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动能公式是怎样推算而来的

根据能量守恒和牛顿第二定律F=ma动能变化量Ev=P=FL=maL不用微积分的话,只能设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L=(v0+v)t/2Ev=0.5*ma(v0+vt)*(vt-v0)/a=0.5*m(v^2-v0^2)所以动能为0.5mv^2
高中阶段通过实验和猜想得到.

动能公式是怎样推算而来的

2,动能的公式推导

s=vt/2 f=ma fs=mavt/2 a=v/t E=W=fs=mv^2t/2t=1/2mv^2
牛顿第二定律 f=ma运动学公式 v2平方-v1平方=2all=(v2平方-v1平方)/2a力做功的公式 w=flcoscos=1所以w=fl代入 w=(1/2)mv2^2-(1/2)mv1^2即初动能减末动能

动能的公式推导

3,动能公式E12m v2的推导过程谢谢

不知道楼主想从那个公式来推导,我拿牛2定律来推一把。 F=ma 假设一个物体质量为m,初始时的速度v1=0[m s^-1],在光滑水平面上被水平力F推动; 基于加速度a,经历t时间后,速度为at=v2; 那么在t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S=0.5*a*t^2; 那么力F所做的功为 W=F*S=F*0.5*a*t*t; 把上式继续推下去: W=F*S=F*0.5*a*t*t =m*a*0.5*a*t*t;代入F=m*a =0.5*m*a*a*t*t;调整各项次序 =0.5*m*v2*v2 就完成推导了。

动能公式E12m v2的推导过程谢谢

4,动能公式的推理过程

动能公式的推导:你要先学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增加的速度,用速度的改变量除以时间)现在假设有一个物体重m,用F的力将它往前推一段时间,使物体的速度达到v,这个过程中,由于外力一定,所以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就是相同时间内增加量相等),所以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v/2(从0开始均匀增加,所以平均速度是末速度的一半),运动的时间是v/(F/m)=mv/F。 所以运动的距离等于:(v/2)*(mv/F)=mv^2/(2F) 动能等于外力做的功,所以能等于mv^2/(2F)*F=mv^2/2(就是二分之一m乘以v的平方)

5,动能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

楼上的,万有引力公式只是和电荷力公式可以类比,但并不有必然联系动能公式可以如LS推得:W=F*S=ma*(a*t*t/2)=1/2m*(a*t)(a*t)=1/2*m*v*v或者用重力势能来推:E=mgh=mg*(g*t*t/2)=1/2*m*v*v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由实验得出质量、速度与动能的关系而且我想最初也应该是以实验来推导证明的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1、2为下标,即万有引力=二者质量乘积乘上万有引力常数G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11,单位 N·m^2·kg^-2为英国科学家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公式基本上就是靠实验得来的了。。。库仑力公式F=kQ1Q2/r^2同样,1、2是下标,k为静电力常数,k=9*10^9 N*m^2*C^-2Q为带的电荷量,r为它们的距离两公式很类似,可以类比,不过库仑力公式的适用情况比较特殊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请给我发消息。。。
动能的意义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一定速度下的能量,等于它做功的本领。功W=F*S=ma*(a*t*t/2)=1/2m*(a*t)(a*t)=1/2*m*v*v,成了!!万有引力的具体公式忘记了,它根据电荷之间的吸引力而来,其中还有电量、质量一些关系,我只能记得这么多了,呵呵

6,动能定理的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给你一次严格的推导,因为dw=Fds,又因为ds=vdt,牛顿第二定律写成F=mdv/dt。所以dw=(mdv/dt)vdt。把dt消去得dw=mvdv。两边积分得w=1/2mv^2。
1、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正功 合外力做负功 动能减少 负功, 合外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总功 总功的求法: 总功的求法: 的求法先求合力, (1)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功 Scosα( W总=F合Scosα(各力位移相同时) (2)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 先求每个力做的功, 各力位移不同时。 W总=W1+W2+……+Wn (各力位移不同时。 注意正负号) 注意正负号) 3、位移和速度必须对地. 位移和速度必须对地. 必须对地 4、有些力在全过程中不始终存在,或者不始终做功。 有些力在全过程中不始终存在,或者不始终做功。 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 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可以 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 “全程法”、或者“分段法”用动能定理解题. 全程法”或者“分段法”用动能定理解题. 三、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1)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 某一个物体”相对静止的多个物体” “某一个物体” 或“相对静止的多个物体”. (2)确定运动过程 确定运动过程. (2)确定运动过程. 分段”或者“全程” “分段”或者“全程” (3)对研究对象进行力的分析和功的分析 对研究对象进行力的分析和功的分析. (3)对研究对象进行力的分析和功的分析. 分析有哪些力对研究对象作功 作了多少功, 有哪些力对研究对象作功,分析有哪些力对研究对象作功,作了多少功, 正功还是负功,求出总功;正功还是负功,求出总功; (4)确定研究对象的初、末动能及动能的变化. (4)确定研究对象的初、末动能及动能的变化. 确定研究对象的初 这里的初和末是相对所选取的研究过程来讲的. 这里的初和末是相对所选取的研究过程来讲的. (5)应用动能定理列出相应关系式 应用动能定理列出相应关系式. (5)应用动能定理列出相应关系式.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常规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规题(匀变速直线运动)2、多过程问题 、 3、求变力做功问题 、 4、求解曲线运动问题 、5、其它问题 、
动能定理。结合书本有例题。 具体如下: 一个物体在力F作用下从静止运动,移动了L。可推出: V方=2al, W=FL 联立

文章TAG:动能公式推导过程  动能公式是怎样推算而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