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磁盘阵列RAID的分类有哪些

常用的磁盘阵列是RAID 0/1/0+1/5 RAID 0要的是速度~总容量=每个磁盘之和~不过数据很不安全 RAID 1要的是数据安全~一个日常用,另一个作前面那个盘的备份盘,只要两个盘的数据不一起丢失,数据就安全啦~缺点:总容量=单个磁盘容量 RAID 0+1就是上面两个的综合,兼顾速度和安全,缺点很明显,需要至少4个硬盘 RAID 5是RAID 0+1的改进版,需要3个硬盘 好像INTEL有一种阵列只需两个盘,就达到了RAID 5的需要...不过名称忘了..

磁盘阵列RAID的分类有哪些

2,磁盘阵列何意思有什么好处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有“价格便宜具有冗余能力的磁盘阵列”之意。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磁盘阵列何意思有什么好处

3,硬盘阵列模式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是什么意思

二楼说的很专业我来说个简单的: raid0 就是把多个(最少2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对各硬盘同时操作,不同硬盘写入不同数据,速度快。 raid1就是同时对2个硬盘读写(同样的数据)。强调数据的安全性。比较浪费。 raid5也是把多个(最少3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会建立奇偶校验信息,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相当于raid0和raid1的综合。 raid10就是raid1+raid0,比较适合速度要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也很多的时候。最少需要4块硬盘(注意:做raid10时要先作RAID1,再把数个RAID1做成RAID0,这样比先做raid0,再做raid1有更高的可靠性)

硬盘阵列模式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是什么意思

4,什么是Raid 0磁盘阵列有什么优点如何架设

RAID 0 RAID 0又称为Stripe(条带化)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如图所示:系统向三个磁盘组成的逻辑硬盘(RADI 0 磁盘组)发出的I/O数据请求被转化为3项操作,其中的每一项操作都对应于一块物理硬盘。我们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建立RAID 0,原先顺序的数据请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块硬盘中同时执行。从理论上讲,三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于总线带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提升速率肯定会低于理论值,但是,大量数据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比较,提速效果显著显然毋庸置疑。RAID 0的缺点是不提供数据冗余,因此一旦用户数据损坏,损坏的数据将无法得到恢复。RAID 0具有的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而对数据安全不太在乎的领域,如图形工作站等。对于个人用户,RAID 0也是提高硬盘存储性能的绝佳选择。
raid 0是raid(磁盘阵列)的一种工作模式,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它可以提供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  raid 0的基本原理是raid控制器将多块硬盘的空间合并在一起,视为一个逻辑硬盘来管理。实现raid 0至少需要两块硬盘。通过增加使用的硬盘数量,raid 0可以实现非常大的分区空间和极佳的读写速度。这是因为在raid 0模式下,数据的写入是分散地写入所有组成raid 0的硬盘,显然,由于读写的磁头数翻倍,那么读写的速度也会翻倍。但是raid 0的缺点在于它没有提供数据保护功能,所以只要任何一块硬盘损坏就会丢失所有数据,因此raid 0 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领域。
RAID 0的缺点是不提供数据冗余,因此一旦用户数据损坏,损坏的数据将无法得到恢复具体操作方法:我建议你用一个20或40G的硬盘独立安装系统2000SEVVER或2003 用一个阵列卡接上你要阵列的营盘,假如是4块的话,需要跳线,跳的方法就和我们普通的一条数据线接两块硬盘一样,阵列卡上的两个口就和和我们的IDE1和IDE2一样。我建议你用低速硬盘做阵列,高速硬盘做系统,这是因为他们的发热量不一样启动计算机后CTRL+F或+S进入阵列选项,进行设置!看你是要做成DAID0还是其他!而且阵列分区的时候我建议你是这样分假如系统是 C D 阵列建议是 G H 给你的光区留一个盘符!具体其他设置还很多,基本的不明白就这是这些,当然如果是做为服务器的话我建议用作用的服务器设备!

5,磁盘阵列技术的介绍

磁盘阵列(DiscArray)是由许多台磁盘机或光盘机按一定的规则,如分条(Striping)、分块(Declustering)、交叉存取(Interleaving)等组成一个快速,超大容量的外存储器子系统。它在阵列控制器的控制和管理下,实现快速,并行或交叉存取,并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从用户观点看,磁盘阵列虽然是由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盘组成,但仍可认为是一个单一磁盘,其容量可以高达几百~上千千兆字节,因此这一技术广泛为多媒体系统所欢迎。
raid技术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数个规范,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常见的规范有如下几种: raid 0: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raid 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raid 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 1: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0+1: 也被称为raid 10标准,实际是将raid 0和raid 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它的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数据高可靠性,但是cpu占用率同样也更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 raid 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 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 4: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 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与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并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 6: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 raid 7: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 computer),它与其他raid标准有明显区别。除了以上的各种标准(如表1),我们可以如raid 0+1那样结合多种raid规范来构筑所需的raid阵列,例如raid 5+3(raid 53)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阵列形式。用户一般可以通过灵活配置磁盘阵列来获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盘存储系统。 开始时raid方案主要针对 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盘来组建 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 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 全性,现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ide-raid控制芯片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ami公司(如表2)。 面向个人用户的ide-raid芯片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规范的支持,虽然它们在技术上无法与商用系统相提并论,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证已经足够了。随着硬盘接口传输率的 不断提高,ide-raid芯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芯片市场上的主流芯片已经全部支持ata 100标准,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 372芯片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芯片,甚至已经可以支持ata 133标准的ide硬盘。在主板厂商竞争加剧、个人电脑用户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载raid芯片的厂商已经不在少数,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购置 raid卡,直接组建自己的磁盘阵列,感受磁盘狂飙的速度。

6,硬盘做RAIDRAID12345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如下:1、数据安全性不同。这种硬盘模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盘的利用率却只有50%,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2、概念不同。从概念上讲,RAID 2 同RAID 3类似, 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3、校验信息方式不同。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4、数据访问方式不同。RAID4和RAID3很象,不同的是,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在图上可以这么看,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它的特点的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5、读出效率不同。从它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它的奇偶校验码存在于所有磁盘上,其中的p0代表第0带区的Raid 5奇偶校验值,其它的意思也相同。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允许单个磁盘出错。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扩展资料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交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低幅度还比较大,达30%左右。因此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RAID
1、在硬盘 数量上 raid 0 至少2块硬盘。raid 1 至少2块硬盘且硬盘的数量是偶数。raid 5 至少 3块硬盘。2、在容量上 raid 0 的容量是所有硬盘容量的总和。raid 1是所有以硬盘容量总和的一半,raid 5的容量是所有硬盘总和减去一只硬盘的容量。raid 0是将所有硬盘作为一个逻辑存储空间来使用。raid 1是拿出一半的硬盘空间来做存储数据镜像,以保证数据的完整可靠性。raid 5是拿一只硬盘来做数据存储校验,以保证数据存储的完整性。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英文首字母缩写为RAID),使用多块磁盘达到提升读写性能或数据安全性的目的。常用的RAID模式及其基本特点如下;1. RAID0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多个硬盘合并为一个大硬盘使用。由于数据可以分散同时写入多块硬盘,所以可以获得很高的读写性能。其缺点是阵列中任意一块硬盘损坏则数据全部丢失。RAID0至少需要两块硬盘。2. RAID1可以简单理解为使用多个硬盘做重复镜像。这种阵列可提供很好的数据安全性,只有所有硬盘全部损坏才会导致数据丢失。RAID1至少需要两块硬盘。3. RAID2在普通阵列的基础上,使用专用的磁盘保存数据的ECC校验码,通过海明码校验,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检查并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4. RAID3于RAID2类似,但是只提供查错功能,不提供纠错功能。5. RAID4可以理解为RAID3的大数据版。它的难度比RAID3大得多,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6. RAID5可以理解为RAID3的分布数据版。由于数据的分布存放,因为访问效率更高。关于RAID的详细信息,可以参考百度百科关于RAID的相关条目,地址如下: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TP2WjKq916EeyIjvt9qsRHKVwmwnRJ9_JAmU3aRV5M78XYxQhHNFQfp6XffK9zbyKn1uIX2iQC9rImKpi19LLZ2pwQWZrwvtVcYhs3Gmvh6tyY-sCcxIbr2Bkva2sw0
RAID 0 是指磁盘分段(Disk Striping)技术其实现方法为将数据分段,同时写到多个磁盘上。其优点是磁盘可以实现并行的输入和输出,提高磁盘读写速度,但是这种技术无容错性能;RAID 1是指磁盘镜像(Disk Mirroring)技术其实现方法是简单地将一个磁盘上的数据简单地拷贝到第二个磁盘上或等价的存储设备上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其优点为实现了数据的完全冗余,容错性能极好,但是这种技术未提高磁盘读写速度同时成本较高;RAID 2-5是指将磁盘分段与磁盘冗余结合起来的技术,其中RAID 2指磁盘分段结合Hamm Code 纠错技术,RAID 3指磁盘分段加专用奇偶校验盘,RAID 4指磁盘分段加专用异步奇偶校验磁盘,RAID 5是指磁盘分段加分布在各磁盘的偶校验。这几种技术均综合了磁盘分段和磁盘镜像这两种技术的优点,这些技术要求磁盘阵列至少有三个磁盘,由于采用了校验码技术进行了数据冗余,故允许一个磁盘故障,同时由于采用了磁盘分段技术亦提高了磁盘读写能力。目前最被广为采用的是RAID 5技术。
1,这种硬盘模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盘的利用率却只有50%,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2,从概念上讲,RAID 2 同RAID 3类似, 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4,RAID4和RAID3很象,不同的是,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在图上可以这么看,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它的特点的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5,从它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它的奇偶校验码存在于所有磁盘上,其中的p0代表第0带区的Raid 5奇偶校验值,其它的意思也相同。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允许单个磁盘出错。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它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硬盘的利用率为n-1。 但是它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文章TAG:阵列  硬盘  磁盘  磁盘阵列  阵列硬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