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 容许误差怎样计算 啊

不同地方要求不同比如物理上弹性限度容许误差3%不知您是指什么?

什么是 容许误差怎样计算 啊

2,请问工程测量中什么叫容许误差它有什么作用

和你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都是正常的!作用就是给你提供一个标准!达不到就是不合格品!NO PASS!
中误差:最豁然误差,最能反映准确度的误差。 中误差和测距之比就是测距中误差

请问工程测量中什么叫容许误差它有什么作用

3,的详细概念什么是中误差容许误差

基本误差是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如温度,压强,磁场,湿度等),由于仪器方面而产生的容许误差。容许误差又称为极限误差,是人为规定的某类仪器测量时不能超过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可以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二者的结合来表示。
中误差的意思就是平均误差

的详细概念什么是中误差容许误差

4,测量学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的含义与区别

凡是经过测量的数据难免会存在误差,对于不同的数据其测量允许的最大偏差成为容许偏差,相对误差是指相对于某一标准来衡量的!希望能帮到你!欢迎您能加入我们的团队!谢谢
(48.52+48.54)/2=48.53|48.52-45.53|=0.01|48.54-48.53|=0.010.01/48.53x100%=0.02%

5,什么是极限误差什么是容许误差

极限误差是指抽样推断中依一定概率保证下的误差的最大范围,所以也称为允许误差。估计量加上允许误差形成置信区间的上限,估计量减去允许误差形成置信区间的下限。极限误差表现为某置信度的临界值( 或称概率度)乘以抽样平均误差。即:极限误差= 临界值x 抽样平均误差。容许误差,亦称极限误差,简称“限差”。是指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根据测量的精度要求,按个别误差与中误差的概率关系,通常以规定或预期的中误差的2倍或3倍作为容许误差。用以判断观测结果是否存在粗差和系统误差,决定结果的取舍。拓展资料:一、“极限误差”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所谓极限误差是指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检定过程中对计量器具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值。所谓商品计量负偏差是指商品量的实际数值低于商品结算或者标称量的状况。2、以上这种表达形式给出的是:测量结果的误差限或可能误差限(最好不要称为极限误差,因为曾经长期使用过的极限误差一词有不同的定义而并非这里的U或Urel)。3、但是使用中将s与σ不分的现象相当普遍,s当作σ运用,并把它的三倍称为极限误差,认为真值存在于±3σ之内的或然率为99.73%,这是错误的。4、对于某一项调查来说,根据客观要求一般应有一个允许的误差限,若抽样误差在这个限度之内就认为是可允许的,这一允许的误差限度就称为极限误差。根据理论上的要求,抽样极限误差通常需要以抽样平均误差为根据。二、容许误差的大小,通常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条件:1、精确度要求对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要求高,容许误差就应当小,对调查精确度的要求不那么高,容许误差就可以大一些。2、调查预算包括可以用于调查为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的人力强,经费充足,容许误差就可以小一些,反之调查的人力较弱,经费不那么充裕,容许误差就可以大一些。3、调查性质对国民经济、人民生命、健康和政策、决策有很大影响均指标、项目,容许误差就必须小一些,而一般性的质量指标、项目,容许误差就可以大一些。在多目的、多标识调查中,主要项目的容许误差应当小一些,而非主要项目的容许误差则。
定义  由偶然误差的特性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这个限值就是极限误差。通常以3倍中误差为真误差极限误差的估值。  测量中通常取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  作用  区别误差和错误的界限http://baike.baidu.com/view/1636891.htm

6,中国相关法律对于计量商品的容许误差是如何规定的

1、对于零售商品,按照《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管理办法》执行;2、对于定量包装商品,按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上述办法和规定,网上一搜可得。
不同商品不同规定。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第一篇 概 述测量的工作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就像舵手一样,控制道路的方向与起伏,既与外形有关,和质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篇文章就是总结我四年来的工作经验,如果能帮助更多的测量人员更好、更快、更轻松地完成工作,我也就满足了。测量离不开的工具有:水准仪、全站仪、autocad、excel、解析几何(高中水平)知识。基本上,如果掌握了这些工具,几乎所有的线形都可以放出来。各工具的使用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在需要的时候讲解。大家也可以提前看一些参考书。第二篇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可以说是所有测量中的基础,如果你是一个测量员,你就不可能不会看水准仪或不知道什么是高程、读数、仪器高及三者的关系。水准测量的作用是保证路面的高低起伏与图纸吻合。第一节 水准仪调平水准仪不调平,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先看看怎样调平。下图示意了怎样调平水准仪。先跟据地势调整三个支脚的长度,使水准仪能大致水平。然后踩实任意两个支脚,留一个活动的便于调整。支脚的活动方向和圆气泡的活动方向的关系如上图所示。注意:如果地比较松软,在踩实最后一个支脚时会产生图中右下的情况,所以应预留一些富裕量。在全部三个支脚都踩实了以后再调节三个螺旋,将圆气泡调到中间既可。螺旋的转动和圆气泡的移动的关系如下图:圆气泡调好后,如果是自动安平的水准仪,就可以直接读数了。如果是半自动的,刚需按一个按钮就行了。如果是需要调长气泡的,则有点麻烦,调平长气泡后再读。把u形气泡的两边调的越对称越好。第二节 水准仪的数据读数没什么好讲的,只要会看尺应该就会读数,关键就在于最后一位(毫米)的估读的准确性。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立塔尺时多少会有些倾斜(也许网肉眼看不出),这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在估读拿不准时,我个人习惯于把数读小一点,例如:看着像1456.5,我会读1456,而不读1457(正确读数应是1.4565m,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自己明白其含意就行了,怎么读都无所谓,上文只是我个人的习惯)。使用水准仪的一个基本公式是:读数+高程=仪器高一旦仪器立好,它的仪器高就不会变了,而立好仪器后要求仪器高就必需要有水准点,所谓水准点就是有高程信息的点,既通过读取这点的读数,再加上这点的高程,其和就是仪器高。水准点高程+水准点读数=仪器高在用水准镜控制各层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有下列公式:仪器高=目标点高程+目标点读数由上述两个公式可得出下面的公式:水准点高程+水准点读数 = 仪器高 = 目标点高程+目标点读数这个公式就是施工过程中用的公式。图为各部分示意图。其中水准点的两个数据是已知的,目标点高程是已知的,只要目标点读数能达到计算出来的值,则目标点的实际高程就会符合它的理论值。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个与此相反的过程。举个例子:一、两个读数都是实际读取的,这时目标点高程会随着水准点高程的变化而变化,既水准点高程变大,目标点高程就会变大,反之亦然;二、在水准点高程无法改变而读数可改变的情况下,目标点读数实际读取,水准点读数会与目标点高程产生相同的变化。如果觉得乱,记住下面的话:目标点读数实际读,目标点高程随着仪器高变化而变化。想让目标点高程怎样变化,只要想办法让仪器高做相同变化既可。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发生,只要牢记上面的公式并跟据当时情况灵活应变都能迎刃而解。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测量时所用的尺可能是半截的,既尺底的数,标的不是0,而是其他数据。这时公式会变化:水准点高程+水准点读数+尺底数 = 仪器高+尺底数 = 目标点高程+目标点读数+尺底数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下,只要前后视都用同一把尺,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有时候,只知道水准点和目标点的高差,既水准点也只是一个参考点,这时只要变化一下公式就可以了。水准点高程-目标点高程 = 目标点读数-水准点读数第三节 目标高程点的计算所谓目标高程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设计高程或跟据设计高程计算出的数据。请看下面两个公式:目标点高程 = 设计高程 - 结构层厚 - 横坡 × 目标点距路中的距离目标点读数 = 仪器高 - 设计高程 + 结构层厚 + 横坡 × 目标点距路中的距离注意横坡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路中高两边低,也有相反的,比如超高路段或个别设计(比如东丽湖情景大道就是中间低两边高,为的是把雨水收集到中间的绿化带中)。第四节 水准点的测设水准点的测设是一切水准工作的前提,水准点测设的不好,会影响整条路的修筑质量。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工程开工以前,设计单位会把水准点、导线点、路中点等重要的点交给施工单位,俗称"交桩"。而这些点往往不够施工过程中用的,需要加密,包括水准点和导线点。本节只讨论一下水准点的测设。首先要在全线范围内选好水准点的位置,并记录下来。注意:无论做什么工作,凡涉及到设点的过程,都要记好"点之记"。选水准点的原则是:点位要固定。至少保证在施工时期内不会丢失。我个人工作时一般都会选在台阶、矮墙、或在树上钉钉子。选位是还要注意,应尽量选在朝路的方向,还要注意能保证把尺立直,比如在树上钉钉子时,要选那些向路外歪的树,而且在立尺时,不要把尺靠在树上,因为看似竖直的树,从水准镜里看就不竖直了。选好的点要编号,并记录在本上,这个本非常重要,最已把所有前期测量的工作成果记在一个本上,一个工程一个本,别混淆了。所设的水准点要能覆盖整个工程的修筑范围,一个点的覆盖范围为,以该点为圆心,半径150m的圆。点设立完了后,下一步是要测这些点。这项工作最好是五个人完成:两个扶尺、两个看水准仪读数,一个记录并实时计算数据。所有水准点,头尾两个点应该是已知点,既交桩时设计方给的点。测相邻两个点的高差,为一个测站。一个工程有n个水准点,在测这些点时就会有n-1个测站。每个测站的来方向的点为后视点,前进方向的点为前视点。每个测站的工作流程如下:一、前后视点都要立好塔尺,看水准镜的人把水准镜立在一个能保证前后视距差在5m以内的地方,这是为了把水准镜的竖直角造成的误差尽量地减少(前后视距可以通过分别读取前后视点上下丝的数值差获得,上下丝的读数差与实际距离差是1:100的关系,既读数差1cm,实际距离是1m)。二、两个人分别读取前后视读数,然后分别用后视数据减去前视数据,所得结果既为前视点与后视点的高程差。公式如下: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 前后点高程差 = 前视点高程 - 后视点高程读数后,两人的结果的差在3mm之内就可以了,进入下个测站的观测。如果大于3mm,则进行调整重新观测,直到数据符合要求,切不可弄虚作假。调整的内容有:重新确定立镜位置、重新立镜、两人换镜读数等。有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书上要求两台水准镜的立镜高度应差10cm以上,我个人认为没那个必要,因为那个要求是为了让数据分开,表示从不同立镜高都能得出正确值,我认为只要数据对就可以了。
要说出是哪方面的计量啊??要不范围太大;没法回答啊。比如容器的;食品重量的等等啊。

文章TAG:容许误差  什么  误差  怎样  容许误差  容许误差怎样计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