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射极限,衍射极限公式是sin122D谁知道其中的122是如何来的非大神
来源:整理 编辑:智能门户 2023-09-04 21:14:06
本文目录一览
1,衍射极限公式是sin122D谁知道其中的122是如何来的非大神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y_disc在「Mathematical details」这段落有「1.22」值的推导。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y_disc在「Mathematical details」这段落有「1.22」值的推导。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有哪位大神知道衍射极限diffraction limit的公式推导
衍射极限公式是sinθ=1.22λ/D。其中θ是角分辨率,λ是波长,D是光圈直径。当θ很小时,sinθ约等于tagθ,约等于d/f,其中d是最小分辨尺寸,f是焦距。
推导出d/f=1.22λ/D, 推导出f/D=d/1.22λ。f/D就是焦距:光圈直径,这是啥?光圈f/值啊!
A=d/(1.22λ)。A是光圈f/值。当d等于成像元件像素点尺寸p时,A就是衍射极限光圈。
DLA=p/(1.22λ),也就是:衍射极限光圈=像素尺寸/(1.22x光波波长)

3,折反式望远镜的衍射极限MTF应该是怎样的
那不是要看镜头质量了吗?呵呵,你试试把望远镜调到最大焦距看看分辨率,不会有什么模糊的。(大多数望远镜质量都不错,不会让你看到艾里斑的)而MTF是目前分析镜头的解像力跟反差再现能力使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这种测定光学频率的方式是以一个mm的范围内能呈现出多少条线来度量,其单位以line/mm来表示。也就是说折反式和折射、反射是差不多的,居中吧(说是居中人眼也看不出什么差别),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镜头质量嘛。去我们的天文论坛看看吧:andromeda点lamost点org/bbs/forumdisplay.php?fid=47
4,衍射极限的基本内容
衍射极限是指一个理想点物经光学系统成像,由于衍射的限制,不可能得到理想像点,而是得到一个夫朗和费衍射像。因为一般光学系统的口径都是圆形,夫朗和费衍射像就是所谓的艾里斑。这样每个物点的像就是一个弥散斑,两个弥散斑靠近后就不好区分,这样就限制了系统的分辨率,这个斑越大,分辨率越低。这个限制是物理光学的限制,是光的衍射造成的。点列图是指在几何光学的成像过程中,由一点发出的许多条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由于像差的存在,使其与像面的交点不再集中于一点,而是形成一个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弥散图形。在点列图中利用这些点的密集程度来衡量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的方法称之为点列图法。利用点列图法来评价照相物镜等的成像质量时,通常是利用集中30%以上的点或光线所构成的图形区域作为其实际有效弥散斑,弥散斑直径的倒数为系统的分辨率。这个分辨率是由几何光学的像差限制的,没有考虑衍射效应。
5,衍射极限光圈是什么
光的衍射(Diffraction)指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狭缝)时,偏离直线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光经过圆形口径后成像,并不会汇聚成绝对的点,而是形成明暗相间,距离不等的同心圆光斑,其中中央斑最大,集中了84%的能量,可以看作衍射扩散的主要部分,被称为Airy Disc(爱里斑)。 衍射极限(Diffraction Limit)是指不考虑光学系统几何像差,一个完美光学系统的分辨率仅受衍射(光波波长)限制的情况。简单来说,在光圈收小时,Airy Disc的角距离越来越小,但达到某个极限之后,这个角距离不小反而增大。 Rayleigh判据:如果两个相邻点形成的Airy Disc的角距离小于一个Airy Disc角距离时,这两个点无法分辨。就是如果两成像点(其实是两个斑点)混到一块的时候,自然就分不清了。因此对于光圈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镜头,其衍射极限分辨率就是Airy Disc的直径。 如果Airy Disc等于数码相机成像元件单个像素尺寸,成像元件的分辨率等于镜头衍射极限分辨率,相机能够充分利用镜头的衍射极限分辨率。如果Airy Disc大于数码相机成像元件单个像素尺寸,则衍射极限分辨率成为瓶颈,成像元件的分辨率无法发挥mdash;mdash;用一个像素点分辨一个成像点和十个像素点分辨一个成像点有啥区别? 衍射极限公式是sintheta;=1.22lambda;/D。其中theta;是角分辨率,lambda;是波长,D是光圈直径。当theta;很小时,sintheta;约等于tagtheta;,约等于d/f,其中d是最小分辨尺寸,f是焦距。 推导出d/f=1.22lambda;/D, 推导出f/D=d/1.22lambda;。f/D就是焦距/光圈直径,这是啥?光圈f值啊! A=d/(1.22lambda;)。A是光圈f值。当d等于成像元件像素点尺寸p时,A就是衍射极限光圈。 DLA=p/(1.22lambda;),也就是:衍射极限光圈=像素尺寸/(1.22x光波波长) 所以,衍射极限光圈与单个像素间距大小有关。像素密度,衍射极限光圈越大;成像面积越大,衍射极限光圈越小;总之像素密度越大,越不适合用小光圈。 查看原帖>>
6,1000万像素单反的衍射光圈临界值是多少
像素数越高也,像素衍射临界光圈越小;成像面积越大,像素衍射临界光圈越大;总之像素密度越大,越不适合用小光圈衍射极限公式是sinθ=1.22λ/D。其中θ是角分辨率,λ是波长,D是光圈直径。当θ很小时,sinθ约等于tagθ,约等于d/f,其中d是最小分辨尺寸,f是焦距。推导出d/f=1.22λ/D, 推导出f/D=d/1.22λ。f/D就是焦距:光圈f/值A=d/(1.22λ)。A是光圈f/值。当d等于成像元件像素点尺寸p时,A就是像素衍射临界光圈。DLA=p/(1.22λ),也就是:Diffraction Limited Aperture=pixel size/(1.22x light wavelength)像素衍射临界光圈=像素尺寸/(1.22x光波波长)EOS 50D——f/7.6EOS 450D——f/8.4EOS 1000D——f/9.3EOS 400D——f/9.3EOS 40D——f/9.3EOS 30D——f/10.3EOS 20D——f/10.3EOS 5D Mark II——f/10.3EOS 1DS Mark III——f/10.3EOS 350D——f/10.4EOS 1D Mark III——f/11.4EOS 1DS Mark II——f/11.6EOS 300D——f/11.8EOS 10D——f/11.8EOS 1D Mark II N——f/12.7EOS 1D Mark II——f/12.7Canon表示,随着数码单反像素的增长,少数镜头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号单反机身的要求。不妨看看50D,对红色波长来说,其像素衍射临界光圈已经只有f/5左右,而很多变焦镜头长焦端最大光圈只有f/5.6,成为影响50D发挥的因素之一。ls那个表就是参考基准了 1000万像素的aps-c衍射光圈是9.3 1200万时8.4 2400万的全画幅应该是10吧 佳能没这样的机器 佳能说少数新镜头已不能满足新型号机身的要求我觉得是在避重就轻 他们明明知道高像素的相机实际意义并不大 但还是要生产 这明显带有一定意义的欺骗 不能为了达到高画质只用大光圈吧? 小光圈应用的场合也是很多的 不过就算没有衍射 每只镜头的最佳光圈也只有那么一两档 而中低端镜头的最佳光圈普遍要在f8以后了
文章TAG:
衍射极限 衍射极限公式是sin122D谁知道其中的122是如何来的非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