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显色反应

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
在无机分析中,很少利用金属水合离子本身的颜色进行光度分析,因为它们的吸光系数值都很小。一般都是选适当的试剂,将带测离子转化为有色化合物,再进行测定。这种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

什么是显色反应

2,什么叫显色反应

在光度分析中,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能与被测组分生成有色物质的试剂称为显色剂。显色反应分为两类:络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络合反应是最主要的显色反应。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①选择性好一种显色剂最好只与一种被测组分起显色反应,或显色剂与干扰离子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吸收峰与被测组分的吸收峰相距较远。这样干扰较少。②灵敏度高即有色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大。③有色络合物的离解常数要小有色络合物的离解常数愈小,络合物就愈稳定。络合愈稳定,光度测定的准确度就愈高,并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试样中其它离子的干扰。④有色络合物的组成要恒定,化学性质要稳定。⑤如果显色剂有颜色,则要求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以减小试剂空白。一般要求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在60nm以上。⑥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如果条件要求过于严格,难以控制,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就差。答案来自

什么叫显色反应

3,显色分为哪两种

1.忠实显色,能正确表现物质本来的颜色,需使用显色指数高的光源,其指数接近100,显色性最好。2.效果显色,要鲜明地强调特定色彩,表现美的生活,可以利用加色法来强调显色效果。
英伟达和AMD
酚试剂法原理是甲醛 与酚试剂反 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 正比

显色分为哪两种

4,显色反应的条件

显色反应的条件是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及干扰的消除。1、为了使显色反应尽可能进行完全,加入适当过量的显色剂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量太多,否则会引起副反应,对测定反而不利。2、在实际工作中,显色剂的适宜用量是通过实验求得的。固定被测组分的浓度和其它条件,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显色剂,测量吸光度,做吸光度—显色剂用量曲线。3、大部分高价金属离子都易水解,显然,金属离子的水解,对于显色反应的进行是不利的,故溶液的酸度不能太低。4、显色剂多是有机弱酸,溶液的酸度影响着显色剂的离解,并影响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此外,许多显色剂本身就是酸碱指示剂,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剂本身的颜色会产生改变。显色反应的简介:1、在无机分析中,很少利用金属水合离子本身的颜色进行光度分析,因为它们的吸光系数值都很小。2、一般都是选适当的试剂,将待测离子转化为有色化合物,再进行测定。这种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3、显色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而配位反应最主要,对于显色反应,一般应满足下列标准。4、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这样显色时的颜色变化鲜明,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试剂空白一般较小。

5,什么是显色反应为什么测定金属离子需要进行显色

显色反应: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许多无机试剂能与金属离子起显色反应,如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 ⑴选择性好。一种显色剂最好只与被测组分起显色反应。干扰少,或干扰容易消除。   ⑵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一般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故一般选择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吸光度高的显色反应。但灵敏度高后,反应不一定选择性好。故应全面加以考虑。对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不一定选用最灵敏的显色反应。(应考虑选择性)   ⑶有色化合物的组成要恒定。化学性质稳定,对于形成不同 配位比的配位反应,必须注意控制试验条件,使生成一定组成的配合物,以免引起误差。   ⑷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这样显色时的颜色变化鲜明,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试剂空白一般较小。一般要求有色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显色剂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在60nm以上。   R为显色剂,MR为有色化合物。   ⑸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如果要求过于严格,难以控制,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差。

6,高中化学中的所有显色反应

硝酸和蛋白质的反应,显黄色。苯酚和氯化铁的反应,紫色。硫氰化钾和三价铁离子反应,血红色。淀粉和碘液的反应,蓝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砖红色。另外,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其实很多都不算颜显色反应,叫颜色反应。
硝酸和蛋白质的反应,显黄色。苯酚和氯化铁的反应,紫色。硫氰化钾和三价铁离子反应,血红色。淀粉和碘液的反应,蓝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砖红色。另外,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其实很多都不算颜显色反应,叫颜色反应。
三价铁离子-氢氧化钠-红褐色酚类-氯化铁-紫色石蕊,酸红碱蓝淀粉-碘水-蓝色NO-空气中变红棕色CO-燃烧火焰呈蓝色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硝酸银-白色,浅黄,黄色沉淀三价铁离子-KSCN血红色
高中化学中所有钝化过程,不需要写反应方程式,因为不是简单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 只需要记得常见的容易钝化的金属是fe,al,cr 可以使金属钝化的酸是,浓的硝酸,浓的硫酸 并且钝化都在常温下,温度升高,会破坏钝化层,金属与酸就会反应了
酚类-氯化铁-紫色石蕊,酸红碱蓝淀粉-碘水-蓝色NO-空气中变红棕色CO-燃烧火焰呈蓝色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硝酸银-白色,浅黄,黄色沉淀三价铁离子-KSCN血红色三价铁离子-氢氧化钠-红褐色焰色反应(。。。。。。。。。)酚酞(酸不变色碱变红)

7,什么是显色反应和颜色反应

1、显色反应 在无机分析中,很少利用金属水合离子本身的颜色进行光度分析,因为它们的吸光系数值都很小。一般都是选适当的试剂,将带测离子转化为有色化合物,再进行测定。这种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显色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而配位反应最主要,对于显色反应,一般应满足下列标准。 焰色反应之一 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灼烧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以一定波长的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玉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等. 焰色反应之二 (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热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焰色反应用于检验某些微量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也可用于节日燃放焰火. (2)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 (3)操作过程:①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 (4)碱金属和其它一些金属及其相应离子所发生的焰色反应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的鉴别.如:钠或含有Na+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钾或含K+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钴玻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焰色反应 钠Na 锂Li 钾 K 铷Rb 铯Cs 钙Ca 锶Sr 铜Cu 钡Ba 黄 紫红 浅紫 紫 紫红 砖红色 洋红 绿 黄绿
显色反应太多了:高中学的主要是以下几个:(1)铁离子和苯酚(2)酸碱指示剂(3)铁离子和kscn一时间想不起来,等想起来在补充颜色反应指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hno3发生的特征反应

8,化学中什么叫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显色反应 在无机分析中,很少利用金属水合离子本身的颜色进行光度分析,因为它们的吸光系数值都很小。一般都是选适当的试剂,将带测离子转化为有色化合物,再进行测定。这种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显色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而配位反应最主要,对于显色反应,一般应满足下列标准。 2、选择显色反应的一般标准 (1)选择性好。一种显色剂最好只与被测组分起显色反应。干扰少,或干扰容易消除。 (2)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一般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故一般选择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吸光度高的显色反应。但灵敏度高后,反应不一定选择性好。故应全面加以考虑。对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不一定选用最灵敏的显色反应。(应考虑选择性) (3)有色化合物的组成要恒定。化学性质稳定,对于形成不同配位比的配位反应,必须注意控制试验条件,使生成一定组成的配合物,以免引起误差。 (4)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这样显色时的颜色变化鲜明,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试剂空白一般较小。一般要求有色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显色剂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在60nm以上。 R为显色剂,MR为有色化合物。 (5)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如果要求过于严格,难以控制,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差。 3、无机显色剂 许多无机试剂能与金属离子起显色反应,如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但多数无机显色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不高。其中性能较好。当有实用价值的无机显色剂列于表7-1: 表7-1 常用的无机显色剂 显色剂 反应类型 滴定元素 酸度 有色化合物组成 颜色 测定波长/nm 硫氢酸盐 配位 Fe(Ⅲ) 0.1~0.8mol.L-1HNO3 Fe(SCN)52- 红 480 Mo(Ⅵ) 1.5~2mol.L-1H2SO4 MoO(SCN)5- 橙 460 W(Ⅴ) 1.5~2mol.L-1H2SO4 WO(SCN)4- 黄 405 Nb(Ⅴ) 3~4mol.L-1HCl NbO(SCN)4- 黄 420 钼酸铵 杂多酸 Si 0.15~0.3mol.L-1H2SO4 H4SiO4.10MoO3.Mo2O3 蓝 670~820 P 0.5mol.L-1H2SO4 H3PO4.10MoO3.Mo2O3 蓝 670~830 V(Ⅴ) 1mol.L-1HNO3 P2O5.V2O5.22MoO3.nH3O 黄 420 W 4~6mol.L-1HCl H3PO4.10WO3.W2O5 蓝 660 氨水 配位 Cu(Ⅱ) 浓氨水 Cu(NH3)42+ 蓝 620 Co(Ⅲ) 浓氨水 Co(NH3)53+ 红 500 Ni 浓氨水 Ni(NH3)62+ 紫 580 过氧化氢 配位 Ti(Ⅳ) 1~2mol.L-1H2SO4 TiO(H2O2)2+ 黄 420 V(Ⅴ) 0.5~3mol.L-1H2SO4 VO(H2O2)3+ 红橙 400~450 Nb 18mol.L-1H2SO4 Nb2O3(SO4)2.(H2O2)2 黄 365 4、有机显色剂 大多数有机显色剂常与金属生成稳定螯合物,有机显色剂中一般都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基团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光。这种基团称为广义的生色团。例如偶氮基(- N=N-),醌基等。某些会有环对电子的基团,它们与生色团上的不饱和键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有机化合物对光的吸收,使颜色加深。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例如:胺基(-NH2),羟基(-OH)等,以及卤代基(X-)等,它们能与生色团上的不饱和键相互作用,引起永久性的电荷移动,从而减小了分子的激化能,促使试剂对光的最大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所以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有机显色剂是一般分析工作中常用的显色剂,它能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颜色鲜明。一般ε>104,灵敏度高。 (2)稳定,离解常数小。 (3)选择性高,专属性强。 (4)可被有机溶剂萃取,广泛应用于萃取光度法。 有机显色剂种类很多,简单介绍几种: (1)邻二氮菲 属于NN型螯合显色剂,是目前测定微量的较好显色剂。显色灵敏度高,ε=1.1*104,λmax=508nm可直接测定Fe2+。反应是特效的,适用还原剂(如盐酸羟氨)将Fe3+还原为Fe2+,然后控制pH=5~6条件下,Fe2+与试剂作用,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 (2)双硫腙 属于含硫显色剂,能用于测定Cu2+、Pb2+、Zn2+、Cd2+、Hg2+等多种重金属离子。采用一致的酸度及加入掩蔽剂的办法,可以消除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干扰。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灵敏度很高。如Pb2+的双硫腙的配合物: λmax=520nm q=6.6*104 (3)偶氮胂(铀试剂) 属偶氮类螯合显色剂可在强酸型溶液中与Th(IV)、Zr(IV)、U(IV)等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也可以在弱酸性溶液中与稀土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可用于测定稀土的总量。 5、多元配合物 多元配合物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组分形成的配合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由一种金属离子与两种配位体所组成的配合物。一般称为“三元配合物”。 三元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尤其在吸光光度分析中应用较普遍。 6、金属离子-配合剂-表面活性剂体系 金属离子与显色剂反应时,加入某些长碳气链的季胺盐,动物胶活聚乙烯醇等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胶束状的化合物,颜色向长波移动(红移),灵敏度会显著提高。 例如稀土元素与二甲酚橙在pH=5.5~6形成红色螯合物,显色的灵敏度不够。如有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加反应,即生成二甲酚橙:CPB=1:2:2的三元配合物,在pH=8~9时呈蓝紫色,灵敏度提高数倍,适用于痕量稀土元素总量的测定。
颜色反应就是只一些特殊的反应,例如酚羟基遇到3+铁离子,会变紫。显色反应就是只一些鉴定,比如说,高锰酸钾本来是紫的,如果它褪色了,则说明溶液中有还原剂,将高锰酸钾还原了,换句话说就是,高锰酸钾氧化了还原剂,自身被还原了。高中化学还有一种反应叫做焰色反应,它也很特别,是专门检验金属离子的,比如钠离子被点燃一定是黄色火焰,钾离子被点燃后,透过蓝色钴玻璃是蓝色的。...
加入特定的物质 使得其与底物反应显色比如验证三价铁离子的反应
有颜色变化的反应
总而言之 显色反应就是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反应

文章TAG:显色  什么  显色反应  反应  显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