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由哪三部分组成
来源:整理 编辑:智能门户 2024-12-29 11:58:34
本文目录一览
1,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由哪三部分组成
A.数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 B.数据源,数据通信网和数据宿C.发送设备,同轴电缆和接收设备 D.计算机,连接电缆和网络设备
2,通信系统模型图是什么
是期末考试题吗?呵呵
就是通信系统组成模型框图,分模拟和数字系统。
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图为:
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
..........................↑
.........................噪声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图为:
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信道→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宿
..........................................................↑
.........................................................噪声
注:噪声是指向信道的;再把每个名词都加上方框框起来,就是模型框图了。
3,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与通信协议的关系
通信协议,又叫做通信规程,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以及波特率设置还有软件握手约定。我在网上找到说通信协议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通信系统组成模型框图,分模拟和数字系统。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图为: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噪声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图为: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信道→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宿..........................................................↑...............噪声信源编码: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降低码速率),完成a/d转换。信道编码/译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认为扰乱数字序列,加上密码。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4,关于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的问题
凭我的了解你这样的分法似乎不准确。基带传输与无线传输是不同的分类方法,前者属于按调制方式分类,应该分为:基带传输与调制传输;后者属于按传输媒介分类,应该分为: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教科书上的分法是按部件划分,只在考虑具体实现电路的时候才这么划分,讨论功能一般都不使用这样的分法。此外,还可以按照消息物理特征分类,传输信号特征分类,信号复用方式分类等等。通信协议,又叫做通信规程,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以及波特率设置还有软件握手约定。我在网上找到说通信协议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通信系统组成模型框图,分模拟和数字系统。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图为: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噪声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图为: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信道→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宿..........................................................↑...............噪声
5,OSI的八层模型有哪些
第7层 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 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 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第6层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5层 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 第4层 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 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 第2层 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七层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OSI模型是七层,而不是八层:因为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众多的体系结构,例如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7层)和DEC公司的DNA(数字网络体系结构,3层)等。由于体系结构的差异化,使得网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影响了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SO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OSI RM。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它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虽然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物理层定义的标准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作用是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保证了数据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可靠的传递。它把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它的主要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它是独立于网络层和物理层的,工作时无需关心计算机是否正在运行软件还是其他操作。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很多用户经常混淆2层和3层的相关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你在谈论一个与IP地址、路由协议或地址解析协议(ARP)相关的问题,那么这就是第三层的问题。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它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两个节点的最佳路径。另外,它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OSI模型的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是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它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起到缓冲作用。当网络层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提高服务,以满足高层的要求;而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需进行很少的工作。另外,它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最终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OSI模型的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并保持会话获得同步,它还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OSI模型的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是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常见的系统口令处理,当你的账户数据在发送前被加密,在网络的另一端,表示层将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另外,表示层还需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OSI模型的第七层:应用层简单来说,应用层就是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等的信息处理。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成开放系统的高3层,它们为应用进程提供分布处理,对话管理,信息表示,恢复最后的差错等,它们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osi 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 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物理层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 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 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 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 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网络层: o s i 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即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属于网络层。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 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传输层: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 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数据包。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该 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 t c p / i p 协议套中的t c p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 p x / s p x 协议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换)。 会话层: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 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把会话层称作网络通信的“交通警察”。当通过拨号向你的 i s 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请求连接到因特网时,i s p 服务器上的会话层向你与你的p c 客户机上的会话层进行协商连接。若你的电话线偶然从墙上插孔脱落时,你终端机上的会话层将检测到连接中断并重新发起连接。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 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表示层: 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你的账户数据在发送前被加密,在网络的另一端,表示层将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层协议还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6,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1)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其一,进行模/数转换;其二,数据压缩,即设法降低数字信号的数码率,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信源解码的作用是进行数/模转换。(2)信道编码与信道解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噪声影响,会引起差错,信道编码就是要降低传输的差错率,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接收端的信道解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传输可靠性。(3)加密器和解密器在需要实现保密通信的场合,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人为将被传输的数字序列扰乱,即加上密码,这种处理过程叫加密。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恢复原来信息,这个过程叫做解密。(4)调制器和解调器数字调制的任务是把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应于信道传输的数字频带信号。数字通信系统(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利用数字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是构成现代通信网的基础。通信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即由信源产生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即信道)传输,最后被信宿(收信暂)接收。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就是把信源产生的信息变换成一定格式的数字信号,迩过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后,再变换为适宜于信宿接受的信息形式送至信宿。参考资料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6%95%B0%E5%AD%97%E9%80%9A%E4%BF%A1%E7%B3%BB%E7%BB%9F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1)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其一,进行模/数转换;其二,数据压缩,即设法降低数字信号的数码率,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信源解码的作用是进行数/模转换。(2)信道编码与信道解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噪声影响,会引起差错,信道编码就是要降低传输的差错率,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接收端的信道解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传输可靠性。(3)加密器和解密器在需要实现保密通信的场合,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人为将被传输的数字序列扰乱,即加上密码,这种处理过程叫加密。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恢复原来信息,这个过程叫做解密。(4)调制器和解调器数字调制的任务是把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应于信道传输的数字频带信号。数字通信系统(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利用数字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是构成现代通信网的基础。通信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即由信源产生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即信道)传输,最后被信宿(收信暂)接收。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就是把信源产生的信息变换成一定格式的数字信号,迩过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后,再变换为适宜于信宿接受的信息形式送至信宿。参考资料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6%95%B0%E5%AD%97%E9%80%9A%E4%BF%A1%E7%B3%BB%E7%BB%9F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以基本的点对点通信为例,通信系统的组成(通常也称为一般模型)如图 1-1 所示。 模拟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图中,信源(信息源,也称发终端)的作用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如电话系统中电话机可看成是信源。信源输出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所谓基带信号是指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传输数字信号来说,发送设备又常常包含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等。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甚至还可以包含某些设备。图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集合。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的功能与发送设备相反,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恢复出相应的原始电信号来。 信宿(也称受信者或收终端)是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如电话机将对方传来的电信号还原成了声音。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信道,调制器,解调器,收信者和模拟的一样,加密器,编码器看名字就能猜出功能了吧,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调制器 / 解调器、加密器 / 解密器、编码器 / 译码器等环节,在具体通信系统中是否全部采用,这要取决于具体设计条件和要求。但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发端有调制 / 加密 / 编码,则收端必须有解调 / 解密 / 译码。通常把有调制器 / 解调器的数字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2.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与频带传输系统相对应,我们把没有调制器 / 解调器的数字通信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如图 1-4 所示。 图中基带信号形成器可能包括编码器、加密器以及波形变换等,接收滤波器亦可能包括译码器、解密器等。 3.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 上面论述的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输出的信号均为数字基带信号,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信号(如语音信号)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那么要实现模拟信号在数字系统中的传输,则必须在发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即进行 a/d 转换;在接收端需进行相反的转换,即 d/a 转换。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如图 1-5 所示。 1.2.4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目前,无论是模拟通信还是数字通信,在不同的通信业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数字通信的发展速度已明显超过模拟通信,成为当代通信的主流。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通信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 1.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 1 ) 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在数字通信中,传输的信号幅度是离散的,以二进制为例,信号的取值只有两个,这样接收端只需判别两种状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的干扰,必然会使波形失真,接收端对其进行抽样判决,以辨别是两种状态中的哪一个。只要噪声的大小不足以影响判决的正确性,就能正确接收(再生)。而在模拟通信中,传输的信号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一旦叠加上噪声,即使噪声很小,也很难消除它。 数字通信抗噪声性能好,还表现在微波中继通信时,它可以消除噪声积累。这是因为数字信号在每次再生后,只要不发生错码,它仍然像信源中发出的信号一样,没有噪声叠加在上面。因此中继站再多,数字通信仍具有良好的通信质量。而模拟通信中继时,只能增加信号能量(对信号放大),而不能消除噪声。 ( 2 ) 差错可控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差错),可通过纠错编码技术来控制,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 3 ) 易加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它容易加密和解密。因此,数字通信保密性好。 ( 4 ) 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技术、数字存贮技术、数字交换技术以及数字处理技术等现代技术飞速发展,许多设备、终端接口均是数字信号,因此极易与数字通信系统相连接。 2. 数字通信的缺点 相对于模拟通信来说,数字通信主要有以下两个缺点: ( 1 ) 频带利用率不高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可用系统允许最大传输带宽(信道的带宽)与每路信号的有效带宽之比来表征,即 ( 1-1 ) 式中, 为系统允许最大频带宽度; 及为每路信号的频带宽度; 为系统在其带宽内最多能容纳(传输)的话路数。 值愈大,系统利用率愈高。 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宽,以电话为例,一路模拟电话通常只占据 4khz 带宽,但一路接近同样话音质量的数字电话可能要占据 20 ~ 60khz 的带宽。因此,如果系统传输带宽一定的话,模拟电话的频带利用率要高出数字电话的 5 ~ 15 倍。 ( 2 ) 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数字通信中,要准确地恢复信号,接收端需要严格的同步系统,以保持收端和发端严格的节拍一致、编组一致。因此,数字通信系统及设备一般都比较复杂,体积较大。 不过,随着新的宽带传输信道(如光导纤维)的采用、窄带调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通信的这些缺点已经弱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通信在今后的通信方式中必将逐步取代模拟通信而占主导地位信源编码: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降低码速率),完成A/D转换。信道编码/译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认为扰乱数字序列,加上密码。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信源编码: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降低码速率),完成A/D转换。信道编码/译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认为扰乱数字序列,加上密码。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文章TAG: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由哪三部分组成
大家都在看
-
通用技术是什么,高中通用技术是什么课程?
2024-01-11
-
柔宇科技
2024-01-19
-
钢筋自动化设备招聘网南京,南京钢铁工人招聘
2024-02-07
-
长兴县自动化公司招聘,深圳自动化公司招聘
2024-05-11
-
河北正规自动化机械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24-06-25
-
自动化种植水果机器设备,上海来贺自动化苹果分拣设备省人力
2024-08-02
-
性能模式,小米手机性能模式哪里切换
2024-08-23
-
小米显示器
2024-09-03
-
电压符号,电压的符号单位单位符号
2024-09-06
-
空调温控器,空调温控器的作用详细一点谢谢
2024-10-12
-
录制视频软件,电脑免费录制视频软件
2024-11-04
-
机器人的原动机主要由,未来的机器人有哪些看点?
2024-12-16
-
数据线哪里买划算,车险从哪里买比较划算
2024-01-03
-
附近哪里有自动化设备选择,做自动化设备哪里企业最多
2024-01-07
-
电气自动化技术好专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好就业吗?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