
本文目录一览
1,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传统交换机+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带有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可以连接不同网段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应用第三层交换技术即可实现网络路由的功能,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的网络性能。
三层交换机的优点
1、访问速度快。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子网间带宽随意配置。
4、降低网络成本。
5、可实现部分安全机制 ,三层交换机具有访问列表的功能,可以实现不同VLAN间的单向或双向通讯。
(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2,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有什么区别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3) 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以上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三层交换机,如果一点都不懂的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二层交换机+路由的堆叠。不过实际上三层交换机比二层交换机+路由的堆叠,要厉害得多。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快大型局域网络内部的数据的快速转发,加入路由功能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三层交换是用ip地址用交换原地址和目标地址。 二层交换是用mac(物理地址)地址作为原地址和目标地址
3,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具有存储转发的功能。三层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三层交换机即具有二层交换机的存储转发功能,同时还具有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功能。三层交换机比路由器有更快的数据转发功能,但不能完全取带路由器。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象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网络性能二层交换机只有二层的功能,实现一个广播域内的主机间的通信。在OSI七层里,这个设备就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就是在有二层的功能上通过添加一个路由模块,实在三层的路由转发功能。也就是三层交换机可以同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上。不过三层交换机在路由的性能方面肯定没有真正的路由器性能好的。
4,2层交换机和3层交换机有什么区别
三层交换机实际就是在二层交换上加上路由模块以实现部分路由功能,并不能完全替换路由器。因为它们本质的职能还是不同的,三层交换机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局域网,高端三层交换机能够在大型局域网内充当网络核心,完成局域网内的路由转发,隔离广播风暴,有效提高局域网的性能。但是一旦上升到广域网,便有点力不从心了,广域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异种网络互连,网络协议繁杂,所以只能由路由器来完成,而路由器的设计原理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也是为什么路由器的端口较少,而价格非常昂贵的原因。当然三层交换是不是可以设计成也有如此强大的路由功能,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成本将会非常高,估计也没有什么市场前景。不过现在这个概念正在模糊,比如三层交换机的出现正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想要很好的区分理解它们,就要对交换机,路由器的概念都有所了解。我们知道交换机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网络中的广播风暴,也就是在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这区别于集线器,集线器所有端口都在一个冲突域里,广播风暴在所难免。但是交换机不能避免广播域,在大型局域网里,广播风暴仍然是会发生的。那么能不能有什么办法也分割广播域,实际上,有的,路由器可以。路由器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单独的网段,这样也就分隔开了广播域,但路由器端口成本太高,往往不够用的,所以又提出了划分vlan,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路由器昂贵的端口,采用在路由器上配置单臂路由的技术。(这些你可以查阅ccna的相关资料)不过不同网段vlan采用路由器进行互访,一来会使路由器的负担过重降低可靠性,增加网络安全隐患,一旦路由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二来路由转发是采用软件方式,效率较低,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如此三层交换机就应运而生,三层交换机利用交换机超高的背板带宽,并采用硬件设计的路由寻址,速度自然不同凡响,就想楼下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这里我们也看到要是路由器完全由硬件设计实现路由器复杂的功能也是代价非常高昂和不易实现的。传统的来讲,交换机工作在7层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基于硬件地址寻址;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 ,基于网络地址寻址(并不完全是ip地址,看什么网络,协议。比如最常用的tcp/ip协议,就采用ip协议。而如ATM网就采用自己独有的地址)。
5,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不要复制贴
简单地说:二层交换机 支持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 支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如某些带路由功能的交换机二层交换机指的就是传统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交换机,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一个纯第二层的解决方案,是最便宜的方案,但它在划分子网和广播限制等方面提供的控制最少。传统的路由器与外部的交换机一起使用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路由器的处理速度已跟不上带宽要求。因此三层交换机、Web交换机等应运而生。 三层交换机是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即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2层交换机,也就是我们见的最多的那种,基于MAC,2层快速交换,所有的接口同在一个广播域3层交换机,3层交换机顾名思义,也就是可以起用路由功能.3层交换机早期的需要一个MSFC(多层交换特性卡)来支持3层路由功能,现代的3层交换机都集成了此功能. 例子1_二层交换机: 楼层一 楼层二分别有两台2层交换机,他们之间可以划分VLAN,做策略来进行通讯,但是如果说,楼层1的交换机和楼层2的交换机不在同一VLAN,而他们之间又要互相通讯,那么就需要通过路由器来做路由功能. 例子2_三层交换机: 如上,如果说还有更多楼层,更多交换机,那么只需要一个3层的核心交换机就可以取代路由器了. ------------------------------------------ 3层交换机的原理很简单:1次路由多次交换.解释:在广域网中,当然跑的都是3层数据包(被路由的),而路由需要确定每次源到目的的最优路径,每次都要重新进行选择,而如果您使用3层交换机,就可以第一次进行源到目的的路由,3层交换机会将此数据转到2层,那么下次无论是目的到源,还是源到目的都是进行快速交换. ------------------------------------------- 注意: 1.3层交换机有路由功能,但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因为基础原理并不相同. 2.3层交换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比路由器策略转发快的多! 3.3层交换机能很方便的节约网络资源,防止拥塞现象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3) 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以上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三层交换机,如果一点都不懂的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二层交换机+路由的堆叠。不过实际上三层交换机比二层交换机+路由的堆叠,要厉害得多。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快大型局域网络内部的数据的快速转发,加入路由功能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建议您在百度百科搜索一下“网络交换分层”,那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帮到您!最大的区别就是三层交换机可以走路由,认识IP,二层不能。
6,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夜色的浪漫简单地说:一层交换机只支持物理层协议(电话程控交换机可以算一个???)二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如某些带路由功能的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和集线器HUB实现的功能差不多,不同的地方就是交换机实现独享带宽,也就是说你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和互联网连接的;但是你连接的时候你的带宽就是网线带宽;(HUB与SWITCH的根本区别);------------------------------二层交换机是没实现三层的功能!~~就是不转发多网段的数据;VLAN三层交换机就是二层交换机加了路由功能; (2/层交换机的根本区别)------------------------------三层交换机能转发多网段的数据,路由器转发数据是基于IP地址进行转发的!!而交换机是基于MAC地址转发的!!就是让基于MAC地址转发的交换机实现基于IP地址转发!!!这个就是三层交换机从ISO/OSI的分层结构上说,交换机可分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等。二层交换机指的就是传统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交换机,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一个纯第二层的解决方案,是最便宜的方案,但它在划分子网和广播限制等方面提供的控制最少。传统的路由器与外部的交换机一起使用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路由器的处理速度已跟不上带宽要求。因此三层交换机、------------------ 3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 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3) 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以上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这一点请大家在考虑设备选型时注意比较。三层交换技术近年来的对三层技术的宣传,耳朵都能起茧子,到处都在喊三层技术,有人说这是个非常新的技术,也有人说,三层交换嘛,不就是路由器和二层交换机的堆叠,也没有什么新的玩意,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先来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来看看三层交换机的工作过程。组网比较简单使用IP的设备A------------------------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比如A要给B发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子网掩码取得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在同一网段。如果在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请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装数据包并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起用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以上就是三层交换机工作过程的简单概括,可以看出三层交换的特点:由硬件结合实现数据的高速转发。这就不是简单的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叠加,三层路由模块直接叠加在二层交换的高速背板总线上,突破了传统路由器的接口速率限制,速率可达几十Gbit/s。算上背板带宽,这些是三层交换机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简洁的路由软件使路由过程简化。大部分的数据转发,除了必要的路由选择交由路由软件处理,都是又二层模块高速转发,路由软件大多都是经过处理的高效优化软件,并不是简单照搬路由器中的软件。结论二层交换机用于小型的局域网络。这个就不用多言了,在小型局域网中,广播包影响不大,二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谦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以上来自百度。这里是最详细的答案,楼主不防耐点心好好的看一下! 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操作,其工作模式与二层交换相似,但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这个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传递包时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实现功能的方式就不同。下面先来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来看看三层交换机的工作过程。组网比较简单使用ip的设备a-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比如a要给b发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子网掩码取得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在同一网段。如果在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请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装数据包并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起用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二层交换机用于小型的局域网络。这个就不用多言了,在小型局域网中,广播包影响不大,二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谦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路由器的优点在于接口类型丰富,支持的三层功能强大,路由能力强大,适合用于大型的网络间的路由,它的优势在于选择最佳路由,负荷分担,链路备份及和其他网络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快大型局域网络内部的数据的快速转发,加入路由功能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把大型网络按照部门,地域等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个小局域网,这将导致大量的网际互访,单纯的使用二层交换机不能实现网际互访;如单纯的使用路由器,由于接口数量有限和路由转发速度慢,将限制网络的速度和网络规模,采用具有路由功能的快速转发的三层交换机就成为首选。一般来说,在内网数据流量大,要求快速转发响应的网络中,如全部由三层交换机来做这个工作,会造成三层交换机负担过重,响应速度受影响,将网间的路由交由路由器去完成,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好的组网策略,当然,前提是客户的腰包很鼓,不然就退而求其次,让三层交换机也兼为网际互连。第四层交换的一个简单定义是:它是一种功能,它决定传输不仅仅依据mac地址(第二层网桥)或源/目标ip地址(第三层路由),而且依据tcp/udp(第四层) 应用端口号。第四层交换功能就象是虚ip,指向物理服务器。它传输的业务服从的协议多种多样,有http、ftp、nfs、telnet或其他协议。这些业务在物理服务器基础上,需要复杂的载量平衡算法。在ip世界,业务类型由终端tcp或udp端口地址来决定,在第四层交换中的应用区间则由源端和终端ip地址、tcp和udp端口共同决定。 在第四层交换中为每个供搜寻使用的服务器组设立虚ip地址(vip),每组服务器支持某种应用。在域名服务器(dns)中存储的每个应用服务器地址是vip,而不是真实的服务器地址。 当某用户申请应用时,一个带有目标服务器组的vip连接请求(例如一个tcp syn包)发给服务器交换机。服务器交换机在组中选取最好的服务器,将终端地址中的vip用实际服务器的ip取代,并将连接请求传给服务器。这样,同一区间所有的包由服务器交换机进行映射,在用户和同一服务器间进行传输。
文章TAG: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