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原理大全急急急

我就不复制了,你直接点开看吧 杠杆原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69.htm 阿基米德原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760.htm 十个著名的原理 你直接下载下来就可以了 http://wenku.baidu.com/view/454c23fef705cc175527099b.html

原理大全急急急

2,悬浮魔术原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魔术师Dynamo(艺名)日前单手攀附在15英尺(约合4.6米)的巴士车顶穿过泰晤士河上的威斯敏斯特大桥(Westminster Bridge),其惊人的表演再次吸引了整个伦敦的目光。  用排除法可以确定,右手用的就是假肢,他身上穿的马甲在双臂张开时很好的掩盖了他藏起来的右手,而且那辆巴士也是预先找好的道具,他上浮和下降的时候视频中都找不到清晰的全景图像,就是为了不让人发现右手假肢的破绽。很明显是场秀,百事可乐公司赞助,还得到了政府的批准,不然何来的警察护道呢。
魔术大揭秘:“悬浮术”是如何做到的?看完才知原理如此简单
悬浮魔术都是用道具才可以做到的。一般来说分两种可能,1. 用隐线,就是一种在舞台的灯光下看不见的绳子,或绕在手上,或挂在身上某处,其实只是利用了绳子。2用磁力戒指之类的道具,当然也是隐藏的啦相关资料:悬空的人是睡在起重机的支板上的,魔术师用一个圈绕悬浮人一周,使观众相信悬浮人是悬空的。2. 不仅魔术师在研究悬浮问题,物理学家也在研究这一问题,只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物理学家用的不是魔术棒,而是磁铁。利用磁铁,研究人员已能使一枚金币悬浮在空中。3. 科学家早已查明,强烈的磁场变化会使物体产生向上的升力,英国物理学家证实,这样的作用力在冷却的磁化氧气中显得格外强。当磁力克服重力并与物体重力相平衡时,便会出现磁悬浮现象。冷却氧气可以确保物体长时间漂浮,真正悬浮在空中。 利用这项技术,诺丁汉大学的劳伦斯·伊夫博士成功地使一枚金币、一枚1欧元硬币,以及两种晶体和一块铅悬浮起来,磁场的变化可使这些物体向上升起,名副其实地使物体摆脱重力的束缚。只要改变磁场强度,向上漂浮的物体甚至能够移动,科学家希望,这项技术能在筛选装置中得到应用。
一般 小悬浮魔术用的都是隐线
这是错位视觉效果,一般在视频上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在现场的话可能你会更容易看出来,原理不清楚,如果视觉上能蒙到观众的话,你用什么都可以做漂浮魔术!

悬浮魔术原理

3,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主要作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继电器(图3)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2)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H6uuJ8ednZqDUW67G-AGIgp77dMkqCsib7qRbKdmw_G2ylrM5R9KySEO87XjcU0h-WPmck-xSj2TqRROwL4Y_
限电器应该采用的就是过流继电器的原理,即当线路的负载电流大于过流继电器的设定值时过流继电器就动作,切断电路,一般限电器都包含有时间继电器的功能,即过流继电器动作后,停一定的时间间隔,系统又会自动将过流继电器的动断触点闭合,恢复供电。此时过流继电器与时间继电器复位,重新进入下一个工作流程中。以上是限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以具体的工作器件为准。

电器的工作原理

4,水浸传感器原理大揭秘

对于水浸传感器大家应该不太陌生吧!水浸传感器呢,是通过传感线缆来进行泄漏监控的。主要是用来监测一些地方是不是有水,就像是一个检测员一样,时刻守卫着工作岗位处人们的安全。一旦发现水出现,它就会发出警报,人们就可以及时地去处理了。水浸传感器呢,其实是用电极浸水阻值变化的原理来检测积水的。它可以对泵槽、冷冻机械、空气处理装置、液体容器等设备进行漏水监监测,做生活的警卫员,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水浸传感器一般分为两种状态,常闭和常开,如果想要设置成为常闭状态就要提前三天进行时间预定,水浸传感器的主传感器还可以附带几个副的传感器,那就相当于同时有几个水浸传感器在工作。水浸传感器是全部密封的,这样就保障了产品的准确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很高,使用方便便于安装,水浸传感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简单好用的设施,不但可以单独安装,也可以和其他一起使用,通过输入后的信号,就可以完成远程控制等设备。  水浸传感器有一款漏水水浸传感器,这个传感器是采用全部密封状态,不但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精度,同时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时间,水浸传感器是一个很简单但却很实用的检查防漏的装置,可以任意安装。  水浸传感器安装可靠检测的灵敏精度高,电路系统是采用的较高的元器件,不但可以随时遇水就报的保护性,还可以避免受外界的干扰,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也不会影响其的性质,还另外设计的有防止浪潮保护的功能。  水浸传感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水浸探测器之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要去和不同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水浸传感器。在使用此传感器之前应该检查好电路电压电源等是不是正确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电路系统采用高灵敏的元器件,既能保证检测时的高灵敏性,还能避免各种外界因素所造成的误告警,还设计有独特的防浪涌保护功能。模块提供独立的泄漏报警继电器,输出常开或常闭报警信号。模块还设计有蜂鸣静音开关,可根据需要关闭报警声响。  水浸传感器不同的种类其构造结构也不同,其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都是受到各大行业的广泛性认可,安全可靠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述的关于水浸传感器的内容,朋友们是不是明白了许多呢?水浸传感器是一种高科技的传感技术,它设计了全密的封塑料外壳,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的可靠性。而且它的成本比较低,容易易安装,操作起来也方便,质量也可靠,还很耐用,因此在各行业里都很受欢迎,在一些机房,地下室,博物馆,图书馆,重要仓库,通讯站,餐厅,宾馆等都有涉及和应用。时代在进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相信水浸传感器会越来越进步和发展的!
im

5,振动的原理是什么

振动就是物体的往复运动。  在高中物理,可以定量研究(可以用公式法、作图法、列表法给出确定数值)的,只有四种最简单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和简谐振动。  复杂的运动,可以依托这四种运动,进行定性研究。  如果硬要定量研究复杂的运动,也是依托这四种运动,作近似研究的。  这四种最简单的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是"一去不复返"的运动,运动状态(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拓朴(一一对应)的、不可重复的。  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站在长时间的角度看(或者说"宏观地看"),是周期性的、不断重复的。站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看(或者说"微观地看"),是拓朴的、不可重复的。因此,后两种运动,比前两种运动,复杂得多。  简谐振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沿正交(就是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就是投影),其中任意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是简谐振动。由此可知,简谐振动比匀速圆周运动复杂得多。  抛体运动则可以分解为:正交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抛体运动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复杂得多。  在匀速圆周运动作正交分解的过程中,原来大小不变的向心力,变成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回复力。简谐振动已经够复杂了。所以,振动就定量研究到简谐振动为止。  然而,通常我们遇到的振动的微观情况,都要比简谐振动复杂得多。所以,研究简谐振动过渡到研究振动、热振动等,需要洞察力、想象力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  简谐振动的特点是:1,有一个平衡位置(机械能耗尽之后,振子应该静止的唯一位置)。2,有一个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回复力的作用。3,频率单一、振幅不变。  振子就是对振动物体的抽象: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质点代替物体进行研究。这个代替振动物体的质点,就叫做振子。  振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用位移x表示。位移x就是以平衡位置为参照物(基点――基准点),得到的"振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我们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进行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运动的始点。我们对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圆心或平衡位置(不动的点)。  参照物本来就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保持静止(或假定为静止)的点,我们的物理思路,就是"从确定的量、不变的量出发进行研究"。  确定的量和不变的量有本质的区别,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进行研究时,基准点选择在运动的始点。这是确定的量,却不一定是不变的量。特别在我们进行分段研究时,每一阶段的终点,就是下一阶段的始点。我们选择运动的始点为基准点,可以简化研究过程,这是服从于物理研究的"化繁为简"的原则,因此,不惜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选择不同的基准点。  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振动时,由于宏观上的周期性和微观上的拓朴性,问题很复杂,所以不能选运动的始点,作基准点进行研究,而要选择确定而且不变的圆心或者平衡位置,作基准点进行研究,也是服从于物理研究的"化繁为简"的原则。
1.振动配合得当,振动力大,机体重量轻,体积小,机械噪音低。2.因为振动电机是强阻型振动而不是共振,所以有稳定的振幅。3.振动频率范围大。电磁式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是固定的,一般等于电源步率,而振动电机的振动频率可通过调整转速的办法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并且能按照不同的通途任意选择振动频率和振幅。4.受电源波动的影响小,电磁式激振器会由于电压变化而引起激振力发生大的变化,但振动电机中,这种变化就非常小。5.多机组合,可实现自同步能完成不同工艺要求。6.可根据振动电机的安装方式改变激振力的方向。7.只须调整偏心块的夹角,就可无级调整激振力和振幅。8.维护保养简单,由于不像电磁式那样使用弹簧,因此类似间隙调整,重量调整等维修工作可以免除,仅需要定期维修轴承。9.规格齐全,能满足各类振动机械的工作需要。
振动盘的工作原理过程:振动盘电源打开后交流电压实电磁铁就会产生磁场,由于频率很高,所以产生的磁力也是瞬间变化底盘的,下面装有3-6组一定角度的弹簧片 ,当电磁铁同交流电瞬间产生磁场,弹簧片受压,当电压正选波变化的时候,弹簧片弹回来,就产生了力。 振动盘料斗下面有个脉冲电磁铁,可以使料斗垂直方向振动,由于弹簧的作用,同时还使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料斗内零件,由于受到这种振动,而沿螺旋轨道上升,直到送到出料口。 而最关键的还是“机关”的设计,也就是如何让物料规范起来。 振动盘在电磁振动器作用下,料斗作扭转式上下振动,促使工件沿着螺旋轨道由低到高移动,并自动排列定向,直至上部出料口而进入输料槽,然后由送料机构送至相应工位。这样就完成了振动盘的工作原理过程。

6,遥控器的原理

是什么遥控器?无线电遥控 还是红外线遥控无线电遥控也有很多种,可以用一个电容或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来实现。发射部分由一个信号波产生模块和一个载波产生模块,把两种波调制后由发射电路发射出去,接收部分用一个解调模块解调后得到所要的信号波,为了防止和其它遥控器相干扰,就在发射接收端都加一组加密芯片。想自己做的话,高频载波注意弄好些。 电路图 百度一下,N多。电视机 DVD等都是红外线的信号是脉冲信号:一种是每个按键按下时发射的脉冲个数不一样,来区别不同按键,但键数多了就难处理了。另一种用的较多,一般由一个或两个启动脉冲(宽度比较宽差不多可达到10MS) 然后是 32个信号脉冲 最后是一个和启动脉冲一样的结束脉冲。信号用脉冲的宽度来区别0和1,比如说如果脉冲宽度是1.2MS就代表1,0.6MS就代表0,那么就可以形成32个0101......的脉冲串(四个字节)。红外线接收头也很便宜,才6毛一个发射器就不用自己弄啦,那么多DVD,VCD,随便拿一个就OK啦然后就拿到示波器上测每个键的波形,麻烦些就用单片机测。
红外线遥控器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通过遥控里的红外发射管把信号换成不可见的红外线发出去,然后被遥控的物体接里的红外线接收头接收到红外线然后转成信号,然后信号就能控制物体了,当然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配件和原理,不能详细一一说清楚,就简单说说红外线部分吧。:红外遥控系统主要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三部分,如下图所示:调制:红外遥控发射数据时采用调制的方式,即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和降低电源功耗。调制载波频率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大多数使用的是38kHz,占空比1/3的方波,如图所示,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kHz≈38kHz。发射系统: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不能选用普通的石英晶体,一般是选用陶瓷共鸣器,陶瓷共鸣器准确性没有石英晶体高,但通常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去,红外发光二极管内部材料和普通发光二极管不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最简单电路,选用元件时要注意三极管的开关速度要快,还要考虑到LED的正向电流和反向漏电流,一般流过LED的最大正向电流为100mA,电流越大,其发射的波形强度越大。这个电路有一点缺陷,当电池电压下降时,流过LED的电流会降低,发射波形强度降低,遥控距离就会变小。而射极输出电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两个二极管把三级管基极电压钳位在1.2V左右,因此三级管发射极电压固定在0.6V左右,发射极电流IE基本不变,根据IE≈IC,所以流过LED的电流也基本不变,这样保证了当电池电压降低时还可以保证一定的遥控距离。接收:红外接收电路通常被厂家集成在一个元件中,成为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接收的灵敏度。这段文字是从百度文库里的《红外接收头入门宝典》http://wenku.baidu.com/view/911889d484254b35eefd3419.html?st=1
遥控器主要由形成遥控信号的微处理器芯片、晶体振荡器、放大晶体管、红外发光二极管以及键盘矩阵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微处理器芯片ic1内部的振荡器通过2、3脚与外部的振荡晶体x组成一个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信号(480khz)。此信号送入定时信号发生器后产生40khz的正弦信号和定时脉冲信号。正弦信号送入编码调制器作为载波信号;定时脉冲信号送制扫信号发生器、键控输入编码器和指令编码器作为这些电路的时间标准信号。 ic1内部的扫描信号发生器产生五中不同时间的扫描脉冲信号,由5~9脚输出送至键盘矩阵电路。当按下某一键时,相应于该功能按键的控制信号分别由10~14脚输入到键控编码器,输出相应功能的数码信号。然后由指编码器输出指令码信号,经过调制器调制在载波信号上,形成包含有功能信息的高频脉冲串,由17脚输出经过晶体管bg放大,推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d发射出脉冲调制信号。 用电子板将电流转换成电磁波。之后就经过(电磁波)发射器发送出去```遥控车的接收器收集电磁波(只收集一个频率)这样就可以接收到你发送的信号~(我也是自己摸索出来,结合知识就是答案了)```下面就是红外线:红外线它是一种光,人看不见的光~~~一般传的不远。所以一般用在电视机上~~原理是:遥控器将你要发的信号转换成电流,通过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将电流换成红外光线,之后发送出去。不会费多少的电比电磁波的还要少,缺点就是一定要对准那个接收器!!而且信号有些损失~(这也是我摸索出来的)不知道对不对!!!
遥控器是一种用来远控机械的装置。现代的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电板和用来产生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历史:到底是谁发明出第一个遥控器已不可考。但最早的遥控器之一,是一个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的发明家(他曾经为爱迪生工作,同样被誉为天才发明家)在1898年时开发出来的(美国专利613809号),叫做“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Moving Vehicle or Vehicles”。最早用来控制电视的遥控器是美国一家叫Zenith的电器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被LG收购了),在1950年代发展出来的。 一开始是有线的。1955年,该公司发展出一种被称为“Flashmatic”的无线遥控装置。但这种装置没办法分辨光束是否是从遥控器而来,而且也必需对准才可以控制。1956年罗伯.爱德勒(Robert Adler)开发出称为“Zenith Space Command”的遥控器,这也是第一个现代的无线遥控装置,他是利用超声波来调频道和音量,每个按键发出的频率不一样,但这种装置也可能会被一般的超声波所干扰,而且有些人及动物(如狗)听的到遥控器发出的声音。1980年代,发送和接收红外线的半导体装置开发出来时,就慢慢取代了超声波控制装置。即使其他的无线传输方式(如蓝芽)持续被开发出来,这种科技直到现在还持续广泛被使用

文章TAG:原理  大揭秘  揭秘  大全  原理大揭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