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是指带电导体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带电导体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举例说明:有一个电气设备的输入端,是用裸露的铜排作为输入导体,这时把这两根铜排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电气间隙,在输入端子处,它们沿着输入端子的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称为爬电距离,象PCB上两根铜箔间边缘的最短距离就称为爬电距离,如果把两根铜箔之间的PCB挖去,这时就成为爬电距离了.两者的区别就是电气间隙是没有绝缘体作陪村的,而爬电距离必须与绝缘体在一起.

什么是爬电距离

2,电气中所说的爬电距离所指的是什么之间的距离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 测量仪  [1]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百度百科上有详细描述 http://www.baidu.com/s?wd=%C5%C0%B5%E7%BE%E0%C0%EB&word=%C5%C0%B5%E7%BE%E0%C0%EB&tn=sitehao123

电气中所说的爬电距离所指的是什么之间的距离

3,什么是爬电距离希望大家帮忙

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用在是绝缘瓷瓶的一项指标。
这个爬电得有相当的电压等级之后才会,一般做设备,都会事先考虑到,然后把这个指标通过设计或者工程上的方法给消除掉。一般测不出来啊。

什么是爬电距离希望大家帮忙

4,爬电距离是什么意思了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
在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在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 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物体间带电时的现象,这两物体间的半径距离称为爬电距离。

5,爬电距离什么意思

在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在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 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是指带电导体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带电导体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举例说明:有一个电气设备的输入端,是用裸露的铜排作为输入导体,这时把这两根铜排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电气间隙,在输入端子处,它们沿着输入端子的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称为爬电距离,象pcb上两根铜箔间边缘的最短距离就称为爬电距离,如果把两根铜箔之间的pcb挖去,这时就成为爬电距离了.两者的区别就是电气间隙是没有绝缘体作陪村的,而爬电距离必须与绝缘体在一起.

6,什么叫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指的是在一定的绝缘介质下,两个导体之间耐受一定电压所需要的空间距离。比如高压配电装置中220kV对地要大于1.8米。如果小于这个距离,就会增加放电的几率。爬电距离指的是一定等级电压沿绝缘体表面对大地不产生闪络所需要的最小距离。这里面有个污秽等级的概念,绝缘体表面越脏,导电性就越好。所以根据大气环境确定一个污秽等级,就得到一个爬电比距,比如四级污秽 31mm/kV。表示如果是220kV系统,所匹配的绝缘子必须具有220X31mm以上的爬电距离。这个参数在绝缘子,瓷瓶,瓷片的样本上都有。
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1] 电气间隙clearance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文章TAG:爬电距离  什么是爬电距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