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实验室自动化的构成要素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实验设备、计算机和科技人员三个要素,分别完成实验对象的测量与控制、数据的搜集和判断、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判断等任务(见图)。一般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由专用电子计算机、接口和测量用局部网络等硬件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高级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采用专家系统,具有某些推理功能,成为人的智能创造活动的助手。

实验室自动化的构成要素

2,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核心概念:自动化始于用机械装置实现各种自动进行的操作,一方面提高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国防军事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把人从繁重、危险和复杂、可程序化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让机器来代替人来完成这些工作,从而人可以做一些更具创造性的工作。这样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无论是对小型控制过程系统操作还是对大型过程系统进行自动化操作,控制与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自动化的核心是控制和系统。维纳指出:“在现代管理系统中,人、财、物等要素的组合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时变化和环境影响很大,内部运行和结构有时变化也很大,加上组织关系错复杂,随机因素很多,处在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中,要想实现既定的标,执行为此而拟定的计划,求得组织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不进行控工作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控制与系统在自动化学科中的重要性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也是自动化学科对其他学科的重要贡献所在之处。 而对于控制来说核心的概念就是反馈。控制器的检测、计算和执行就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反馈环。控制器先是检测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的误差,然后计算出控制量并用执行器来控制工作对象,是实际输出像预期输出逼近。通过重复的反馈使实际输出不断地接近预期输出,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控制。 自动化技术是新的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利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自动化等) 来改造旧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提高管理及经营水平的政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策,就是例证。可以深信,国家的这个政策必将促进自动化新技术的发展和对我国工业、管理和国防的现代化发生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使如何通过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延伸人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控制的能力,来促进能源、材料和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水平和人类生活质量。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核心使信息、控制和系统,其中控制是核心的核心。也就是说,掌握好控制,也就掌握了自动化最核心的内容,奠定了实现自动化的基础。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3,智能制造系统六个核心要素

智能制造系统六个核心要素:设备互联、工业软件、精益生产、柔性自动化、环境友好、实时洞察。设备互联:能够实现设备与设备互联(M2M)。通过与设备控制系统集成,以及外接传感器等方式,由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时采集设备的状态,生产完工的信息、质量信息,并通过应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条码(一维和二维)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工业软件:广泛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APS(先进生产排程)、能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业软件,实现生产现场的可视化和透明化。在新建工厂时,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厂仿真软件,进行设备和产线布局、工厂物流、人机工程等仿真,确保工厂结构合理。精益生产:体现工业工程和精益生产的理念,能够实现按订单驱动,拉动式生产,尽量减少在制品库存,消除浪费。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要充分结合企业产品和工艺特点。在研发阶段也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奠定推进精益生产的基础。柔性自动化:结合企业的产品和生产特点,持续提升生产、检测和工厂物流的自动化程度。产品品种少、生产批量大的企业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乃至建立黑灯工厂;小批量、多品种的企业则应当注重少人化、人机结合,不要盲目推进自动化,应当特别注重建立智能制造单元。环境友好:实现绿色制造,能够及时采集设备和产线的能源消耗,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在危险和存在污染的环节,优先用机器人替代人工,能够实现废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实时洞察:从生产排产指令的下达到完工信息的反馈,实现闭环。通过建立生产指挥系统,实时洞察工厂的生产、质量、能耗和设备状态信息,避免非计划性停机。通过建立工厂的Digital Twin(数字映射),方便地洞察生产现场的状态,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做出正确决策。智能制造的成功之道1、进行整体规划实现IT系统与自动化系统的信息集成;处理来源多样的异构数据,包括设备、生产、物料、质量、能耗等海量数据;应当进行科学的厂房布局规划,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升物流效率,提高工人工作的舒适程度。智能工厂的推进需要企业的IT部门、自动化部门、精益推进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2、建立明确的标准体系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中,企业往往会忽视管理与技术标准的建立,容易造成缺少数据标准,一物多码;作业标准执行不到位;缺失设备管理标准,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造成设备集成难度大;管理流程复杂,职权利不匹配;质检标准执行不到位,导致批次质量问题多等问题。

智能制造系统六个核心要素

4,自动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有哪些组成部分

现代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生产线是目前工厂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首选,自动化生产线的打造十分复杂,涉及众多专业性的科技和核心配置,那么自动化生产线组成部分都有哪些? 1.控制器---自动化的大脑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通过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从而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生产线的操作 2.机器人---自动化的执行者 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 3.伺服电机---自动化工的马达 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它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4.传感器---自动化的触觉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 6.工业相机 -- 自动化的眼睛 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其一般安装在机器流水线上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通过数字图像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7.仪器仪表 -- 自动化的调节 自动化装配线的仪器仪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自动化装配线操作使用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仪器仪表,比如测量压力、液位、流量、温度等一些控制过程所需要的参数值,就需要相关的仪器仪表! 8.变频器---自动化工厂的交换器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

文章TAG:科技  自动  自动化  哪些  科技自动化有哪些要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