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物理中有关楞次定律的内容

高中的物理楞次定律这部分,你只要知道磁通量增加,产生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原方向相反。反之磁通量减小感应磁场方向就与原来的方向相同。在简单的说就记住四个字“增反减同”就可以了。还可以认为就是磁通量要增加就阻碍它增加。磁通量减小就阻碍它减小。
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明白,能干点啥

高中物理中有关楞次定律的内容

2,楞次的读音

楞次 lénɡ cì
◎ 楞 léng   〈名〉   (1) (同“棱”。本义:四方木;棱角)   (2) 同本义 [square timber;arris;edge]。如:楞子(棱角);楞缘(楞角边缘);楞角(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3) 物体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 [ridge]。如:楞坎(地面突起的陡坎子);楞楞(凸起显露的样子)

楞次的读音

3,楞次定律适用于什么情况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所以,满足能量守恒的条件下,考虑磁生电问题就可以使用楞次定律
导体一部分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趋于产生一个电流,该电流的方向趋于阻止产生此感应电动势的磁通的变化。 谢谢采纳!
什么情况都适应 不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里讨论

楞次定律适用于什么情况

4,什么是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取楞次定律所述的方向并不奇怪,它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生电动势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注意:“阻碍”不是“相反”,原磁通量增大时方向相反,原磁通量减小时方向相同;“阻碍”也不是阻止,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变化的. ,“楞次定律”可推广为: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②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由导体相对磁场运动引起感应电流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来者拒,去者留”。

5,高中物理电学中的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Lenz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其可确定由电磁感应而产生之电动势的方向。它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1834年发现的。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定义: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变化。简单说就是“增反减同”。
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这样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变化。

6,楞次是那国人发现了什么

楞次(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1804年2月24日诞生于爱沙尼亚.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家乡的道帕特大学.1828年被挑选为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830年被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选为院士.曾长期担任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主任,后来由教授会选为第一任校长.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和电热效应的焦耳-楞次定律.1833年,楞次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他的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楞次定律.亥姆霍兹证明楞次定律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热方面,1843年楞次在不知道焦耳发现电流热作用定律(1841年)的情况下,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他用改善实验方法和改用酒精作传热介质,提高了实验的精度.1831年,楞次基于感应电流的瞬时和类冲击效应,利用冲击法对电磁现象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每匝线圈中电动势之和,而与所用导线的粗细和种类无关.1838年,楞次还研究了电动机与发电机的转换性,用楞次定律解释了其转换原理.1844年,楞次在研究任意个电动势和电阻的并联时,得出了分路电流的定律,比基尔霍夫发表更普遍的电路定律早了4年.1865年寒假,楞次在意大利罗马中风去世.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文章TAG:楞次  高中  高中物理  物理  楞次  
下一篇